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Guy_Hyper wrote:
第一次發長文,文長不好意思:
我跟我女朋友交往2年,由於成長背景關係使得她成為一個非常高敏感的女生,很多負面想法,有些事情也會常常想到負面的方向去,但是她很細心,也很多優點彌補我的不足。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女朋友要來我上班的縣市上班,我想說就住一起,她家境比較不好又有學貸,所以我打算減輕她租房子負擔,生活跟住都我負責,她不用幫我負擔,雖然有駕照但她不太會騎車,也不會開車,所以就打算住離她比較近的地方,她走路上班而我通勤,因為房子不好找,所以彼此做功課討論也找了一段時間,最後只有一間比較下來比較好,就決定要租。
因為想說父母知道我要租房子,所以我就跟他們傳一些照片及說明詳細內容給他們了解,尊重一下父母免得讓他們擔心,之後我父母起初是沒什麼意見,不過後來突然轉彎說那間房感覺不太好,而且還沒有住人,安全也不太好又貴,我就跟父母有點小爭執覺得他們有點多慮了,後來我父母說建議你們去找個中間點或車站附近的地方住,我就想說好,我再找看看,但我女朋友聽到了,事後跟我說,我家人感覺就是打算讓她搭火車或騎車通勤,我就不喜歡搭人擠人的火車也不太會騎車危險,覺得我父母好像只擔心我這個兒子的通勤累不累安不安全,沒想到她的安全,可是我父母並未明講說一定要住中間點或車站附近,但是她就一直認為是我父母就是執意要她自己通勤。然後,我們就起了點爭執了,我後來跟她說,我再去溝通看看,就看可不可以租那邊近的,我就再跟父母溝通,當時我心情很不好,就跟父母比較態度不好地說,我覺得那邊沒什麼不好,你們反對的理由也還好,我可以自己做決定就好,我們也花很多時間研究了,你們不要干涉太多,他們就說他們只是建議,沒有強迫我要改地方,然後我就跟他們有點小爭執,說我要自己決定租哪,你們怎麼這樣子反對那間房子。
講到一半,因為聽筒比較大聲,後來我家人爆出一句,你不要跟你女朋友一樣想太多,鑽牛角尖(因為之前發生一些事,我家人知道她很敏感又想很多負面,那件是兩邊也是不太愉快,後來隨著時間的溝通有好轉),接著說明明我們就沒阻止你租哪,只有建議你們,然後我女朋友聽到就哭了,然後我就先掛電話安撫...,後來她哭過一下之後情緒回穩,就說你的家人怎麼可以這樣汙辱我,我明明沒做錯什麼事情,還花很多心思在幫忙我,也很努力上進,可是卻要被這樣說...,就說討厭我的家人,再也不會原諒他們。我心裡其實蠻難過的,一邊是我的家人,一邊是我女朋友,我女朋友這樣說,我心裡明明知道父母沒汙辱的意思,但是也不能責備我女朋友這麼想,因為她很敏感,覺得我在袒護家人,結果我就這樣夾在中間,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父母跟女朋友之間關係降到冰點,更嚴重的事情是,父母在我跟他們小爭執的時候就覺得我是在保護她,所以就跟我說,你不要什麼都保護她、寵她,她也該學著獨當一面,而不是處處都在你的保護下,希望我好好想清楚。
目前,我實在想不到可行的辦法,但我女朋友雖然回歸穩定情緒,也正常上下班,看起來沒什麼異樣,我知道自己其實沒有扮演好中間人的角色,女朋友我也很害怕去責備或者是講道理,因為我沒有甚麼交往經驗,所以不像有些人很會溝通也很有魄力知道怎麼處理,父母那邊還算可以溝通,但是女朋友這邊反而不好安撫,讓她慢慢原諒我家人,但是我實在不想再發生一樣的事情,不希望以後可能父母一句無心的話被想成負面,造成爭執,希望未來結婚可以家庭和諧,所以想求助大家有沒有什麼建議或者什麼兩全的作法,除了讓我改變自我能夠當好中間人的角色,然後還可以化解這些不諒解跟誤會,甚至可以建議一下如何跟高敏感或負面的伴侶相處...因為我實在一直拿捏不好尺度,希望大家能給一些建議,謝謝大家,如果文章有什麼不足,可以提出來,我會給予相對應解釋。
樓主的私訊,我做公開回應:(之前打的有點混亂,重新整理一下思緒)
GoodGuy_Hyper wrote:
真是感謝你用心回覆,我覺得你評論跟建議很是道理,打醒了我一些困惑的點,非常感謝你。
你的角色定位要清楚...
