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想請問不婚的人,你們都怎麼過生活與擬定人生計畫?

vixaznet wrote:
一起揪個烏克蘭團吧!生個混血兒就幾百萬打發她回去,繼續一個人過活,小孩交給長輩養交差!(恕刪)

這社會把人當工具的還不少!
這樣的想法教養小孩,對孩子好嗎?
big_man wrote:
念經持咒 研究更高一層的人生精神意義~最後成佛為目標~這不是已婚的人懂的

學佛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婚不婚要看緣份,善緣惡緣,無緣不合。
孩子本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無緣無債,了無牽掛,人生何等自在。

淨空老法師: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哪有這種快樂的事情!
fj510 wrote:
存錢退休前找個交通還行的地方買個小套房,去醫院購物方便,最好距離可以信任的朋友家或是親戚家近,抓500萬,假定65歲退休,一個月伙食費300*30天抓10000,其他水電網路5000,交通1000,多抓一點18000,一年算22萬,假設勞退一年共12萬,你還要多存10萬/月,活到90歲要25年,所以要250萬,500萬+250萬+100萬委託人處理後事+其他雜支50萬,共900萬。保險一點1000萬。這是你在退休之前需要有的存款。有房請自己扣500萬。房子有500萬價值這時不能動,如果生病要用房子抵押借錢。

非常實際的做法!
vegesmile wrote:
孩子本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無緣無債,了無牽掛,人生何等自在。


這方面我的看法是明顯有別於"現代的佛教,卻跟古代佛教接近"。

現在佛教大都老愛提"冤親債主"當恐嚇,
但是傳統佛教的核心在"遺憾"、在"緣",
人在娑婆世界,
就是因為不完美,
就是因為有遺憾,
就是因為放不下牽掛。

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就是彼此感情線的交織,
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
有苦有樂才是人生,
有喜有悲才是活著。

真的的無緣無債、無親無故,
真的好嗎??
這不就是"孤魂野鬼"的最佳寫照?
其實...
現代的佛教大多數都在洗腦,
並且有著太多太多的悖論,
真正的大師,
基本上是不被經典所束縛。
(個人見過3位,那3位是我見過能直接"用心對話"的人,但我們之間的對話,懂得也就彼此。)

人活著,
自在就好...自由反倒不重要,
而想要自在...就必須要完成"經濟自由"。
(經濟自由 基本上和多數人口中的 自由,有著極大的衝突)

PS:
傳統宗教的核心基本上是"反求諸己"+"大自在",
現代的多數的台灣佛教早變了味。
不婚和沒伴侶還是有區別的,不想有負擔就不結婚,但是找個伴侶還是可以的,合則來不合則去,沒承諾也沒負擔。
淡紫小草 wrote:
這方面我的看法是明顯(恕刪)

參考一下.......

南懷瑾:人人有本難念的經

社會上有句名言,「妻共貧賤難」,古人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是另外有一句「夫共富貴難」,兩個人結婚的時候窮得不得了,到了中年慢慢發達了,男人有錢有地位了,對不起,大概花起來了。本地有一句話叫「老來花」啦!那時夫妻共富貴就難了。

不過現在的社會不同哦!男女都一樣,共貧賤不容易,共富貴更難。據我所了解,現在社會家庭,許多中年以上的夫婦都各管各的了,這種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太多太多。

中國人有句俗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句話還不透徹,一針見血的講法,應該說「人人有本難念的經」。難念的經都是從因緣來。

常常提到杭州城隍山城隍廟門口的一副對聯。小時候讀書看了很有趣,記了下來。後來從幾十年的人生經歷中,看自己,看別人,深深了解這副對子,包括了佛家、儒家、道家的人生哲學。



這對子上聯描寫夫婦關係:夫婦本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

夫妻不一定是好因緣,有的吵鬧一輩子,痛苦一輩子。


下聯說的是兒女問題:兒女原是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有債務關係,才有父母兒女。


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結為夫婦,然後生兒女,美其名曰天倫之樂,其實從人生深一層的體會來看,沒有樂,只有苦,不過人都是喜歡苦中作樂罷了。城隍廟的這副對子,將整個人生因緣道理,差不多都概括在內了。

