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本漫畫:「大奧」作者改寫日本歷史,讓德川時代的男人因怪病死了一大半,這時候連將軍都變成女的,後宮則變成大奧,男女的關係因社會結構的改變,在那本書理可以看到不少。
在下非文科出身,僅能依自己見聞及胡思亂想插一腳,請大家繼續提供卓見。
我贊成依照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解釋男女問題,但我的解讀跟你不同。
人類制霸了地球,在物種演化的歷史上只花了極短的時間。人類制霸地球的主因是大腦的演化,人類演化出與其他物種不同的思考與行為模式,這其中包括“抑制生物本能”的這種奇怪行為。我們不會看到大便就去吃,看到女人就去上。
物種為了延續,大多想辦法增加產量,尤其是原始的物種,由於外界環境艱險,大量的繁殖成為物種延續的必要條件。但在往現代物種演化的過程中,產質逐漸取代了產量:進化到哺乳類動物後每胎產量越來越少,但父母親對後代的照顧比之前的爬蟲類或鳥類要更無微不至的多。進化到靈長類後,後代待在母體的時間越來越長,後代有更多的時間安全的發育。進化到人類後,兒童到青少年這十多年間都受到父母親的照顧與教育,受到越好的養育,往往成為人類社會中更強大的個體,更有機會找尋到優良基因進行配對。
我想說的是:”增加產量“看起來已經不是進化的最佳途徑--那些產量大的物種幾乎都被產量少的物種取代。物種進化到當代,質的保證比量來的重要。
人類演化出一夫一妻制,的確違反生物本能,但或許正是這種違反本能的行為模式造就了人類的繼續進化。人類雖然因此失去了數量優勢,但藉由保證下一代的品質,人類的基因體能夠繼續傳遞甚至增強。
乍看之下,一夫多妻制--讓強大的雄性個體傳播基因給多個雌性--能夠讓優秀的基因廣傳下去。但我們不能忘了,子代只有傳承到一半父親的基因,母親那一半也很重要。我認為一夫一妻制促使雄性個體必須設法找到他認為他能力所及最優秀的雌性個體交配,子代因此傳承到最佳可能的基因組合。如果沒有一夫一妻制,強者可能到處亂生,生出來的不是最強的。
更重要的是,現代物種延續主要靠的是教養。一夫一妻制確保雄性與雌性能夠有更多資源給子代。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或是多妻多夫的模式的一大缺點是子代無法受到如一夫一妻制般的關注--小孩可能很難遇到他風流的爸爸或是媽媽。
一夫一妻制的另外一個好處是,減少個體間的鬥毆損傷。在海豹等一夫多妻的物種,雄性個體必須鬥毆獲得交配權,在鬥毆的過程中可能導致個體死亡,對該物種是種傷害。
最後,一夫一妻的好處是增加“多樣性”。在面對天擇考驗的時候,擁有越多樣基因型的物種,越能夠通過考驗。一夫多妻的物種,由少數雄性負責傳播基因,好處是強者基因得以傳遞給後代,但壞處是後代的基因多樣性將較為缺乏。當代的強者基因不一定能夠在長時間之後的天擇考驗取得優勢,增加多樣性反而能夠提供物種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在考慮生物本能時,請別忘了人類進化的關鍵是大腦,“道德價值觀”這種”抑制生物本能“思考方式,或許才是人類進化的動力。要講進化論,不能只想著生物本能,否則人類只會退化成只有本能的生物吧。
桃子節目中的”達爾文“講的東西只能唬唬沒學過生物學的人,事實上他的謬論只顯出他對進化論的無知。
在基因工程與生殖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男人的的那一發精液看起來越來越是多餘的了。只有母親的子宮是無可取代的,或許人類有一天會演化成只有雌性的物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