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我也受不了太太窮緊張

有這麼謹慎小心的好老婆還嫌,想想一堆單身宅男和一些拚命花錢的老婆是否身在福中不知福.
jenny3f70 wrote:
因此丟下一句"非要害小孩摔死才甘心!!"


這句話非常非常不得體。
正常人,誰會想害死小孩? 而且是"非要"?

說這種話的人,可想而知
1. 主觀,極度自我中心,看得見他人,看不見自己
2. 缺乏同理心,所以不思慮文字內容對他人的感覺
3. 強勢,視丈夫如無物

綜合以上,此人不具正常溝通能力,習慣"負面表述",對丈夫如此,以後對小孩也是如此(小孩再大一些,教養方式就越來越需要技巧,出拳不留力,落難聽話的作法,只有反效果,而且隨年齡增長,會越反越大)。
這種人只適合養寵物(聽不懂人話,不具人的智力與行為力),不適合養小孩。
負面環境待久了,對人的心理生理都不是好事,長歪比長正容易多了。

建議:
1. 嚴肅的溝通,約法三章"文字、語言暴力"的罰則。
2. 承認你的疏失,但要求未來要正面表述,正面行動。
3. 以上對方都不接受,為了小孩好,你要有點準備,撤場切割的準備。

孟母為了小孩的環境,搬了三次家,那還只是"鄰居"而已,如果整個家庭的氣氛都是負的,你自己要想想怎麼辦。

aronyang wrote:
這句話非常非常不得體。
正常人,誰會想害死小孩? 而且是"非要"?
...(恕刪)


同意+1
大家別炮樓主,在這種負面言語壓力的環境下
人的精神會變的很耗弱..
三不五時就會有人用言語來戳你...

為人母親連說話都說不好了,怎麼教小孩?

aronyang wrote:
這句話非常非常不得體。
正常人,誰會想害死小孩? 而且是"非要"?
說這種話的人,可想而知
1. 主觀,極度自我中心,看得見他人,看不見自己
2. 缺乏同理心,所以不思慮文字內容對他人的感覺
3. 強勢,視丈夫如無物
綜合以上,此人不具正常溝通能力,習慣"負面表述",對丈夫如此,以後對小孩也是如此(小孩再大一些,教養方式就越來越需要技巧,出拳不留力,落難聽話的作法,只有反效果,而且隨年齡增長,會越反越大)。
這種人只適合養寵物(聽不懂人話,不具人的智力與行為力),不適合養小孩。
負面環境待久了,對人的心理生理都不是好事,長歪比長正容易多了。
建議:
1. 嚴肅的溝通,約法三章"文字、語言暴力"的罰則。
2. 承認你的疏失,但要求未來要正面表述,正面行動。
3. 以上對方都不接受,為了小孩好,你要有點準備,撤場切割的準備。
孟母為了小孩的環境,搬了三次家,那還只是"鄰居"而已,如果整個家庭的氣氛都是負的,你自己要想想怎麼辦。...(恕刪)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
同意+1
大家別炮樓主,在這種負面言語壓力的環境下
人的精神會變的很耗弱..
三不五時就會有人用言語來戳你...
為人母親連說話都說不好了,怎麼教小孩?...(恕刪)


對於沒有同理心去思考在那種情境下一個母親想去保護孩子心情的人,
說的再多也是對牛彈琴而已...
aronyang wrote:
這句話非常非常不得體。
正常人,誰會想害死小孩? 而且是"非要"?
建議:
2. 承認你的疏失,但要求未來要正面表述,正面行動。


為了讓書房空氣流通 我會把落地窗打開透氣
快一年的時間我觀察女兒
告誡她不要靠近窗子危險 她也很聽話沒靠近窗子
但是太太經常為了這事跟我意見不合
要求我不僅要關上落地窗 還要上鎖!!


呃...這個例子的原po可是"執行自己的做法"至少一年了!!!
文中也寫道,他太太經常為這件事和原po反應,要求要關上落地窗 還要上鎖..
(這算是正面表述,正向行動吧!!)
然後呢~~原po不為 所動,這樣子的事情持續一年....

