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catt wrote:
認真起來了,很好。1...(恕刪)
認不認真沒關係, 針對問題正面答覆即可, 不要模擬兩可
1. 如果你也認同人口不應該無限制成長, 那就台灣來說要成長到多少才應該停, 很明顯你認為2300萬人還不夠, 我則是認為就讓這一刻成為高峰(甚至已經太多了), 讓人口自然減少, 下一代的壓力反而才會更小。還是希望你發表一下您的看法, 您認為現在仍應該鼓勵生育, 那你認為台灣承載多少人是適宜的呢?
2.既然法律無法明訂, 即是各人有自由選擇的權力, 也不容隨便被安上未盡社會責任的帽子。社會需要年青一代運作, 但不必然是你我的後代, 可以有外來人口, 但你似乎不同意這一點, 我也不了解為什麼。產生勞動力缺口時引進外勞, 隨著時間過去達到平衡之後, 減少外勞人數, 有何不可。若本國人口不斷下降, 可以有移民政策, 如果這地方沒有移民願意來, 那更代表不要生才是正確的, 因活這塊地方就是活受罪。
3. 社會福利是一種社會保障, 你只針對老人在看是很偏頗的, 事實上在成年工作之前的年輕人, 似乎使用了更多的資源, 少些沒生產能力的年輕人, 社會福利也少了負擔, 所以仍然是能夠平衡的。
4. 你不知道雜誌的假設, 可以自己去看, 我也可以告訴你跟據經建會的預期, 到2060年台灣人口高, 中, 低,預期分別是 2,047 萬, 1,892 萬 及 1,758 萬, 不過這數字仍全部高過台灣粗估的適宜人居數字(過於擁擠)。另外, 你提到糧食替代性跟我的陳述是不相關的, 2008跟2010發生的事情是包含全球所有種類的儲糧。跟壟斷也沒關係, 而是種不出那麼多東西。
5. 至於你說的媒體氛圍, 我可以建議你看一篇2010年由政大老師跟學生撰寫的一篇論文(可自行google),名稱是"台灣人口「問題」的建構: 以少子化新聞框架為例",若你沒空看我可以跟你說, 內容跟數據告訴你少子化的新聞氛圍洗的是你的腦不是我的腦。至於你說貧窮家庭也有表現傑出的孩子, 當然有, 但比例是甚麼, 我希望你看看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的一篇文章, "台大愧對國人", 裡面也有相關數據, 雖然數字不是一切, 但總比"聽網友說"有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