我們學佛的人看人生,從因緣的方面來看,比一般人要來得深刻。以佛學的觀點看人生,真正的好姻緣、善緣,不管有沒有結為夫婦組織家庭,大都不超過五年十年的。例如有些小說,像《紅樓夢》、乃至西洋名着《茶花女》等等,大家看了,覺得男女間感情的你儂我儂,非常可愛,令人欣羨,但是你不能加以科學分析,一分析他們所謂的濃情蜜意時間的持續也不過幾年的美景而已。因為它是短暫的、片段的,所以就覺得很美很有味道。

人人都希望維持這種詩情畫意般的感情幾十年,甚至永遠,這是不可能,絕對不可能的。因此,佛經上稱我們這個世界為娑婆世界。娑婆兩個字的中譯就是堪忍。這個世界缺點很多,沒有一個人生是圓滿的。幸福的家庭很快地就拆散了、破碎了。失望和痛苦忍不了,還是要能忍,還是要接受。

由娑婆世界的道理,我們再把範圍縮小來講,談談杭州西湖的故事。清朝女詩人馮小青的墳墓在杭州小孤山上,她是個才女,人也長得很漂亮,年紀輕輕就遇人不淑,結了婚才知所嫁非人,先生早已有了太太,因此痛苦一輩子,抑鬱而死。馮小青這一生遭遇差不多是代表了大部分人類社會或舊時代的女性,為了家庭,痛苦犧牲的寫照。

馮小青的學問很好,文學修養也高,也有專集留下來,我年輕時最欣賞她的一首名詩,今天回向給全世界所有的女性。馮小青的人生遭遇很痛苦,因此天天拜佛,拜觀音菩薩白衣大士。她在白衣大士前發了願,寫下這首詩:稽首慈雲大士前,不升凈土不升天,願為一滴楊枝水,灑到人間並蒂蓮。由於親身受苦,也看到人間夫婦很少有真正快樂的,因此,她不求死後升天,或往生凈土,而願化作菩薩凈瓶中的一滴甘露水,灑向人間,希望將來世界上的夫婦,永遠幸福快樂美滿和諧。

以馮小青這樣一個悲慘的遭遇,她的因緣是痛苦的,可是她學佛以後,天天拜佛所發的願,不像我們求發財,求保闔家平安,她感於人間夫妻有許多不如意而願變成觀音菩薩凈瓶中的楊枝水,加被世上每一對夫婦平安、幸福。

我常常跟一般年輕的女同學講,我們學佛人不要認為這只是一首愛情詩,其實這首詩應該當成佛經看,在詩中痛苦感情的背後沒有埋怨,也沒有恨,她了解人生就是還債,很痛快地去償還,而且不只自己還債,還願意為世界上所有人還債,所以能寫出「願為一滴楊枝水,灑到人間並蒂蓮」這麼動人的詩句,不為自己的痛苦所困,而是把自己的痛苦體會了,想到世界上其它女性的痛苦,以她學佛的大願力,希望自己將來使人間每一個家庭美滿和快樂,這就是從心理上,如何將惡緣轉成善緣的具體實例。

從這位女性的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學佛的人該如何對待和處理所遭遇的惡緣,使自己得到平安。因此,我對一般學佛的朋友講,你們不要吹牛,什麼成佛成道,一個學佛人,活着身心健康快樂,少病少惱。死時不麻煩自己,不拖累別人就算很好了。馮小青這種大願力,就如同她詩中最後一句一樣:灑到人間並蒂蓮,多麼慈悲。

小時候我家有個廟子,從宋朝幾百年下來的家廟,歷來曾經出過很多高僧,我父親告訴我,其中有位高僧的對子很好:「得一日糧齋,且過一日。有幾天緣分,便住幾天」,就是說明空的洒脫境界。人生有如此解脫的心境,那麼對自己一輩子的因緣遭遇便能處理得非常美滿了。

「妻共貧賤難」,一對夫婦結婚,很貧窮沒有地位,妻子能一心一意過日子,不想離婚,很難得!「夫共富貴難」,男人們、做丈夫的,到了中年以後發了財,如果不出花樣,那這個是好丈夫、好男人!有些就想辦法玩花樣去了--回來的時候,「我公司忙」,或者是「我生意忙」,就是這樣。