在外租房子,跟父母報告,避免父母擔心,這是做小孩的本分
然而租房子的決策,是你跟女友『共同』決定的
你的角色混淆
才會造成現在的結果
從事件當中,可以看出....你在所有事情裡面,不明顯。
你跟父母的衝突,你父母最後指責的是你女友。
你跟女友的衝突,你女友最後指責的是你父母。
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你跟誰吵架,他們針對的應該是你,可是最後卻是怪罪於其他人。
所以這也代表著,你的角色定位有問題。
所以你在與父母的爭吵當中,會被父母當作是女友那邊的人。
然而你在與女友的爭吵當中,同樣會被女友當作是跟你父母站在一起的人。
因為你不希望,自己被誰討厭。
然而這只是你的幻覺,事實是,你被討厭,因著幫誰說話,而被討厭。
於是你覺得委屈,覺得自己做了很多,可是卻不被諒解。(這個委屈你、你女友、你父母都有。)
問題在於,你作的事情,是你希望的?還是你認為那是父母需要的?
如果你總是用『正當理由』來滿足或說服自己做某些事情,那麼你才是那個情緒勒索者。
不是先指責誰不對,誰就是不對。
你在網路上的言論,最開始就指責女友,敏感、負面,然後才幫她說好話。
你在網路上面對陌生人,最開始的起頭都是這樣了,你面對家人、女友時,我猜你說話的模式,也是差不多的。
那麼作為聽眾,最開始收到的訊息會是什麼呢?
人,是活的,所有的訊息都是即時的,然而從收到訊息開始,人,就開始有判斷,這是這個時代、這個社會帶來的影響。我們必須很快速的判斷、跟結論,才能因應時代的快速脈動。
這個模式並不是壞事,然而用在不恰當的地方就是壞事。
你的父母會因著你的說話方式,而覺得小孩受了委屈,所以試圖做出建議跟幫忙。可是最後收到的卻是你的不滿跟不爽,為他們來說,他們覺得自己很用心在幫你了,可是沒有收到感謝,反而是情緒的更多發洩。於是接下來,除了用情緒彼此對話之外,沒有其他的建樹。最後的結局樓主收到的就是同樣的模式,你覺得自己很盡心傳達事情,怎麼最後卻是被責怪?然而中間發生的事情,通通都被忽略了。
問題是中間發生的那些,其實也很重要。
樓主可以思考一下,這個模式,是否也發生在與女友的互動當中呢?
你同樣帶著善意,去跟女友『分享』你與父母的互動。然而最開始你是怎麼說的呢?你是如何開始描述的呢?何以最後你女友下的結論會是:你父母就是覺得她不獨立呢?
一個女生要跟另外一個男生在外面一起租房子,這難道不算是獨立了嘛?否則她的父母呢?就算沒有父母,家中總有長輩吧?她不是孫悟空,從石頭裡面孵出來的不是嘛?
然而最奇妙的是,你跟女友的互動,同樣也複製了,跟父母的互動模式。結局有不同嘛?
如果你要改變這整個循環,那麼只能從自己開始。
如果你只是要找一個『正當理由』來指責誰,那麼你只不過又是重複延續上一輪的紛爭而已。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尤其是感情,尤其是愛情,尤其是親情,不是立論正確,誰就該被指責。
如果你永遠要把自己放在,不會被誰指責的位置,那麼你永遠就會看到,親人與愛人的爭吵。
不要自稱自己是『中間人』
那麼你把自己,摘除在關係之外不是嘛?你自認為,自己是『介於』父母跟女友之間的『外人』!?