小孩可能三歲時打不開落地窗.,現在四歲了打得開了啊...(噢,文中說落地窗沒關呢...)
原po經常放孩子在書房不認真看顧.現在還放四歲孩子一個人在書房,自己去沖澡了....

就算書房沒有陽台...書房總有書櫃..桌子吧...
孩子可能攀爬...也可能爬到桌上..還有,書櫃若是組合櫃,那是會倒的..
桌上有無危險物品剪刀,刀片,筆,原po有注意嗎???


沒有,因為他放一個四歲的幼兒自己一個人在房間"學習安全課題"!

他的老婆應該從孩子會走,會來書房找爸爸時就一直反應這件事,忍耐他的做法,直到到孩子四歲,被老婆發現他竟然放孩子一個人在房間..幼兒墬樓意外那麼多,他運氣好.有老婆上樓來查看.看顧著.
他不感謝老婆,還好意思說,我也有我自己的教養方式,老婆不應該上來查看..這樣子很不尊重我照顧小孩的能力.
(原po有承認缺失,正面表述,正向行動嗎???完全沒有吧!!)

我真的覺得.這樣子的事情持續一年..原po非要這麼做...
然後,被老婆捉到放小孩一個人在房裡..還敢上來討拍,這種人.真的沒什麼能力照顧小孩...
老婆忍耐他一年..然後看到原po竟然放女兒獨自一人在房裡,自己跑去沖澡...
會脫口而出,講出那句話真的是剛好而己!

----------------
再回樓主,.都當爸爸了..別一點當父親的自覺都沒有...當父親是要有責任的!責任!看得懂這兩個字嗎??
小孩不會顧,顧不好..被老婆念了....下次改進就可以了..

假日出遊,帶著才一歲的孩子出門不好好牽...
被老婆唸了就找個和您一樣想討拍的特例這種人來認同.....
都過了快一年了..你孩子都會走路了.而你還是一點長進也沒..

(看起來你老婆把家裡顧得很好..真心同情你的老婆...
我倒覺得為了小孩好,老婆才要有點準備,撤場切割的準備。)
世上沒有什麼比愚蠢、努力且自認善良的人更可怕的。

jenny3f70 wrote:
有人也有同樣遭遇嗎...(恕刪)
老婆是過了點,但樓主也不懂順應,都有錯

近來殺童事件,會讓老婆有更多小孩安全顧慮,也破壞對陌生人的信任

小孩獨處就有風險,不要用大人思維,順應一下老婆還好啦
呵呵

亞洲教育方式都是保守
換做是美國會怎麼教育

映像中以前看過一的影片
一個小孩頭卡在欄杆..

但是他的爸媽 卻沒有很緊張
反而叫小孩自己想辦法把頭弄出來...

最後小孩成功脫困....


但是在台灣就不同了


我小時候(六歲左右)曾試著玩"跳樓"的遊戲,

就是幻想自己可以飛簷走壁,

或從二樓跳下,在地上翻滾個兩圈再爬起來帥氣的奔跑,

所幸被看見的鄰居制止了,

孩子的想法跟受傷方式有時真的讓大人很匪夷所思,

所以"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四葉妹妹 ♪ wrote:
呃...這個例子的...(恕刪)


有些剛當爸當媽的就繼續維持結婚前的生活調調.
但這樣孩子的問題仍舊存在著.
卻還在顧自己的娛樂認為孩子太簡單了.
隔一段時間才PO調皮文說這教育該何好!?
個人認為孩子的問世是專門給為人父母的考試卷.
替未來之家變的定向之可能性.
而考驗著新生父母.
這不像是事與物這般能重來就能重來的.
事情失敗可以重來,物質損壞可以重換.
生命!?及性格的核心.只有一次不能重來.
更何況是孩子,所以孩子的教育
並非像單蠢的父母這般輕視,認為有老師有智障型科技就夠了.
卻把小孩教育當成自己面對工作及生意往來這般買賣的簡單給小看了.

