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討論跨國女男配對(簡稱CCR, 源自PTT)議題時候,尤其是討論到配對失衡時候,總是缺不了兩大論述:
a. 是你沒自信,自卑。
b. 是你不夠強,只要你夠強,你夠厲害也一樣可以... (這裡的強是一個綜合評分的概念,包含了經濟力、外表、體格、話術、展現的自信、幽默...等)
看似很有道理,可惜CCR的現象那麼好解釋就不會引發那麼多紛爭了,事情一定比表面的複雜。
好,我們可以來觀察亞洲的上駟 - 1,2線演藝圈,如果我們只看中港台演藝圈1,2線人員,這些人:
a. 外表名列都是前茅,就算不帥至少不難看,而且身材很可能也鍛鍊不錯
b. 非常大方有自信,千人萬人面前歌唱跳舞臉不紅氣不喘
c. 若不是帥氣取向的人那定是演技才藝出眾、幽默主持人、不然至少也是有帶動氣氛能力的嗨咖
d. 1線的人就算不是頂尖富豪,身價破百萬鎂也是比比皆是
e. 穿著打扮技能那更不用說了,有些還是帶動風潮的流行教主
f. 不少人頻頻出國,也有一些人是國外成長回國的(譬如陳冠希王力宏),比常人更多機會接觸了解其他種族朋友
注意喔,這群人已是人中之鳳人中之龍,每個人絕對超過『夠強』數以倍計,所以沒有什麼沒自信、不有錢、不幽默、不自然、不夠強等問題。
但很抱歉,中港台,再加上日本演藝圈1、2線的人,同樣是亞女白黑男配>>亞男白黑女配(註)
華人圈目前就看到一周華健與白人共結連理(如果把周董算進去,那女星跟混血的交往也同樣可以算進去,比例只會更難看)
女的隨便數都有,台灣的天后李X, 香港的梁XX莫XX,中共的寧X章XX, 日本則有濱崎步等,至於3,4線的更不用說了。
註:本魯假設女生男生對外族的偏好是一樣的,譬如男生朋友有3%非白黑女性朋友不交往,10%重度偏向白黑女性朋友,15%輕度偏向外族朋友,30%是各種族群都一樣接受,那麼女性朋友也是一樣%分布。
所以,這個米國ABC社交網站的結論本魯不以為然,尤其是:「約會這件事情,歸根究底並不會因為種族而有所減分」
再舉一個觀察,如果各位朋友有興趣,可以觀察政商界2,3代,同樣可以觀察到亞女白男配>>>亞男白女配。譬如前年新聞的華南金控的女晚輩,譬如胡志強的女兒。
旅居在國外的台灣政商二三代男生們、演藝圈二三代男生們,他們有強大的家庭支撐,一堆從小就送出國念書,就算還不到alpha male, 理論上也應該好過來台教補習班或交換學生的白人強上數倍。
注意喔,本魯還是拿台灣的上駟去跟白人的中下駟比喔。
在假設亞男白男都同樣比例喜歡外族異性的大前提下,為何他們沒能同等比例的跟白女在一起? 為何不能像來台當補習老師/交換學生白人吸引同樣數量的異族女子?
如果硬是說沒有種族歧視,檯面上的各種其他流派論述都不能解釋CCR失衡現象,每種論述都能被反擊,包含這篇的自信論述。
很多大家可以觀察到的CCR特有現象,那種雙重/多重標準的行為舉止,絕對不是什麼沒自信,什麼不夠強可以帶過的。
從另一角度來說,自信是相輔相成的,假設現在同一男生,在兩個平行世界,因同一人所以兩世界的他有一模一樣內外在特質、身高、教育、財富等一樣條件,然後同樣的他在兩世界剛開始跟女生互動技巧都是一片空白。
平行世界一的他跑去跟一群因為某一或一系列的原因(原因有待討論)而莫名崇尚嚮往他(種族)的女生互動,她們一開始就對他很積極、主動、做球、釋出善意、暗示明示,同時歡迎無愛的性。
平行世界二的女生因為某一或一系列的原因(原因有待討論)而對他保持一定戒心,她們不排斥跟他互動但也很被動,除非他已訓練發展出一定的談吐互動技巧,她們才有意願更進一步跟他交朋友,而且她們對他這種族的主流想法都是要有愛才能性。
請問這兩世界,同一人,誰能先建立起自信? 平行世界一的他能輕易建立自信,平行世界二的他也可以,不過要加倍努力,會經歷各種跌跌撞撞。
好,現在我們在兩世界各導入100萬男生,他們個別自信建立容易度是一樣的常態分佈,譬如世界一有10萬天生有自信、30萬容易有自信、40萬普通有自信、20萬很難有自信,那麼世界二男生也是這樣10-30-40-20分佈。
在兩個完全不同難度的異性互動環境下,過了幾年可以觀察到世界一有80萬男生有自信,世界二只有40萬男生有自信。
這時就會有「世界一的男生較有自信」這種結論,本魯覺得這是不對且不公平的論述。
現今,這種「白人男生較有自信」的論述,本魯也認為是一樣的道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