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直銷洗腦 - 獻給所有急著想幫助身旁親友認清事實的人

對直銷一直有個疑問,
如果有業主願意回答小弟,
也算讓小弟長個知識,
先跟您謝謝。

假設直銷販售的產品真的很好,
價格低廉又品質優良,
在市場上有競爭力,
而且假設直銷的商業架構是健全的,
也就是說,所有人的獲利都是從市場上真正有需求的人來獲得,
所有購買直銷產品的人,都是因為需要、了解產品才購買,
因此市場的需求整體而言是同一塊餅。
餅可以做大(原本不是客戶的群眾開始使用),
但沒辦法複製(每個人的餅不同一塊)。

那每個直銷(創業)商是不是
會希望自己(或比較接近的下線)能夠透過
販售更多商品而獲利(尋找更多潛在客戶把餅做大)?
反之,會希望市場上的經銷商(其他經營人士或太深的下線)越少越好?
畢竟相同產品,在同樣的市場上(同一塊餅),
彼此會產生排擠競爭的效應。

但是只要加入直銷經營,
沒有人不希望自己有更多下線,
如此一來,整個邏輯是否有所牴觸,
也就是:

1. 已經加入的人,不希望別人加入來share market。
2. 還沒加入的人,期待自己未來有很多很多下線,才能夠賺錢。

不過一般而言,上述第一點好像不太成立,
所有直銷經營者興高采烈參與各種激勵大會,
無不希望有更多其他人(更自己無關也可?)來參加直銷。
why?
大家難道不認為市場上只有"一塊餅"?
不focus把餅做大,還要更多人來吃?
還是存在別的餅,我們常人看不到的?

更甚之,如果這是一種成功的產品與商業模式,
已經獲利的上線,
為了自己的利益,是否更傾向於壟斷既有的市場,
透過投資大型的店面、促銷、行銷方式,
增加自己良好的產品(價格優品質佳)之銷售成果,
把餅做大,而且自己吃。

也許原廠有甚麼機制防堵這種壟斷,
但是,why?
難道直銷的世界這麼和平,
不希望商業競爭?
那大家努力競爭尋找更多下線,
似乎也還是另外一種競爭?

因為有這些疑惑,
難免還是有很多人很難相信,
直銷的真正目的,不在於尋找更多下線,
而是在於成功"銷售產品"(一般而言正常的商業行為應該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吧?)。

煩請達人分享更精闢的看法,謝謝。


直銷的東西通常不值那個價錢

所以需要下線靠拜託靠人情出售

若是那種產品擺到大賣場。屈臣氏

相信沒人要買。所以他們不敢加入競爭的市場。只敢用所謂的口耳相傳

所以我認為並不會吃到大賣場的多少的餅

因為本身會買的人是本來沒有需求的卻被強迫推銷的
拒買三星.拒買htc
很慶幸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很慶幸這是一個通路多元的時代,很慶幸這是一個大學很好考的時代 XD,代表大多數是有受教育且接收到的訊息是對等的
批評他們,他們可是會義憤填膺的跳出來說這是一個幫助人的事業,你們什麼都不知道....等
既然本質脫離不了"賣東西",就交給市場機制決定吧
我就不相信在pxhome24小時到貨、百貨公司多的跟山一樣多、進口品牌代理如雨後春筍的21世紀,
有多少人會去買直銷的產品
那個A牌的濾水器不是也低頭在電視上打廣告了嗎?很抱歉,但是我是買1+1+1M的


ltk_commune wrote:
很慶幸這是一個資訊爆...(恕刪)

再補一槍
真正聰明的人就是自己開一家
人間五十年、下天の内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ごとくなり一度生を得て成せぬ者はあるべき か

mexxxxem wrote:
直銷的東西通常不值那個價錢
...(恕刪)


這句話是整個關鍵的重點的重點!!

針對這部份:
----------------------------------------------------------------
dqplayer wrote:
總共有761,000位的直銷商
其中33,000位是主任級以上
2009年營收USD1,331,058,000 約為台幣40,600,000,000(匯率30.5 USD/TWD)
所以每個直銷商業績為新台幣53,351元
每個主任級以上直銷商為新台幣1,230,300元
哇~主任還真難做@@
-----------------------------------------------------------------

數據真有趣~~

原本TripleNickel大,有暗示到其中的"奧秘",個人駑鈍,還沒看出端倪。

後來Passio大,又再次提示,感覺好像意會到了。

年度營收 除以 人數 ="年度業績"

直銷商整年業績53,351元,這只是業績,扣掉成本等等,那整年的獎金會是多少?(五萬?四萬?三萬~兩萬~一萬!)

