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有要看樓主小孩
只是想知道樓主是不是在物質上太浪費而已
沒有要擋人財路,也沒有要阻止別人捐獻愛心(反正又不是我的錢)
路過而已

qingteng wrote:
看了討論,好像在爭執到底是否詐騙上
我認為捐款,是善心&善舉
這是好事
當然無法避免善心被利用
早年出遊習慣搭火車,還蠻容易在火車站碰到那種沒錢搭車要借50-100的人
我如果有餘,通常也是借出
當然也會覺得萬一這個人是詐騙怎麼辦?
可萬一,真的是沒錢回家又怎麼辦?
所以如果有碰到,除非是已經網路很有名的職業騙子
(比方某個火車站,或某商圈都會出現的有上過新聞的,這種我比較會警覺。)
否則能幫我還是會幫,我可以假設這個人是詐騙,然後不管他
也可以假設這個人真的需要幫忙,然後在能力範圍內幫他。
這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沒有什麼對錯。
這只是內在啟動的機制不同而已。
後來我選擇,每個月編預算捐給社福單位,目前捐綠色和平跟甘霖基金的老人送餐
這次本來有想衝動捐款
因為沒有多餘的預算,所以作罷
01的管理人員已經在某樓做出回應
至於樓主,他在31號前要籌出30萬
所以暫時來說,各位如果要追打她,也至少等到31號吧
事情總會有個真相
要嘛當事人回來講個清楚,再或者年都過完了,這篇石沉大海
可是不管如何
衝動出手的人跟想一下是否幫助的人,或者直接評估是否為詐騙的人,這三種內心的機制是不同的
每個人都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你覺得樓主是詐騙,那就用力的去舉發或人肉搜索吧,或許真的是詐騙!?
你覺得樓主或樓主的小孩很可憐,救急不救窮,想盡心幫忙,那就幫吧,以善為出發點,我覺得也很好。
捐不捐是個人的選擇
我想有衝那一波的人,或許知道的會比沒捐的人多一點吧
但輿論最特別的,往往不是你有多少證據,而是風向到底怎麼跑。
好比之前某個小模命案,最開始某人就被定為幫凶,直到檢調單位說這個人沒涉案才還清白
可在檢調證明之前,有多少言論指責她殺人呢?
為一個人安上罪名,很容易,也很快
我們頂多只能懷疑樓主是詐騙,跟確定他是詐騙,這是兩回事
樓主最開始壓根沒有說要賣咖啡,也沒說要接受捐款(也沒有說要賣代購商品)
(賣咖啡好像是別的網友提議的吧!?)
只是她po文的時間是1/20,考量到距離時間限制1/31其實沒多少天
當然沒有存款沒有積蓄這的確很有問題
樓主的文章本身也暴露了樓主很多問題,這些都值得議論,但如果樓主真的有困難的話,短時間要籌那麼大筆錢的確是問題。
政府在法令上也的確有某些不足的地方,好比我也有參加過送米給老人的活動。也有獨居老人住在透天厝裡面,行動不便,但是沒有辦法申請補助,因為名下有財產。所以只能送米幫她。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是必然的道理。
好比八仙塵爆的事件那樣
有的人獲得新生之後更善良更為他人著想
有的人獲得新生之後仍然作奸犯科逞兇鬥狠
助人的時候,你很難去知道說,這個人將來是會改變向善還是繼續變得更壞
這個真的很難去期待
但是助人講真的,是期待被幫助的變得更好才去做嘛?
或者只是覺得自己有能力幫,就幫呢?
這兩個是要分開的,如果混在一起,就很容易變質、失望或憤怒。...(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