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關於生幾個養不起這問題有點怪 50 60 70 80年代經濟並不好 但是每家生育幾乎是現在的兩倍以上 是為什麼呢?

因為現在的人還沒生就先想養小孩要花多少錢

甚麼都要好的 要上雙語學校 要補習還要上才藝
民國70、80年代經濟已經起飛,是"兩個孩子恰恰好“的時期,那時期台灣的小孩也就是六年級七年級,過得比現在的小孩好呀,零用錢不多,但買零食,錄音帶、模型玩具都嘛夠:現在的小孩,零用錢要給多少才夠花,重點是時間被課業卡的死死的,沒時間!
務實一點過日子.

昨天把已經開了 7 年多 , 累積了三個小傷痕的車子開去一家車廠的保養廠估價
鈑烤 , 大約經過了 20 分鐘 , 經歷了 5-6 位的廠區服務員 , 對方提出來的報
價竟然要超過 5 萬元.

今天則是換了一家小有名氣的外廠詢價 , 結果只要 1 萬 4 千元.

相信絕大多數的車主 , 如果要自費而不是透過保險理賠整新車子的話 , 應該多
會選擇價宜的外廠來處理.

我一個朋友也聊到 , 他之前車子被擦撞 , 與對方協議賠償 25,000 , 但是也是
找到價格實在的板烤廠 , 15,000 就處理好了.

其實這個現象也只是很簡單的數學題 , 注重門面的大廠 , 各個地方都要花錢 ,
再加上龐大的薪資支出 , 當然就要反應在服務的價格上面 , 而這也就代表在消
費緊縮的年代 , 他們其實是沒有多餘的利潤空間幫員工加薪.

所以想要有好的薪資待遇 , 就唯有選擇在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 , 可以有高毛
利的企業體才有可能.

看到有人以經濟學人雜誌認為歐美國家應該接受 中國純電車的報導 , 力推對岸
的汽車 , 希望政府能夠開放市場引進.

但是雜誌的原意並不是單純的認可大陸車的品質跟設計 , 其中最關鍵的立論是
, 可以得利於 中國政府對純電車產業的大力扶持與補貼.

換個角度來講 , 就是 , 現在的中國電車 , 其實是流血出口 , 賣的越多 , 賠
的越多 , 所以買大陸車其實是佔對岸的便宜.

而且我覺得 , 中國的車廠很有可能是透過出口賺外匯 , 在嚴格控管外匯流出的
政策下取得匯兌的利益.

有別於民主體制的經濟發展模式 , 對岸 中國的計劃性經濟長久的施行下來 , 就
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 而其中最大的盲點 , 就在於對於全球市場需求的回應不夠敏
銳 , 導致整個產業薄利 , 甚至無利化.

像是過去的太陽能板 , 顯示面板等產業 , 到現在的高鐵跟房地產 , 都是如此.

荷蘭的 ASML 的半導體製造設備 , 自推出以來已經有 39 年了 , 而所售出的 5500
部機台 , 到今天還有 95 % 的產品還在線上生產 , 而且還會自動的回傳總部其
運作的各項數據.

而這些資料也正是讓這家公司可以持續優化產品的關鍵 , 讓競爭對手難以超越.

看到一段影片 , 提到一對育有 2 個小孩的夫妻 , 常常會為了錢而吵架 , 甚至
婚姻難以維繫下去.

男主是在科技業任職 , 年薪 150 萬 , 女主在家帶小孩 , 但是錢還是不够用.

專家就精算 , 一家四口要過上寬裕且自在的日子 , 需要年收入 168 萬元以上.

其實我就常常會想不透 , 現代人生活就已經如此的緊繃 , 為何還要生養 2 個
小孩 ?

如果只有一個小孩 , 雙薪 , 生活就應該可以有更好的品質 , 而且未來的各項規
劃也會更有餘裕.

生活中 , 常常會看到有人提問 , 要如何能學好英文 , 要賺到多少錢才能過上舒
適的生活 ?

其實這樣的想法從一開始就不正確了 ..

想學好外語 , 需要的是一輩子都能延續的決心跟毅力 , 不是靠方法或是捷徑.

想要有舒適的人生 , 就應該先確認自己要用甚麼方式來賺錢 , 而不是賺多少錢.

因為有心 , 長期的專注於學習 , 自然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 而 , 適合自己
且樂意無悔付出的職業 , 或許剛開始的收入微薄 , 但是投入的越深越久 , 就會
很自然的累積別人所無法企及的優勢 , 也就會有更好的收入.

想找方法學語言 , 就是想速成 , 想要賺大錢 , 就很容易被投機所惑 , 慎戒之.

聽到旁邊的兩個年輕人 , 很熱絡的在討論要付 10 萬元的學費 , 花一年的時間
進修 , 取得減碳認證員的執照 , 因為他們看好未來全球的企業都要需要符合減
少碳排出的規範 , 商機無限.

有心去提昇自己的專業職能 , 固然是很好的企圖 , 但是我個人想到的是更為關
鍵的改變.

那就是把自己主要的訊息來源都專換成美語的體系 , 然後把中文的媒體當成次要
的閱聽管道.

這樣做的原因就在於 , 國際上的訊息傳遞多數以英語為主 , 而我們接觸到的華
文報導 , 其實也是轉譯國外的媒體而來 , 所以能夠直接的閱聽外語的資訊 , 就
會是日後是否能真正的卓越與優秀的重大助力 , 越能及早養成 , 持之以恆 , 就
能帶來更為自己帶來顯著的提昇.

聽到有人在抱怨 , 他們公司所經營產品的代理商最近跟電商平台合作 , 把商品
的價格壓低到無利可圖的地步 , 苦不堪言 ..

其實這本來就是商業經營的常態 , 如果所經營的商品沒有獨特性 , 取得的價格
跟所需要的營運成本沒有優勢 , 不管是在哪一個年代或是哪一個環節 , 都很難
可以有很餘裕與昌榮的營運狀況 , 這個問題應該是在正式營運前就要細想清楚.

ace0156bbb
wrote:
關於生幾個養不起這問...(恕刪)


以前父母為小孩可以吃苦,現在年輕夫妻先想怎麼不吃苦。
想一想後的結論,不生。

怕生產身材變形。
怕小孩吵、怕把屎把尿。
怕生小孩不能喝下午茶打屁。
怕生了小孩好幾年不能出國玩。

還沒當父母就先想自己的享受是否會被剝奪。
美股廖添丁

以前父母只是為了打砲。才不管小孩死活。

2024-02-02 12:15
以前小孩長大一點點就可以去工作了,養小孩也只要給最基本的就好
沒那麼花錢,越生反而越賺
現在生小孩補習補一堆以後說不定賺不了多少錢
年代差很多了
芮吉娜 wrote:
以前小孩長大一點點就...(恕刪)
補習費用因為少子化因素超級貴
https://ace0156.pixnet.net
toxin0702

主要是因為現在法規規定人數比,以前一班5.60人擠的密密麻麻的,相對成本當然比較低,如果你以前上小班的一樣貴

2024-02-07 9:47
台灣的人口對比於土地面積,實在太擁擠了,亦即人口太多,少子化對台灣是好事。
ace0156bbb wrote:
補習費用因為少子化因素超級貴

補習等於是軍備競賽,
費用無關少子化........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