一般人進去應該都是直銷商吧~~那這種業績(獎金)真的可以生活嗎?

主任的業績(獎金)看起來蠻不錯的,但是數學公式又來了

主任級有33,000位,直銷商有761,000位,計算一下:

761,000/33,000=23.xxxx

要成為主任,那也要先有23個下線且每位年業績要53,351元以上,不然要更多下線~~

果然是很有挑戰的行業
上面的大大就都說了,為了維持主任位階,不讓自己長久的下線一夕間消失,
這些人只好自己補業績,囤一堆不好賣出去的貨,
(拜託,正常人會選擇貴很多,退貨還只能退90%的產品嗎?說到這個,想到台灣不是多數產品七天鑑賞內可以免手續費退貨?)

然後鼓勵下線也去囤貨作業績,外人以為可以分多少,結果算算一個主任級最多才兩萬初一個月,
遠遠比不上自己囤貨欠債的錢,賺這種錢,不如去商店當店員給人請。
一切都是虛幻的金錢遊戲與虛假的人際關係。

一般商店店面哪有在囤貨的,都是東西賣不好,直接退貨給廠商,
商店根本不事先付款的,廠商要收款拆帳還要關係夠好求店家準時算帳,
生意要這樣做才有錢賺,因為租店面的通路最大。

看了上面網友講的甚麼複雜的主任的資格與獎金計算方式,
如果還不快點醒醒,繼續跳進去做,只能說...
用很平常的成本、售價、利潤來推論

加上那些直銷公司阿哩阿渣啥麼死人骨頭都賣

一些懂得人大致上就可以知道這其中有多少沒有公開的資訊

舉個例子:

3C果凍套生廠成本價10NT以下

經過重重成本後

零售價算100NT

請問直銷公司賣出來的價格會低於80NT嗎?(如果直銷公司有賣)

那中間80-10=70NT的利潤到達誰的手上



換個身分變成 - 直銷公司

直銷公司如何看待所有進入直銷體系的人

說穿了那些人只不過直銷公司體制下沒有被公開的零售商



再換個身分變成 - 進入直銷體系的人

當零售商可以直接跟總公司進貨

而進貨的成本卻沒有下降

這種零售商還願意當真是白痴

窯心逸旅 wrote:
用很平常的成本、售價...(恕刪)



換個角度想

當你有本事把10元的東西賣100時
直接跟工廠叫就好了

現在工廠的最低訂貨量都不大



這樣
不用等人家分紅~也不用怕啥業績壓力
直接就90元進口袋


要是好心些
你可以拿20元成本的東西來賣80
這樣品質好過10元的~
又比那個黑心直銷便宜20

利潤還有60

依然很好賺




玩貿易就是這樣簡單開始
到狗窩裡說狗臭 豈有不被狗咬的道理
kateshy wrote:
然後鼓勵下線也去囤貨作業績,外人以為可以分多少,結果算算一個主任級最多才兩萬初一個月


正解
前女友拼死拼活做,曾看過他年收入.........15萬多
這也是正職(全職)做直銷的大概收入

可以看看這裡

2009 年資料:

佣金年收入:29819 元,你沒看錯喔!是年收入
而且是跟你那些月入百萬的上線們一起平均出來的喔!
所以可見你的『薪水』會少到什麼程度?
這是行政院的資料總不會假吧?


假設前 15% 業績高的人領了 80% 的佣金好了(80/20 法則)
56173百萬 * 35.89 % = 20160 百萬佣金

所以,應該是:
676 *1000 人 = 67萬6千人左右加入直銷
有領佣金的人只有 676000 * 12.15 % = 82134 人可以領佣金
而這 82134 人 領了 20160 百萬 ,且大約是前 15 % 領掉 80% 的錢
所以 20160 百萬 * 80% / (82134 * 15% )= 130 萬 /年 (的確有月入 10 萬以上)

(的確可以賺很多,但是大概只有超級上線)
其他有經營的一般人(下線.......還是有賺錢的下線喔!):
20160 百萬 * 20% / (82134 * 85% )= 5萬8左右/年(月入約4800,還不到 5k 呢! )
  • 1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