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直銷洗腦 - 獻給所有急著想幫助身旁親友認清事實的人


Fox_huang wrote:
我是會員 ,不過我只買東西 ,並不想加入他們洗腦行列
有一回我上線跟我說 ,若你朋友要跟你買 ,你不能算他會員價 ,要算目錄上的售價
我一臉茫然......我幫朋友買東西.還需要賺他錢嗎......
他們的思考真的被洗腦光了


這個我也覺得很奇怪~~
有些產品我是真的很想買來試試看~~無奈我朋友就是要我自己加入然後網路訂購就好~~
還說這樣我可以自己賺自己的佣金~~(她是不會一直要我加入啦, 只是講話三句不離直銷很煩~~)
問題是加入就是成為直銷商, 我只是想買個東西搞得變成直銷商? 所以我還沒買他們的東西~~

gramsand wrote:
大大分析的直銷洗腦術太棒了鼓掌原來暗示都是這樣加進去的
話說...如果它改成加入就送一台BentleyXD我甘願被洗腦


羊毛出在羊身上~~
如果加入就送一台Bentley, 那入會費應該是兩台Bentley吧~~ XD
pk722231 wrote:
我只能說,樓主你偏頗了~~
有些產品不錯用~~
用好意一點的態度看待直銷吧~~
P.S. 我曾經待過相關產業,知道這一行的辛苦,我不會以你的態度去看待他們...(恕刪)


樓主此篇目的不在於批評直銷產品不好
(但說真蠻多高端產品沒那價值,或是市面上有更便宜更好的產品可以取代)
只是想點醒一頭熱的人及勸退的方法
而直銷就是一個很明確的金字塔結構
疊的越高 最頂端的賺的越多 疊的越高 越低端的能瓜分的空間更少
或是他的高成就是來至底端的犧牲(因為產品都是內銷,靠拉會員,自己買自己的產品)

我想直銷不是不能做 但是最好是有辦法自己出來搞....
而我接觸過直銷 但也不是很懂直銷
但我知道他來自層層分紅(剝削)及不斷的利用新血(免付工資還得自掏腰包買自家產品)

ps.
我偶爾會買一些科X威的產品 但都是在特價時 (僅限於日用品)
但N的A的產品我就幾乎不會買了(好像也沒有門市)
尤其是健康產品 真是貴的誇張..... 還有啥淨X器硬是比P牌X牌貴上許多

LivedEarl wrote:
第一,沒多少,1W不...(恕刪)


感覺你廢話蠻多的

一整篇落落長

重點=0
pk722231 wrote:
我只能說,樓主你偏頗...(恕刪)


"意識"本來就是偏頗的,沒有人是真正的客觀。


只是,
我沒有批評任何直銷的產品,
僅僅是跟大家分享大會上所用的"手段"而已。


PS: 我家裡面用過的直銷的商品肯定比你多
有法律問題歡迎免費詢問唷! smile6746@hotmail.com
那位內部人員

文章 太長

沒重點

看不下去

洗不了別人的腦啦................................................



那產品為何貴成那樣子??

說可以幫助人

卻要人花更多錢買市面上就有的東西........................


打著幫助的名義 賺錢??
樓主只是讓大家知道

直銷是如何去招收下線

當然打著愛心的口號

幫助別人的確是可以降低很多防衛

所以之前才有有心人士

利用殘障去賣東西賺取金錢

裡面有提到 財務自由

可是對比數據來說 那是不容易的

而真正做成功的是少數中的少數

可以去如新網站看一下他們的

千萬美元 五百萬美元 百萬美元 很少很少很少




一個月要賺錢最少需要9萬元的業績 佣金22720

牙膏 290元 化妝水 450元

而且一個月自己最少要買 3000元的貨

才可以領到佣金 化妝水450元 需要賣出200瓶

假設你的團隊有十個人 每個人平均要分攤掉 20瓶

而且是每個月 那麼這十個人要賺錢 自己也要有9萬的業績

所以他需要找更多的下線去分攤掉他的業績

畢竟這些產品 不是像保險 保險有月繳1萬 年繳12萬

而且因為這些商品 如果是儲蓄 或還本 客戶會當作幫自己準備退休金

簽一個 就是12萬 單價高

如果你找到十個人(包含你自己) 每個人每月要賣20瓶450元化妝水

那你每個月就會有22720

81000*5%=4050元 (抽下線的5%)

可是你自己要進貨 3000元

所以約賺到 22720+(4050-3000)=23770 元


而如新規定 每個人 每個月都要進貨 3000元

所以你找到下線9個 他們進貨3000元*9=27000 元

這也算是你固定的業績


因為要達到9萬的業績 一個人不可能賣出200瓶 450元化妝水

所以你需要下線幫你賣 而下線每個月都要進貨 3000元 不管有沒有賣掉

但這會成為你固定的業績


所以最輕鬆的模式就是

找30個下線 他們每個月最少要花3000元

剛好是你一個月要達成9萬的業績

會比你去賣20瓶化妝水輕鬆


那你下面的人也想要輕鬆賺

所以努力的增加更多下線

當你的下線努力增加下線

那你就賺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上面的人爽爽賺

下面的人辛苦賺


越在上面越可以感受到這種

可是在很上面的上線

根本不用輔導很下面的下線

但卻可以從他的業績裡面領到獎金

這才是奇妙的地方

所以直銷要賺錢就是 很早很早就卡到最上面的位置

然後讓下面的人一直增加


這也就是為什麼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98年 統計 拿到佣金的直銷人員 年薪是29819了

因為都被沒賺到錢的下線 去拉低平均所得阿











pk722231 wrote:
我只能說,樓主你偏頗...(恕刪)


產品再好 碰到爛的公司一樣問題很大 還更危險!
cool2012 wrote:
98年 統計 拿到佣金的直銷人員 年薪是29819了


大大也算的很好
其實年薪台幣 29819 元 = 月薪台幣 2485 元


cutequu wrote:
產品再好 碰到爛的公司一樣問題很大 還更危險!

