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ucat wrote:
小的是香港来的、現在...(恕刪)
香港的話,可以理解。
那新加坡呢? 為何這麼低呢?
目前週邊朋友最踴躍生孩子的是公教人員,包括我的兄長
原因是穩定,公教人員面臨裁撤的壓力小很多。
阿台美眉 wrote:
要生就要在教育上無條件投資挺到底
人品無所謂但是一定要會考試
因為如果他以後沒考到公職的話這輩子就輸掉90%了
翻身的機會微乎其微啊
個人覺得台灣有三大陷阱
1.教育
要你東學西學花大錢補習學一大堆東西,但往往連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是什麼都不知道
升學、考試,不論制度如何掩飾,始終活在成績的壓力當中
試問你的工作/生活當中運用到學校所學的知識有多少?
父母省吃儉用花大錢將孩子寶貴的青春通通塞在學校裡跟人家競爭
大學畢業發現文憑不值錢,要再唸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再唸博士...
更慘的是成績至上連基本做人的同理心都沒有
2.低薪
當你長時間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屈就低薪的時候,工作只是讓人淪為奴隸
收入僅能糊口,想吃飽吃好一點都有困難
辛苦工作每天想喝個涼的甜的,一天一杯一個月就去了一千塊
放假想出門玩玩食衣住行都很貴,連景點都要收費
最後只能窩在家裡看電視滑手機...
3.房貸
如果說平均月薪有4~5萬,這樣的收入付了房貸以後要怎麼過日子?
為了應付房貸一定要有工作收入,所以很多人買房又要考慮工作地點,通勤範圍內的房價硬是不便宜
房子買了以後就不能隨便換工作,不論工作環境怎麼變化都得咬牙撐下去
只要工作收入中斷很快就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
更別提還要先存到頭期款...
這一切的背後是誰得利?
學校和補習班賺得飽飽的,老闆可以用低薪請一堆員工來賣肝,炒地皮的和建商迅速累積財富...
與其讓小孩活在課業壓力之中,不如讓他體驗社會百態
參與志工、勞動...透過這些去觀察,相信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也更願意勞動
不必堅持一定要當上班族,就算沒有本事做生意,做工、務農不見得比較差
在工作與買房之間仔細評估,賺錢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
如果為了工作必須買2000萬的房子,不考慮工作的話是否買1000萬的房子就好?
一千萬就是年薪50萬不吃不喝賺20年,換個生活方式/工作就能省下來
以上是個人嘴砲,當然現實是很複雜的,不用特地挑語病來抬槓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