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看完,我只有一個想法:很晚了,明天再回。
樓主如果也是在台灣,您睡的好嗎?
該睡覺的時間,就該睡,胡思亂想,不僅只是打亂睡眠品質,同時也擾亂自身身體的健康。
您說捨不得父母?
樓主您交往的時候,沒想過父母嘛?
任何人談戀愛時,都是有異性沒人性的
那個時候你怎麼沒有捨不得?
現在快結婚了,才拿捨不得出來講?
你不是捨不得,你只是拿一個看起來好像是理由的理由來安慰自己欺騙他人而已。
至於您說你老公孝親部份可以怎麼怎麼解決就好了。
我只能說,當一個人狀態不好時,想到的都是自私的。
樓主會混亂,是因為一方自私,一方面又覺得自己自私。

樓主可能只是不想跟公婆住而已
害怕婆媳問題?
然後用這些擔憂包裝另外的擔憂。
未來會怎麼樣,我不是很清楚
只是如果樓主繼續該睡的時間不睡
那樓主所想的未來,樓主很可能無法擁有。
你只有靠想、靠假設,就以為是真的了。
一個人該睡的時候不睡,身體狀況不好。
樓主覺得自己繼續這樣下去,能夠擁有想要的未來嘛?
您情緒崩潰,焦慮,擁有這些情緒,您能夠走到那個雙方都搬出來住的未來嘛?
因為您在焦慮中,所以你以為解決你焦慮的方式就是現在立刻馬上,兩人搬出來租屋。
我不清楚你們金錢壓力到底多少,即便樓主講了,但這也只有樓主單方面的言詞。
我很難去相信一個生活不正常,睡眠很少的人,講的話。
當一個人體能不足、精神不濟時,就容易鑽牛角尖。變得刻薄、自私。
因為這不是平常的你、或者不是樓主習慣以為的自己,所以還會在加上自責。
於是刻薄、自私、自責。無限循環,樓主指責男友有多遭,就同樣會有多少力量指責自己這樣是不對的。
於是每況愈下。惡性循環。
如果繼續下去,就算樓主理智上認知別人給的建議或許是適合樓主的。
但情緒上來說,樓主就是不願意接受。同時也會駁斥內在的理智。除了兩敗俱傷,玉石俱焚。沒有什麼未來可言。
樓主要的未來,只會更虛無飄渺,看不清抓不到。因為你現在連自己都是虛的...
當然如果樓主不是在台灣,您的時區也不是台灣時區。
那您婚前的擔憂,與指責老公,只想跟公婆住?
那您怎麼不跟男友商量,結婚後,你們幾天跟公婆住,幾天一起回娘家住?
這樣有沒有比較符合樓主要的公平?
你們彼此都陪伴了彼此的父母。也陪伴了配偶的父母。
既然兩邊的距離開車不超過20分鐘,那其實也不遠啊。
樓主有沒有想要結婚呢?單就跟男友結婚這件事來想?
你有想跟男友牽手一輩子嘛?先不去談住誰家這件事
單就婚姻來說,樓主想要跟男友一起經營一個家嘛?
如果樓主有,那我們再來看,你們彼此在相處上的問題。
樓主跟男友在討論事情上,是能取的一個共識?還是最後樓主只能順著男友的意思?
如果樓主想跟男友一起經營家庭,然後你們彼此也擁有能找到共識的溝通方式。
我覺得,如果這些樓主跟男友都具備了。
你們未來是否要自己住或住哪裡,都能夠自然的解決。
那樓主該做的是
1.把身體養好,有健康的身體,不管有沒有結婚,樓主口口聲聲說愛父母,那至少,不要帶一個殘破的身心回到原生家庭,造成父母的負擔。男友也被千夫所指。
2.身體養好了,再來想結婚這件事。建議樓主用電腦或手寫,把所有的疑慮一條一條寫下來。整理起來。你在腦袋裡面除了打結之外,無法更客觀的找到方法。把問題獨立出來,才有可能針對每個問題去找到相對應的解法。
3.如果樓主跟男友在溝通上有問題,建議找有做伴侶諮商的諮商師做諮商。透過諮商師的幫助,增加或找到彼此有效溝通理解&更愛對方&接受被愛的方式。
樓主就算結婚了,也不代表失去原生家庭。
樓主只是帶著這個曾經生活的原生家庭經驗,去跟另外一個同樣帶著原生家庭經驗的人一起經營一個家。
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特質,也必然會有相吸跟相斥的特質。我們跟自己在一起時都會有內在衝突了。
更何況是跟一個不同的人相處呢?
