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態度和拼命,
不管去做房仲或保險都一樣會有成就,
現在再來進入做直銷有機會變成他那樣嗎?
在同一間公司幾乎是不可能的,
台灣的市場早就被開發的差不多,
下線只會越來越難找,
你越認真賣,越努力拉下線,
高層的就賺得更多更爽快,
只要越多人跟你一樣懷抱夢想努力做,
你就越不可能取代上線....因為你們的業績也是他的業績,
到頭來你的辛苦全進了高層的口袋,
而上頭還會告訴你,妳比領死薪水的還優秀,
其實本質上是一樣的....
真想要知道自己有沒有這種業務特質,
我建議去拼房仲比較實在,
以平均半年成交一個案件、佣收5%、酬庸30%來算,
800萬的物件加上底薪,平均出來的月薪也將近4萬,
直銷的主任一個月扣掉買商品的錢有4萬?
房仲做得好還可能拓展人脈而不是虛耗人脈,
等做到明星級業務轉獎金制,酬庸90%,
這時候經手商辦或豪宅就真的很賺了,
我印象中看過最高的是3億的土地交易,
佣收1500萬....
不過房仲壓力大、工作時間長,而且內部鬥爭激烈,
檯面下的骯髒手段更是不勝枚舉,
100個新人進公司,
一年後100個全數陣亡所在多有,
超過半數都撐不過3個月....
這種陣亡的損失還好...不用屯貨也不會搞得眾叛親離....
dqplayer wrote:
所以中間一堆人不做了~或是做不好
就會變成你的上線的下線了!!
唉~這就是為什麼直銷的人都汲汲營營要找下線了
誰想替人做嫁衣呢??!!
...(恕刪)
前幾頁我問的「有多少錢進老闆口袋」
看的出來是廣告品牌獲利比較多
我常在說
一間公司要賺錢靠的是老闆和股東的決策
員工只想領錢,不會賺錢
直銷希望每個會員一起賺錢
但實際上有這個能耐和擔當的人本來就不是那麼高
所以失敗的人一定會很多的。
本身我批發也零售
怎麼看都覺得直銷賣東西的方式......
我記得"直銷"是以口耳相傳,人介紹人的方式為廣告
這樣來說,商品的口碑應該才是重點
到目前為止
直銷業的美容保養品、健康食品…等等
差不多的價位選擇性很多
而且直銷的商品使用起來也不會讓人感覺到
"這是奢侈品"那種優越感
「反而會覺得,擺明要讓上面的抽一手
花錢應該是輕鬆的,卻還要想這樣買划不划算
我想買這個商品
是不是丟給幾代下線去買來給我
讓他和我一起有賺錢
而不是便宜了不認識的上線..........」
無聊的感想

只能說是極少數的人
所有的直銷主任們每個月都必需有個人銷售業績 PSV 100分
而維持主任需要小組銷售 GSV 2000分 一分=一美元
大概看了一下制度
他有分成個人銷售(PSV)和小組銷售(GSV)
舉例 我用如新網站的例子
如果你是主任
GSV 2000分 就是給9%
GSV 3000分 就是給10%+5%
如果剛升上主任 GSV 3000分 就多給5%
這5%只維持六個月 而且要都有GSV 3000分 才有
只要有GSV 3000分 你的第一代可以領他們的10%
沒有第一代就沒有
還有分數上線要有達到GSV 3000分 要是沒有GSV 3000分 就領不到第一代下線的10%
變成領第一代的5%
另外一種就是
組織做到 2000分-50000分 分別有 9%-15% 的主任獎金 外加上
如果你培養出12個主任 才可以領到六代,每一代的獎金5%
培養1個主任是領第一代的5%
培養2-3個主任個是領第二代的5%
培養4-5個主任領第三代的5%
培養6-7個主任領第四代的5%
培養8-11個主任是領第五代的5%
培養12個主任是領第六代的5%
培養12個主任領六代獎金就是所謂的藍鑚 最高頭銜
這是打電話去詢問 他們給的回答
這樣大家可能比較清楚
他說因為鼓勵大家做到3000分
所以2000分9% 3000分有15% 才有財富倍增
網友一亮出六代,抽成幾%,這種制度時,其實一般人對產品的信賴程度已經不存在了。
甚麼產品需要代理到六代 (六層代理商)?
消費者花在購買產品的成本已經太高昂,代理費與產品價格對應的責任差距過大,
這時消費者會選擇她牌更【直接】便宜又長期經營品牌信譽的產品,根本不會把錢給傳銷業者賺。
不過這對傳銷來說應該不是重點,
因為對照這串討文章的資訊,行業獲利模式中,
不但不需要親自過問產品生產過程,甚至連銷售過程也不想管,
把全部精神放在怎樣吸引更多下線,【叫別人】來買產品或賣產品即可。
產品品質好壞,售價是否合理,甚至真正會消費的市場顧客群在哪裡,根本不在考量範圍。
就好像一個黑盒子,只需知道【自己想賺錢】,就直接跳到【將來會有很多下線幫忙賺錢】這個結果,
黑盒子中間的過程無須理會,過度簡化當然看起來比較容易。
其實自己當老闆,做生意,都需要有短中長期策略規劃,而且計畫還趕不上變化。
如果連策略規劃都錯誤,或者連基本財務控管都不會的人,
應該先當夥計,用勞務來學學管銷技巧,而不是一開始就當老闆。
生意人本來就是將本求利, 直接計算金錢與時間的成本,有沒有賺錢 就可以了,
就像現在流行的加盟店,要別人加盟付出權利金,至少自己本身賺多少錢,怎麼生產產品銷售產品都要講,
連自己本身怎麼賺錢賺多少錢都閃躲的業者,誰敢加盟?
根本不用把做生意的手段包裝於甚麼溫暖的家族啦、甚麼歸屬感、甚麼人生夢想之下。
硬要把做生意的本質用另類手段包裝,本身就容易給人詐術騙術的感覺。
討論串的文章正反面意見都很好,應該整理成精華區文章。
往後必定還會有類似的討論一再出現,可以參考此文。
gregliao wrote:
錯!
直銷不會把...(恕刪)
雖然我沒參與過直銷,但是曾經做過保險...
如果是保險的話,我只能說講都講的很好聽,你真的聽他們講會覺得那這世界上做其他行業的
好像都是傻子,只有像他們這種做保險的才有未來才有發展性。
然後,真正做成功的最有說服力的"傭金表"...他們絕對是拿的出來的。
但是這背後投資出去多少?天曉得...
現在我也不是要說保險有多不好不能做,只是相對起來,保險"更難賣",而且真要說一定拿的
回一點甚麼嗎?不見得。像是一般人覺得"好像最重要"的意外險,這種一年一約低保費的東西
是很標準的消耗型商品,每年丟出去的錢是不可能要的回來的,除非每年為了領回一點保費自
己去打斷腿住院orz...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