其實跟公司無關,是因為這個制度本來就有問題....
我找找看,之前有個 奇摩的blog 是直銷從業人員寫的...
他把直銷的內幕都寫的很詳細....很恐怖低!!
其實,直銷最早是從美國開始的。但這是有他的地理環境與商業條件所產生的一種商業方式。
首先,
一。美國地方大,要培養一個地區代理或銷售員負責某個地區的成本高。
二。地點多,相對的所需要的銷售員也多,換句話說,管理人員也相對來的多,這一樣意謂著增加成本。
三。在過去,沒有網路,沒有email,不是每人家裡面都有傳真機的年代,要做行銷廣告,唯有廣播、電視、報紙。要做到全美的廣告,那費用很高。
四。傳統的原廠,大盤,中盤,零售的階層下,每一層所要保留的利潤也是相對的高。不向現在,很多產業大多只剩下原廠與終端兩層,這是因為通訊網路的發達所致。

以上四點,就是直銷在當時的環境下可以生存的原因,幾乎每一家直銷都會強調他們是把這些成本省下來當做獎金。而且還能夠讓產品賣的比較便宜,物美價廉。

然而對於台灣來講,這套方式適不適用呢?個人以為,沒有意義。現在的直銷,甚至連美國本土來說,也該是要轉型了。

因為上述四點的成本影響比例已經越來越小,透過科技的進步,很多過去因為距離而造成的成本,譬如說通訊成本,送貨成本等等,現在都有解決方案,或是專門的公司提供便宜又完整的服務。

所以現在連美國都已經很少那種過去一出門就要好幾個月才能回家的sales。

我本人是沒有接觸過直銷,不過在台灣,沒碰到身旁有人拉要去直銷大會的人大概沒幾個,因此,或多或少也聽過一些故事。

回過頭來,前面所提的就是希望用商業角度來看直銷這一回事。

所謂交易,不過就是以物易物,不管是用東西換東西,或是用錢換東西,都是交易。

然而要想在交易中得到利潤,商品本身的特性可以做下列分析:
一。替代性越低,利潤越高。替代性包括了類似產品有多少。以及是否為消費者所必要的商品。
二。成本越低,利潤越高。

以我所知,很多直銷公司的產品並非具備前述兩項特性,而且往往價格高出他牌類似產多許多,雖然都強調著與類似產品的差異性。不過,這些差異性是否能夠支撐那麼大的價格差異又是見仁見智了。

因此,一直以來我個人對直銷的看法就是
一。產品好,用廣告行銷的方式便可以達到銷售目的。所花的成本不會比發出去的獎金多。
二。很多直銷公司本身連廣告行銷的能力都沒有,完全將這部分責任寄託在直銷人員的身上,這是很不復責任的。大一點的如安麗等至少也開始了廣告等行銷動作去幫助從業人員。
三。過去那種社區型的封閉人際環境已不復見,現在的社會,人際關係是開放式的。包括了商業銷售模式也一變再變,直銷是屬於前兩個世代的商業模式。已經很落伍了。

以上屬個人意見,但我想,了解這個商業模式的本質後,大概可以推算一下其後的成本利潤架構,以及從事此行的機會成本與期望成就。

最後一點,若是對於直銷有那麼大的信心,那麼強的意志力與堅持,如果用在其他的創業途徑,我覺得成功機率反而更高。

對了,這最後一點似乎直銷業者也打了預防針,每個高階的上線似乎到了最後都很輕鬆,每天坐著,躺著,吃飯上廁所的時候,都有下線幫忙賺錢。

我只能說,那種話要相信,也要看你受不受得了那種無所事事的生活。我前陣子去了峇里島一個星期度假,到了最後兩天就快受不了了,每天spa,吃海鮮大餐,又有專門司機要去那就去那,腦袋空空的日子我可過不下去。

況且,擁有那麼多下線,有可能都不去幫忙嗎?要不然下線越來越少,哪不代表著你可以領的利潤也就越來越少嗎?那還有辦法每天悠閒過日子嗎?

所以,這種矛盾,業者不會說明白的,因為,真相一破的話,很難看的。
====================================
再深究一些來看,直銷的金字塔型結構,其實跟一般公司組織還是一模一樣。越上面越來越少。
你要爬到上面去,換句話說,所要花的力氣必然是需要非常多。這跟在其他行業有何差別呢?

有何理由是你只能夠坐直銷才能夠爬到高層,而在其他行業不行呢?如果只是說在這裡努力看的見,其他行業往往既得利益者,那些老闆,經理都是沒有本事逢迎拍馬上去的。這種不要臉沒有骨氣的事情我不幹,幹不來。但作直銷時你要裝出來的虛假笑臉,又有何高明之處呢?


  • 1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