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結婚的問題


slash410 wrote:
小弟又來重複再重複這...(恕刪)


非常同意歐~
還是要新人兩個先達到共識

http://www.singlinflower.com.tw/
想當初我婆婆堅持「不到新娘家迎娶」、「一定要準備甘蔗,從高雄載到台中來」這兩件事情,就把我爸媽氣到不想讓我嫁了.....

常聽到人家結婚前吵架吵到很想離婚,不過我認識的人裡頭,真的有膽說不結的,只有一個親戚。結婚前不到一個月開始放話說不結了,到訂婚前幾天我們都還不知道究竟該不該去吃喜酒。結果真的不結了,雖然喜帖都寄出去了,飯店也都交了訂金。我只能說他真的很有膽做這件事情。

結婚前只要有雙方家長參與,通常都會有紛爭。有時候不見得是小兩口吵架,而是雙方家長透過自己的兒女放話,搞到兩邊很不爽,小兩口夾在中間也很為難。

以我當初結婚為例子。我和先生是自由戀愛的,所以一開始我們都單純地以為「媒人」就是男方找親戚來包個紅包、自己人賺外快就好了。疏不知道,其實古代之所以有媒人這個角色,從來就不是為了撮合男女主角,而是為了撮合雙方家長啊!!!

各位想想,古時候相親難道真的是問年輕男女你喜歡這個人,然後就讓你們去互相面試嗎?當然不是啊,全都是雙方家長審核資格、確認通過、談好「價碼」後,才讓這兩個「人偶」去實踐這筆「交易」。所以媒人說穿了,就是現代的仲介,而且是雙方家長的仲介。媒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搞出一套讓雙方家長都滿意的「合約」,打從一開始談下聘、迎娶所有要滿足雙方家長的大大小小細節,都要透過媒人去兩方家庭磋商。

當年結婚時,就是因為男方的媒人沒在做事,所以我和老公居中協調做得很累。凡是扯到習俗的事情,年輕人講話家長是聽不進去的,一定要有夠份量的人去跟他們講才有用(所以三姑六婆講的話他們全都聽進去了)。再者我們在當傳聲筒的時候也常會漏東漏西的,更增加了許多摩擦....原本是雙方家長的角力,搞到後來變成小兩口的對決,壓力大加上同時要滿足三方人的要求(結婚對象、自己父母、對象的父母),事情繁瑣,吵架在所難免。

雖然大多數的人都撐過去了,很多都是因為喜帖廣發不好意思取消(愛面子),或是因為錢已經投資下去,覺得中途放棄很可惜,最後忍一忍、各退一步就過去了。可是其實結婚前這段時間是好好觀察對方與對方家庭的好機會。當壓力下來時、當困難在眼前時,你的另一半是什麼態度,通常結婚後大概也就是那樣。有趣的是,其實結婚後也是一樣的狀況,但大多數離婚的人在結婚前就遇到類似狀況,只是當時他們想的是「忍一忍就過去了」,結婚後想的卻是「我不想這樣忍一輩子」,所以就離婚了.....

父母的問題佔大部分吧

有很多父母嫁女兒像在賣女兒

沒有嫁妝可給女兒還想收聘金

別人家的錢就可以收的理直氣壯

我實在不想承認我父母就是如此!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