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不是鄙視~只是好奇問問有關同性戀

小尤6666 wrote:
你好~我是母親~因為...(恕刪)


看你寫的文我還以為是當爸爸的~

同性戀應該沒有去看哪一科可以確認吧?
我遇過同性戀比較特別的是我姊姊的同學( T ),
在學校時就和學妹交往,
最後我姊姊同學變性當男生,
然後和學妹結婚了~

另外你說妳女兒個性很像女生,
那可能就還要觀察,
我姊姊那個變性的同學可是未變性前就很像個男生了~
tyou wrote:
因該是還沒遇到喜歡的...(恕刪)

男同多的跟什麼一樣
東區後巷
gay bar
多寡不是重點~重點是男同怎麼一個比一個優、帥
當所謂的異性戀正在用自以為的高標準來看待所謂同性戀族群時
同志們心裡才想著

異性戀請好好打理自己吧
國中生其實要說到真正的感情還算太早吧...

這個情竇初開的年紀

喜歡上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事阿~


可能樓主的女兒只是喜歡和女生相處的"感覺"吧

畢竟女生是比較懂女生的


是覺得樓主也先別太擔心囉

小弟高中時交的女朋友

她的前一任也是女朋友阿~

所以阿 一切都還在未定之天呢!



這個年紀的孩子正值叛逆期

如果因為性向問題而打壞親子間的感情

就得不償失囉~

前面提到很多女同性戀後來和男人結婚生子的,這要澄清一下,這種叫做雙性戀!
而且,是女同裡面的女生!
女同裡面的男生是絕對只喜歡女人,所以也是比較可憐的!
很多雙性戀女生後來選擇跟男人結婚生子就是因為雙性戀!
那女同裡面的男生就.........

我覺得這是上帝的陰謀!
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 每個人都有選擇走哪條路, 自己選的自己擔, 他自己開心就好

做父母的就近量支持他吧, 在他受傷, 低落的時候挺他一下就好。
我覺得國中高中女生有一陣子是同性戀其實沒什麼。就好像很多戲劇,少女們相約一起嫁人,或是一起不嫁,或是未來要一起完成什麼夢想之類的,那種深厚的情誼,其實外人看了很接近同性戀,祇是看戲劇怎麼處理而已。

加上少女們本來就比較親暱,長大之後就變得沒辦法像少女時期這樣,自然的手勾手,覺得彼此都好了解對方,好有默契,自然而然會更親暱的在一起,只是以前沒辦法這麼公開的在街上走來走去,大方的告訴別人。而且國中跟高中男生,跟大人不一樣呀...很多國中男生看了就讓人倒彈(台)...而且女生本來就比較早熟,相對的同年齡的男生就比較幼稚,說不定您跟您小孩說,將來男生會照顧你呀,可能您女兒心裡還想,我倒了八輩子楣才會被我班上那些男同學照顧...

但很多人在進入社會之後就無法擁有這樣親暱的情誼(不管是不是真的同性戀),所以這位媽媽也不用現在如此擔心,我建議您還是先一旁觀察關心即可,只要確保不要鬧出什麼事情,太多的干涉只會引來反效果。

媽媽加油喔,您是一個好媽媽!

首先,面對家裡有同性戀者,一般的異性戀因為對同性戀有太多誤解與不瞭解,所以身為家長,內心有掙扎是必然的。

其次,同性戀不是什麼病,也不是因為單親家庭或問題家庭造成的。
我就是單親家庭,我怎麼沒「變成」同性戀?我認識很多同性戀的朋友,他們家庭都很健全。
請不要再覺得同性戀是「後天影響」造成的了。

我有很多同性戀朋友,有些人國小就很明白自己的性向,有些人到了大學也跟異性交往過,後來才發現自己對同性才有感覺。

很多同性戀者可能一輩子都要背負出櫃的壓力、社會的眼光、家庭與朋友的不諒解,說實話,如果他們可以選擇,當異性戀多好,都不用背負什麼奇怪的眼光或歧視。

很多人都以為同性戀可以「治療」,太可笑了。如果今天同性戀才是多數,異性戀是少數,有人提出要「治療」你,把你變成「同性戀」,你有辦法接受嗎?

這位困惑的母親,你需要的不是醫師,也許你可以帶著女兒到「同志諮詢熱線」諮商,如果怕身份曝光可以打電話給義工,他們不會洩漏當事人的資料。

http://www.hotline.org.tw/xoops2.2/

同志諮詢熱線(台北市羅斯福路2段70號12樓)02-2392-1969

不管你的女兒是不是同性戀,都希望你們能藉由諮商找出溝通的方式,理解彼此。
http://blog.yam.com/nuanua
s8728860 wrote:
千萬
不要
讓女兒讀女校....!!!!

由其是金歐...


台北市的中山女高女同多不多?別嚇我 !
我女兒今年考高中的落點大概在那裡(PR97),
不然叫他填松山高中好了,聽說是男女合班,這樣子兩性交往應該比較正常吧.

sgconduty wrote:
台北市的中山女高女同多不多?別嚇我 !
我女兒今年考高中的落點大概在那裡(PR97),
不然叫他填松山高中好了,聽說是男女合班,這樣子兩性交往應該比較正常吧.


松山高中喔
滿淫 X 的~
拼一下附中吧
至少是同校但分班
也許只是因為環境的影響
其實多開導
是有機會回復正常
不知道該怎麼說的話
可以去請教醫生

其實我不認為同性戀是沒辦法矯正的
也不相信這是天生的因素
有可能是心理或生理方面的問題所導致
這是我的想法啦
勿筆戰喔
免責聲明:我是開玩笑的,別認真。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