樓主婚後,是某人的妻子,仍然是樓主父母的女兒,這個是不變得。
樓主的父母,只是完成另外一個階段任務,孩子大了,嫁娶都完成了,兩個人終於又能享受彼此的時光了。
這是一個循環,樓主是一個新的開始。樓主有自己的家,同時也擁有原本的家。
樓主如果真的那麼愛父母,那請務必,把自己顧好。
沒有健康的身心,你自稱有多愛父母,在我看來,都是騙人的,你只是造成父母的擔憂跟負擔而已。
他們把你拉拔大,眼看女兒也要邁入另外一個階段了,結果變成這樣。樓主能想像父母看到女兒變成這樣的時候,內心的自責嘛?樓主的愛父母,就是讓父母看到自己崩潰嘛?這是愛嘛?你真的愛父母嘛?
該休息的時候休息,該吃東西的時候吃,精神跟肉體狀況都在很好的時候,才去面對困難。
這樣比較能夠找到解決的方式或雙贏得方法。
稱這婚還沒結,建議您先緩一緩吧...
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真正適合與這個家庭過後半輩子
沒有必要等到結了才發現不對再離!
最慘的是生了孩子才發現不對,為了孩子就難離了
又跟年輕人要兩萬的生活費?
兩個人月收加起來不過75K
還要上繳兩萬給公婆不如拿兩萬出去租房子
過幾年開始要繳房貸
保證不可能趕公婆出去換一間小的房子
我是不知道妳先生還有妳跟公婆感情如何
我自己本身"如果能選擇"是不可能要我老婆跟我父母同住的
現在社會都被傳統所謂的孝道所約束
殊不知眼見朋友跟公婆住在一起之後
長輩跟晚輩不要說生活習慣有差異
價值觀更是不可能完全相同
長期住在一起與長輩的親情也沒了
夫妻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差
長輩嘴巴上都講說自己多開明
結果生活在一起
居家整潔有意見
晚輩消費有意見
孫子的教育有意見
反正整天看著晚輩怕沒表示意見以為人他們不存在
舉個例子
婚後晚餐怎辦
妳跟先生買外食回家吃?
這樣跟公婆多尷尬?
妳們吃外食她們自己煮然後共同用餐?
公婆準備晚餐給妳還有先生吃?
我保證媳婦每天吃公婆煮的飯絕對落人口舌
現在台灣社會還沒有開明到這種程度
妳公婆絕對會在跟朋友鄰居閒話家常的時候講出妳這媳婦是不做飯的
妳能承受嗎? 我光想到我老媽如果跟鄰居比較這種事情我都要翻白眼了
妳煮飯全家四人吃
長輩跟晚輩吃的類型跟口味不盡相同
但幾乎不可能要長輩去遷就晚輩
總之我不認為兩代甚至三代同堂是好主意
若要考慮照顧長輩最理想的就是同鄰
不要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大家就是不同個體可以互相尊重
見了面有什麼不愉快也不會累積
反正見面時間不長
生活習慣也不會互相干涉
我想妳跟先生還年輕
住一起照顧長輩這種課題可以留到十年甚至二十年後
一開始就跟長輩住一起的我是沒有看過下場特別好的
嫁進男方家 美其名多個女兒
妳說公婆真的會把妳當成公婆家的女兒嗎?
長輩都說會?
要不要去問看看住在男方家裡的媳婦感覺怎樣?
如果人生能從來 她們又是會怎樣選擇?
妳現在立場不硬一點講清楚妳的想法
難道婚後妳敢表示妳覺得不適應要搬出去?
到時候絕對開始批鬥妳婚前不是好好的怎麼婚後意見一大堆
奉勸樓主各方面都要審慎思考
很多事情過去就不可能重來了
感情也是青春也是
這個版的男性占多數,
已婚的男人會覺得妳不夠成熟,
未婚的男人會覺得妳公主病,
妳應該去已婚的女人版面問,
看過來人的想法如何。
我看到妳困擾的點很多,
但其實都圍繞在”房子”的問題上。
如果單獨在外面租屋,
妳回娘家會比較方便,老公同意就好,不用詢問公婆,
然後相處上也可以跟公婆有距離美,不用擔心適應問題。
但如果在外面租屋,
然後你們彼此都要給原生家庭費用,共3萬,
剩4萬5,扣掉房租跟其他支出,
可能存下來的也沒多少,
且公婆退休,過幾年的房貸可能開始要老公兄弟開始負擔...
因為一開始妳答應同住,所以老公也是都按照計畫走下去,
這件事情我覺得妳可以轉念想一下,
目前起碼聽起來老公有體諒也理智,
公婆也有為你們著想,
如果轉念不了,會勸妳不要結,
以免將來任何事情發生,妳都往負面的去思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