所以這呼應了,最開始我說的,你的角色定位模糊。
你要清楚,你現在做的事情,是用什麼角度在說話。尊重父母,那麼告知是尊重,然而聽話就未必是尊重,因為那個告知,是你已經跟某人做出了決定,如果你要遵照父母的建議,那麼最開始就應該讓父母也知道你在找房子,而不是讓父母否決你跟女友的決議,然後你們三者之間最後上演的又是情緒戲碼...
有好處嘛?看起來是沒有好處,然而如果沒有好處,怎麼可能會一直重複輪迴同樣的模式呢?
所以你才會說,明明都知道,可是卻無法改變,這需要改變嘛?因為怎麼樣的對話,實際上你都不會被討厭不是嘛?你女友,討厭的是你父母,你父母討厭的是你女友。這就是好處,不是嘛?
如果你要改變這件事,那麼從『做好自己的角色』開始如何?
將來你要成家,如果你不願意改變,那麼婆媳的戰爭,必然會來臨。你的作為,看起來好像是不作為,然而實際上你的作為,就是讓自己『免於處於爭端之中』不是嘛?
所以告知,是要拿捏分寸,而不是當父母覺得怎麼樣之後,你又要『照顧父母的感覺』於是犧牲了女友。
你要照顧女友的感覺,於是就犧牲了父母,這非常的奇怪。如果你除了指責跟講道理之外,沒有其他的能力,那麼從現在開始練習,或學習。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然而你是否要補這個網,選擇在你。
任何行為,都有他正向的意義,只是看你怎麼去解讀而已,你覺得女友負面,問題是你舉的例子,都是你女友覺得你父母指責她的不是,不是嘛?這的確是負面的,然而並不足以呈現她的負面,因為我們不清楚,你是如何跟女友互動的,我們看到的只是你描述的結果而已。可是你描述的時候,是先把對女友的結論,放在前面,這會不會影響判斷呢?那麼這個模式,似乎也是讓關係看起來,好像是女友的問題比較大?
如果你只會覺得女友『負面』是錯的,擺前面,那麼自然相處的時候,就會是指責跟講道理。
問題是,如果你心裡知道誰說的話,不是污衊,你何以要污衊女友呢?你不過就是不斷的一會兒是受害者,一會拿加害者的模式成為加害者去加害誰,不是嘛?如果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你也同意的話,何以你要不斷的輪迴呢?那麼你要斷開自己的行為了嘛?
任何宗教,教導人跳脫地獄的模式,幾乎都不外乎覺醒。
覺醒、覺察、覺悟...
覺,是面對自己的檢視,所謂的感覺,就生理結構來說是外在的刺激,引發內在的反應於是有感覺。
冷、熱這是很基礎的刺激。這有生理上神經元的傳導。
所以最後建議你首要調整的是,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拿捏好。
你是父母的兒子
同時
你也是女友的男朋友。
將來你會是你組成家庭的一家之主。
如何『作主』這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父母會指責你女友的不獨立,實際上只是他們不忍心,指責你的不獨立而已...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你女友,只是說出了,現況你的角色狀態而已,你是如此的不獨立跟嬌貴不是嘛?
只是她錯以為,這是你父母對她的指責而已...
關係,其實是一個整體,如果你要永遠置身事外,那麼...何必要走入關係呢?你不是中間人,也不是傳話者,你可能很習慣當傳話者,然而如果你要中止某些慣性,或輪迴,那麼必須調整或做出選擇,要扮演哪些角色!?
這篇回應,我會同時回在我原來的回應那邊...
至於你要如何做,那是你的選擇,我只分析,我不太喜歡幫人做決定。因為那是你的因果...
---------------
心態決定未來,
選擇權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