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sel wrote:
因為我既然要在教堂結婚,就要按教會的規矩走
結婚前要先去上"婚前教育課程"
上完全部課程拿到證書
交給神父
神父才可以幫我證婚,主持婚禮彌撒
老實說聽到這我蠻吐血的
上班族累都累死,還要挑假日去上一整天的課
從早上8:30馬拉松上到晚上6點,光想就累死
但是不上就沒有婚禮彌撒,只能硬著頭皮去
課程從男女心理,兩性平權,家庭意義,婚姻意義,衛教(包括性生活),如何避孕,小孩教育,老年空巢等等
幾乎把人的一生都交代完了
其中最重點的就是兩性與家庭的課題
認之婚姻對兩個人的意義,以及長大成人獨立後應背起的責任
也許是西方宗教因素吧
倒沒有講太多什麼社稷,傳承,繼承這方面的中式傳統觀念
反而強調婚姻是兩個獨立成熟的個體的結合
不應繼續依賴原生家庭,而是應當對自己負責
也沒有誰嫁給誰,誰進誰家的觀念,因為兩性平等,雙方父母也應該平等
照顧雙方原生家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熟重熟輕,亦無女男與否的繼承概念
我很欣賞這樣的概念
一整天課程下來真的很累
但是受益良多,上完課拿到證書
我甚至慶幸,也驕傲我可以上過這樣的課程
雖然老公不是教友,但他也體認到婚姻對兩人的重要性
婚姻,不是拼面子的遊戲或角力舞台,也不是"OOXX的小孩"結婚
主角是我們兩個,不是我們的父母,也不是我們的原生家庭
更不是政治人物噴口水拉票的地方
把重點放在新人身上,了解婚姻的神聖使命
才不會隨便當兒戲,隨便結婚,隨便離婚
因為慎重,所以整個婚禮過程也顯得很莊重神聖
這也會影響現場來賓
現場來賓多半不是教友,但也都喜歡且感動我們的婚禮
很多來賓也說從沒參加過這麼莊嚴,這麼有意義的婚禮
雖然沒吃沒喝,就只是坐著觀禮
但他們回去也想好好重新思考自己的婚姻,也更珍惜身邊的另一半
也許少了傳統吃飯式婚禮的酒酣耳熱,但卻多了心靈上的沉澱與感受
婚禮不該是面子與金錢的角力舞台
該強調的應該是愛與責任,而不是錢堆出來的面子
否則,婚禮就容易變調,也很難維持
大大說的真好!Good!
我很欣賞妳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