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確定你會懂,能體會什麼,但是你老婆喜歡你就生一個也很簡單,生小孩也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過程,這幾年我的脾氣有改我的想法有改,我知道要認錯,聽到女兒說我今天學到一個觀念:做錯事要勇於認錯,我很開心我有以身作則,原因是女兒叫我吃飯我心情正不好就對她大小聲,事後我馬上說爸爸錯了,對不起不該對你大小聲,小孩就是我們的翻版,帶給我們歡樂~煩惱~痛苦~也有傷心,雨過天晴後又是快樂.
但是你還是跟你老婆離婚吧!你太自我太愛自己不可能改變.
莫再提
Aienfeile wrote:
我就挑明了說我以後絕對不要生小孩生來給上上一代和上一代的壓榨當台勞!!!!
為了讓自己手上的錢到老年時不會貶值而要求別人多生些小孩的人
才更自私得多了吧!!
我以後絕對不要生小孩生來給上上一代和上一代的壓榨當台勞??
現在各方面的衰退或資源過度濫用跟開發
難道不是我們和上一代的共業
為了讓自己手上的錢到老年時不會貶值而要求別人多生些小孩的人----這是啥邏輯?
年老錢會不會貶值和你有沒有持續理財或收入有關吧!
只是我的小孩以後要負擔這些自私者的社會福利而需要繳交重稅---那是非常不公平的
有限的年輕人要養一堆無工作能力的老人
而國家又有社會福利需要照顧全體國民
國家的錢從哪來?
你會捐獻嗎?
當然是從有工作能力者課稅
將來年輕一代因為許多人都不生,而人口持續減少
本來一個人可以養一個人
變成一人要養好幾個人
我的孩子為何要負擔這些自己享樂者的生活
結了婚而不生孩子除非有特殊理由
不然我贊成課重稅及分擔社會福利的經費
PandaTsai wrote:
有一個觀點蠻有意思的,大家參考一下。
生小孩的一個效益是人際關係與老年後生存意義的投資。人在年輕的時候不太需要去考慮人際關係跟生存意義的問題,一來年輕人總是很容易交到朋友,二來親人大多處於青壯年紀,這些都可以確保人的存在感,講的白一點,你是很多人的朋友,很多人是你的朋友;你是很多人的親人,很多人也是你的親人。我們在與這些人的互動當中確立我們的存在,我們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認識人生。
隨著年紀慢慢長大,人就不再那麼容易交到朋友了,因為那種熱情終究會慢慢消退;50歲之後,先天所擁有的親人也越來越少了。畢竟長輩的會逐漸凋零,同輩的慢慢變成老頭子老奶奶,脾氣變得固執,相處模式也變得固定而乏味。這個時候,有下一代的價值慢慢就會彰顯出來,下一代還會再生下一代,你除了是某人的父母之外,你還有機會成為某人的爺爺奶奶,他們會有朋友同學,你會有機會聽到你的孫子跟他的朋友介紹起你,叫你一聲爺爺奶奶好,雖然你慢慢老朽,不過只要你有兒孫輩,他們記憶中總有你的一個位置,而這些互動,是老年人確立自己存在感的重要依據。
說真的,等到了六七十歲,還能真誠熱情擁抱你的人,大概只有自己的孫子吧。
如果現在沒生個一兒半女的,以上所述的種種就沒機會存在了。除非是名人,否則年老後大概沒什麼人心裡會為你留任何位置,這樣是不是有點悲哀呢?
會叫的野獸 wrote:
生小孩是國民應盡的義務,就像繳稅一樣。
國民不繳稅,政府就無法運作。
大家不生小孩,這個國家就等著滅亡。
以前小孩生很多的年代,少部分人不生沒有關係。但現在每對夫妻平均只生一個小孩的情況下,生小孩的義務就特別重要。
老年人的一堆福利與昂貴的醫療支出是從哪裡來? 是他們以前交的稅政府存下來現在用來照顧他們的嗎? 別傻了,是現在工作繳稅的人付的錢。同樣的,等我們老的時候,誰來照顧我們的福利?就是我們下一代的小孩。下一代的小孩數量只有我們現在的一半時,每個人要負擔的養老福利就必須要加倍。
所以純粹是因為希望享受生活而不生小孩的人,除了現在享受了生活,老了以後還揩別人小孩的油讓別人的小孩工作繳稅來養你。我一直贊成政府以全面提高所得稅但是對有小孩的家庭予以大幅減稅(現在所得稅中小孩的扣除額太少了)來達成對於不生小孩的人實質增稅的目的。現在多繳的稅就當作一個"虛擬小孩"將來所繳的稅。因健康或家庭特殊原因等無法生育的,可以以其他名目減稅。
非常同意兩位大大的見解~~~
gorjenq wrote:
我以後絕對不要生小孩...(恕刪)
人口紅利都拿去炒房地產了政府又過度舉債
現在那批戰後嬰兒潮的人口紅利開始老化了
才又希望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多生點,不覺得很荒謬嗎?
把大環境搞到年輕人不敢生的反過頭來罵年青人自私不多生一些
我是不吃這套
我寧願五六十歲無法自立更生了就別救我了讓我去
也不要看到自己的小孩因社會巨大的貧富差而窮忙
我們這代還能溫飽,還能存點小錢,還能有點玩樂
不敢想像二十年後是不是連溫飽都有問題
(PS我才剛25歲而已,朋友中比較好的就是公職三萬多,普通公司22K~25K
不然就是今年研究所要出來找工作,普遍也不多)
台灣的新生兒出生數世界倒數第二不是沒有原因的
老年後錢會貶值是以前板上有人提過
人口減少 = 人力服務更有限
需要花更多錢才能買到和以前同等值的服務
我跟我老公是先有後婚
他其實是不喜歡小孩的
只是婚前他沒提過不喜歡小孩這件事
他以為他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
生完小孩後 一開始都還可以接受
到了小孩大一點 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
他開始無法接受那些對於我們來說是天籟的聲音
對小孩越來越沒有感情
越來越沒有耐心
動不動就對小孩大吼大叫
甚至出手打她
對於小孩的付出
除了基本的生活開支 奶粉 尿布 營養品之類
其餘的他一概不理
也幾乎不帶小孩出門
帶出門 幾乎都是悲劇收場
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把小孩送到娘家
隔離掉每天必須面對的不耐煩
久久見一次
他才願意抱抱她
才會難得好口氣的對她說話
也因為這樣
感覺夫妻之間的關係 也慢慢出現隱性裂痕
到最後 老公往外發展
覺得 每對夫妻 對於生養小孩
真的要有共同認知
一方沒有認知
小孩生下來 就很可能變成犧牲品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