孩子在出生到六歲.
這六年是家長教育核心最關鍵的漫長年.
這過程若沒有自然與人為之平衡發展,
一過了六歲.就像斷了風箏的線.
到無法控制而產生超脫序行為.
就已經來不及!出了社會傷害社會是早晚的事.

現在的教育不比以前簡單了,從資訊發達以來.
孩子越來越聰明了,父母也該是腦袋也要升級.
但升級的過程不要被孩子知道.
一段時間再慢慢放給他知道.
目的在於幫助孩子自己處於摸索之中.
提升它的前膽心及好奇心.
當然並非演變成現在新生兩代名詞"玻璃心及僥倖心".
會演變成長大就這樣子的兩種新代名詞之心態.
實為父母管太多太少及家長太聰明太笨拙.
而導致這樣的教育幻境下.
使孩子產生挫折感而動悄悄建立玻璃心.
也同樣使孩子產生阻礙感而靜悄悄建立僥倖心.
(這就是社會一堆鬧笑話的新聞之癥結點
家安為第一優先,教育為其次優先.
前者是內安.後者是外安.
(那中間平衡呢!?當然是內外之保安阿.
永"保安"康的保安.)
目的在於減少社會人力資源過度浪費.

收放同時拿捏好,將來孩子長大時,
再告訴他爸爸媽媽並非笨蛋唷!當他若知道了.
他會更明白的體諒自己父母的栽培之苦心.
也會更感謝自己有這樣的父母而存在感恩.

以上這是沉睡的扶餌摩屌之推論
Closer:世界在變,我隨之而變.我心則續於寧靜. :)物質無法取代的快樂之大小便是真理!\m/
四葉妹妹 ♪ wrote:
呃...這個例子的...(恕刪)</blockqu

什麼是正面表述?
1. 不做非事實性的陳述與指控,例如"想要害死孩子",這對溝通完全沒有幫助,大部份人,受不了這種指控,聽到了,心門就關了。
大人就罷了,對於成長中的小孩子,若心門關了,不管正的反的,什麼都再也聽不進去了。
2. 不做對現實狀況沒有幫助的陳述,例如,"早知道你會賠錢,看吧,果然賠錢了吧",酸言酸語是一種偽先知,真的先知是指引人到對的地方,在錯的地方指責他人走錯路就是偽先知,沒有正面幫助,只帶來負面情緒。

什麼是正面行動?
1. 以此例來看,先生總是忘了關或鎖落地窗,記性不好粗線條,那麼太太可以約定,從現在起,落地窗直接上鎖並由她保管鑰匙。直到先生把這個叮嚀刻在心上。人都需要教育,怎麼做讓目的可以達成,心服口服的達成,才是重點。
2. 主動預防,要怎麼避免摔大坑? 要就得認識"坑",要怎麼認識坑,記住坑? 那就是摔小坑.
要讓小朋友知道高處的危險性? 就是讓他在可承受的情況下摔一次,在他哭完後,要他想想痛一百倍是什麼狀況,把這感覺打進記憶深處。
不想讓小朋友玩熱水瓶,怕他被滾水燙到,那就是裝60度的水讓他燙一次。
不想讓小朋友玩車門鎖亂開門,那就找個安全的地方,嚇他一次。

以上是"建立經驗",其實重點還不在此,而是在建立經驗的前與後,"前"是告誡,告知會發生的事,"後"是加強記憶,前中後一貫做幾次,就會建立起你言語的"公信力"與"先知"的形象,小朋友自然就會"聽(接受)"。其實這跟大人的世界,動物的世界都是一樣的。

現代太多的父母過度保護,間接妨害小朋友建立經驗的資料庫,卻又不懂門道,塑造威儀與公信力,看得最多的做法就是"吼"、"放任"、"膩愛"、"偽先知",負面循環,小朋友大了就如脫韁野馬,再也不可復制。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