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ingman wrote:
我覺得你對"個人文化"的定義很鑽牛角尖而且扯得有點遠。
這夫婦多半只是希望自己女兒能多多了解她出生的地方﹐了解一下自己種族背景。而由此也可了解這對夫婦思想很開明﹐對不同種類的人包括他們自己的文化﹐接受度很高。
你最後一句尤其莫名其妙
我覺得你不太能以開放的思維、深入的思辨、廣泛的知識理解你沒有能力處理的言論
一、「個人文化」的定義
我根本沒有用這個辭彙,
我也不知道你在貢撒洨?
建議你看清楚我原文或是學會把話說清楚
二、思想開明?
那對夫婦何不開明不要去fixate女兒的種族和出生之地域性?
若種族和地域有如此強的內在﹝intrinsic﹞價值和影響力
那女兒無須特地去理解,其力量和影響已經存在女兒之中
若種族和地域是external、institutional的,且沒有在女兒的人格思維裡留下印記
那這對夫婦的作法正正是種族想像的徵兆
他們未必是開明,而可能是閉塞於具侷限性、限制性的種族想像
我們也可以換個說法
女兒就是她所是的
若父母沒有既定且欲實現的種族想像
何必還要去擔心她的「種族議題」?
真真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建議你從Orientalism開始看起
三、
這對夫婦的用心應該是良善的,但這不代表其底裡的邏輯論述不是根植於一套特定的種族文化想像
而這種看似「開明」的思維也未必不是基于一種保守且具「身分限定性」的被灌輸的種族思維
建議你讀關於ISA的文章
四、你最後一句尤其莫名其妙
你這人好像沒什麼家教
﹝我們會很合得來﹞
五、我重點是回應開板,不真的是批評那對夫婦
dungeonronin wrote:
那這對夫婦的作法正正是種族想像的徵兆...(恕刪)
你說的似乎頗有道理,不過我覺得西方人對個體的尊重,跟華人有很大的差異。在"領養"的觀念上,應該少有像華人一樣有著宗族傳承的私心,反而更像是一個sponsor的角色。所以開誠佈公讓女孩知道為何自己與父母不同?從何而來?未來有什麼選擇...。我個人是滿認同這種作法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