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軟趴火 wrote:
小女今年讀八年級,平...(恕刪)
「理化都有補習,其他的科目自己讀,最爛的科目居然是社會,常常考80幾,讓我覺得,社會老師是在哈囉喔,」
一、若同班有人考九十以上,那不就是你在哈囉?
二、你這段話,與你後面的主張根本矛盾,你也在哈囉?
龜軟趴火 wrote:
小女今年讀八年級,平(恕刪)
我先說幾已知的家庭教育...
以孩子為基底來說:
(1)
高能力+高知識分子(擁有國際證照並且能與國外競爭者):
自己孩子自己教,
就算大多數科目不及格也無所謂,
但是會去尋找孩子擅長的能力,
並強化多個將來可謀生技能的能力。
EX:足球、IT、英文、體育、語文相關....
(2)
家庭經濟背景不錯+父母擁有一定的社經地位和能力(我個人本身處於這塊,但目前不具備與國際人才競爭的能力。):
父母相對開明,
會給予額外的資源去學習其他能力,
約半數在校成績不錯。
(父母的學歷和孩子的學習能力明顯正相關....,像我這種隨便念都覺得國立好考的是不存在的奇耙。)
(會說約半數孩子,是因為個人學經歷,不少人都同為國立大學出身,還是競爭最激烈的7年級前半。)
有趣的是....
孩子綜合能力基本上和父母是掛鉤的,
要出我這種奇耙非常難...
(我是那種可以自學就輕鬆上國立,算非常會念書的人。)
換個方式說,
孩子的能力基本上等同父母平均能力+社經地位額外提供的教育資源加成。
(之前教育相關的書籍,在現實中我持保留態度,我是覺得個人原本的資質影響不低於50%。)
(3)
家庭經濟普通+父母能力普通:
這類型的家長特別容易把教育的問題丟給孩子和教師,
但...
也是社會的絕大多數,
多數情況下,
孩子個人努力還可以改善未來(但是要非常努力...),
但是父母經常會對孩子有過度的期待,
(把自己做不到的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而且這類型的父母特別容易被煽動+洗腦...
(容易把自己的無知變成主觀,我是很會應對,但是多數人很難應付這種家長...因為要組織語言有一定難度。)
(4)
家庭背景差+父母能力也差:
基本上沒救,
基本學習素質差+缺乏教育資源,
這類型孩子見過幾個,
大約5、6歲的時候就覺得這孩子"沒救了"。
===半總結的話===
如果不是很肯定有足夠的經濟去支撐孩子的教育,
那可以把目標放在幫孩子"打基礎",
台灣的教育太重視"通材"....
但這世上那來這樣的天才??
就算我幾乎全科目都擅長...依然有物理這顆吃鱉,
(我小5測得IQ是139...,全校排名有數,30年前的準度比現在高太多,那時候沒啥網路。)
更別說其他人。
那些有能力和國際競爭的人才...還有對教育熟悉的人,
其實對台灣現行的教育制度其實非常擔憂....
只是台灣家長太過堅持+一堆海量不長進的"老屁該"教師,
導致台灣教育制度逐漸崩潰中...
(不適用將來的環境。)
我之所以會把孩子的支出放在3千萬,
主要就在於教育資源...
所以對於婚姻這事一值非常嚴肅地看待。
(我非常看重誠信和責任...這也是我人脈特別穩固的根本原因。)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