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rley6790 wrote:
紅字的部分已經符合恐(恕刪)
能講的是,看到改善
就覺得,不用改善了啦,一開始就選擇錯誤,也無力回天
就像我遇到朋友的例子一樣,她説要報出差的公帳,去小吃店請店家弄統編。
小吃店很友善,花快10分鍾給她,因老闆娘她也不太懂,本來朋友説要收據就好。
好了,當朋友拿到上車後,就説這不是她要的,和我説,浪費時間。
甚至說,對方不會就説不會阿。
我説,不要在延申下去。
我説,至少當下有我和店家都花時間再處理這事了。至少我們都在配合了。
朋友她又大怒。
還説我該理解她。
我説我不需要理解她,理解她就不會讓這事開始了。
她一直說要改善,改善的重點就是,讓沒情緒的我,惹怒了。
我生氣的點是,也浪費到我時間,還要去接對方的情緒。要這麼精準,一開始她就要清楚。
我回她説,一開始她就選擇錯誤。
她要報統編要去調查好,有發票的比較有可能。
第二錯,就是當進行中,也無法適當引導。
樓主的例子就和我遇到的差不多,一開始就選擇錯誤,發展當中也無法適當引導,後面反過來檢討別人的錯。
這整個過程中都知道有問題,還要跑完。
等跑完後再來惹怒陪伴配合的人。
只能説,只要説改善的,通常都已經是在檢討別人了。
當檢討別人,就已經沒啥好談了,等不檢討別人時再來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