一般來說,世界上的人,錢越多啊造業越大,尤其是我們這些男性的朋友,「妻共貧賤難,夫共富貴難」,男女之間結了婚,到了中年,太太帶着孩子,丈夫發了財,有了地位、有了錢,就不乖了。他很窮的時候,想不乖他也沒辦法,有了錢就靠不住了。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錢財並不是好東西。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的生命道理,是因緣和合,這是非常深奧、微妙的,不是平常人所容易了知的。

所以我常說從前城隍廟的一副對子,你就了解了,「夫婦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男女關係變成夫妻是前緣,不是善緣就是惡緣,有時候吵架一輩子,那是惡緣來的;「兒女原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明白了這副對子的內涵道理,你就懂了六親眷屬都是宿債,或是欠債或是還債。這個前生不是講一世,是多生多世以前的,是這個關聯。所以不要再怨恨了,欠的債要去還,勇敢面對現實。

https://kknews.cc/culture/y6evzmn.html
vegesmile wrote:
參考一下......(恕刪)

所以我沒說錯阿

為什麼我會說現代的台灣佛教在搞悖論,
就是因為他們都總愛用"緣都是孽緣" 、"債都是來討債的",
而這種說一半的,
基本上就是在玩悖論,
一個圓如果少了一半,
還能算圓嗎?

如果那些鼓吹佛法的有你這種底子,
台灣佛教才能進入正軌。
本來人有善惡、事有好壞、月有盈缺,
這才是我們所處的世界。

那些一直愛用類似"我們活在無間地獄"這種腦殘論點去推廣佛教的,
真的是絕大多數...
活得不圓滿、有遺憾,
不見得就是在地獄;
而活的圓滿、沒有遺憾...
不見得就是在天堂、西方極樂世界、東方長樂世界。

vegesmile wrote:
她的因緣是痛苦的,可是她學佛以後,天天拜佛所發的願,不像我們求發財,求保闔家平安,

有些話不知道該不該說..但不吐不快。

日子順遂的,
通常想學道...;
日子不順的,
通常想學佛。

箇中因由,
細品就會明白的。

秦皇、漢武、唐太宗崇道;
而佛法大盛是魏晉南北朝-五胡十六國時期下的基層民眾,
再多說...就傷人了。

佛教創始釋迦牟尼,
王子出家最終卻導致滅國,
做為宗教創始人是崇高的,
但作為一國王子卻搞到國亡家破,
是不可取的,
同樣例子還有魏晉南北朝的梁武帝。

這也是我現實中只對其少數人說過的事情,
"如果我是統治者,我會放任國人信佛...因為好奴役。"
說不羨慕 是騙人的 ?
但其實也不要羨慕 這年頭就是奇怪
婚前想同居 婚後想分居 衝動結婚 離婚很多對 交往多年分手的閃婚別人的也很多對
婚前先有子? 以前很保守 現在很平常
離婚的 想離離不開 想分的不能和平分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摧毀性言論 甚至迫害到其他家庭
這都好多 同我的家庭

如果可以 請一個人 享受生活 不用是孤獨
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投資給自己是最值得的投資
生活不靠他人 有麵包 有自信 想照顧家人無煩惱
多個人分擔煩擾這絕對是個謊言
多個人只會增加煩擾 自己事情只自己能解決

一個人 快樂 想做甚麼就做甚麼 規畫自己 朝著自己的步伐

在此留言.... 希望的人生 也不要被我那失控蠻恨無理的父親給毀滅.
看了那些父母 同事友人夫妻 爭吵
真是受夠了 ((現在也覺得交往 有另一半好累))
Ridica wrote:
說不羨慕 是騙人的 (恕刪)

大家只是以自己的成長經驗去判斷,其實沒什麼意義,像妳家庭不幸福自然也不嚮往婚姻生活,但成長在幸福家庭的大有人在...本來這題目就沒有標準答案,結婚或單身各有優缺點,但想法會隨著年齡改變的,單身論者最大的誤區就是,以為自己永遠可以保有年輕時的人際關係跟健康狀態,而這兩者正是單身者須面對的最大風險!
淡紫小草 wrote:
但作為一國王子卻搞到國亡家破,


你可能對佛陀的故事不是很清楚~會滅族是因為釋迦族前世殺業很重,這一世要還債,但這可能不是一般人能懂的,因為佛陀有神通看到他們的過去。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