
路跑一哥 wrote:
本王最近觀看版上幾...(恕刪)
其實48%離婚率,是有些可能的
假如
人口總數不變, 男女人數相同
各年齡層人口分布固定,都是20萬人
結婚年齡分佈固定, 每年結婚固定10萬對(假設每人都要結婚一次)
離婚年齡分佈固定,每年離婚固定5萬對(假設只離婚一次,且不再婚)
那離婚率就應該是50%!
現在因為適婚人口逐年減少,結婚對數逐年減少(不婚或晚婚增加), 離婚卻是前幾十年結婚的"成果"
造成離婚率偏高的假像
不過,目前離婚率雖然不到48%,
但20~30%應該是有
Wei_1144 wrote:
有偶人口離婚率 的算法更是詭異,分子是一年的數量,分母卻是歷年下來的累積數量?
有偶人口離婚率 = 某一特定期間之離婚對數 對 同一期間之期中有偶人數的比率
本王認為這算法最接近真實情況
分子雖然是一年的數量,但你要注意,這些分子是歷年有偶人數(也就是分母)的其中之一
其次就是,離婚 或 死亡之後,分母(有偶人數)也會每年跟著下修減少,分母並非都保持不動
當然,這算法或許會有誤差的地方,但總比用 每年的離婚對數/每年的結婚對數,這種張冠李戴的算法好多了....
-----------------------------------------------
不過無論如何,本王的初衷只是想澄清一些誇大的東西,避免讓人莫名其妙活在恐懼之中
比如說離婚率世界第2.第3,本王也提供資料了,台灣再怎麼排,離婚率也不可能世界前3
Wei_1144 wrote:
有偶人口離婚率 的算法更是詭異,分子是一年的數量,分母卻是歷年下來的累積數量?
路跑一哥 wrote:
有偶人口離婚率 = 某一特定期間之離婚對數 對 同一期間之期中有偶人數的比率
本王認為這算法最接近真實情況
小弟以為統計的目的是為了看出一個概觀,一個趨勢,一個方向...
資料、數據就是那些,或許會因為不同人想看的點不同,而用了不同的算法。
法王用的"有偶人口離婚率",把時間拉長來看趨勢的話,小弟覺得是挺接近真實情況的。
法王用這樣的數據來說明台灣不可能是全世界離婚前三名,的確很合理。
但小弟以為如果可以把數據分細一點變成"各年齡層有偶人口離婚率"來看,
應該就可以更仔細的看出台灣離婚的趨勢,是否跟年齡有關、是否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路跑一哥 wrote:
有偶人口離婚率 = 某一特定期間之離婚對數 對 同一期間之期中有偶人數的比率
本王認為這算法最接近真實情況
分子雖然是一年的數量,但你要注意,這些分子是歷年有偶人數(也就是分母)的其中之一
其次就是,離婚 或 死亡之後,分母(有偶人數)也會每年跟著下修減少,分母並非都保持不動
舉個例子來說明這種算法詭異之處好了:
假設:
1.2005~2014 十年間 每年有1萬對結婚,沒有人離婚,所以2014年底共有10萬對夫妻
2.2015年 沒有人結婚
3.2014年結婚的一萬對,在2015年全部離婚,共一萬對
則:
2015年的 有偶人口離婚率 = 10%
2014年結婚的夫妻,婚姻破裂比率100%,可以說是石破天驚,結果數據上只看到10%,而且統計期間越長,有偶人口離婚率 就越低
這真是非常詭異的算法,離真實差遠了
要追求真實性的話,分子也應該是一個歷年累加的數字才對啊?!
當然,這算法或許會有誤差的地方,但總比用 每年的離婚對數/每年的結婚對數,這種張冠李戴的算法好多了....
說是張冠李戴 也是差遠了
就好比 比較每年的 死亡人數/出生人數,可以看出一個消長的趨勢,每年的離婚對數/每年的結婚對數 也是一樣,我覺得具有綜觀的參考價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