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我太太瘋了

leimi wrote:
八年級是什麼概念?
不在台灣?
在那個天龍國分享一下?
Circustalk wrote:
是你自己跟不上時代
leimi wrote:
時代啊....產生了八年級的詞,
在台灣還說是進步,我遇到國寶了哪
沒說是進步...
是說沒跟上時代...
目前時代的腳步...
是稱作 七, 八, 九年級沒錯...
龜軟趴火 wrote:
小女今年讀八年級,平時數學,理化都有補習,其他的科目自己讀,最爛的科目居然是社會,常常考80幾,讓我覺得,社會老師是在哈囉喔,雖然社會科考不好,然而總平均都有9字頭以上。
今年學校9年級會考結束后,太太去查分數,發現9年級校排前三的英文成績平時段考都是90,100以上,但是這次會考英文都沒有A的水準,最高只有B++而已,她就認為小女會步上學長姊的後塵,縱然目前英文段考每次已經有90幾還不夠,硬是要她再去補英文。我聽了很不爽,只是為了B++跟A之間的一咪咪的差距,有必要這樣子嗎?我認為靠女兒自己的持續努力即可,何必拿別人的成績來嚇自己。
我反對再讓女兒去補英文了,可是,我太太就是講不聽,怎麼辦?
還是睜隻眼,閉隻眼?
那就多賺點錢給女兒繳補習費吧...
Circustalk wrote:
是你自己跟不上時代,...(恕刪)

你才在哈囉,時代?
是對是錯自己選 wrote:
現在的學校都這樣編排...(恕刪)

國二就國二,8年級?
過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
pexing0899 wrote:
你才在哈囉,時代?
pexing0899 wrote:
國二就國二,8年級?
過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
一樣圓欸...
之前和兄長讀國中的子女交談...
確實是說八年級的呀...
小孩還說...噢對...你們是叫國二...
你都已經龜軟趴火了
不差這一項目

但我也希望自然學習自然成長是對下一代好的
qeknxu wrote:
看完大家的回覆,才知(恕刪)


我姊的小孩書自己讀
英文是他自己想去的
鋼琴是教會學的
三不五時參加教會活動

今年上交大所以天份很重要
前面網友從各個角度說了很多正反面的說法,這個我就不說了。

單就針對會考積點由 B++ --> A 的區別,以及會考的設定說明一下。

現在的會考有所謂的「積分 與 積點」的設計....

積分就是 精熟A每科6分 基礎B每科4分 待加強C每科 2 分

而積點的設計存在,就是在積分ABC當中再細分為

每一科A++(7點)、A+(6點)、A(5點)、B++(4點)、B+(3點)、
B(2點)、C(1點)。

看起來對積點來說B++ --> A只差1點,但是對積分來說

B 4分(B++ B+ 及B 都屬於這一段),而A 6分(A++ A+ 以及A

都屬於這一段).....問題出在考完會考後,學生憑著會考成績、

在校表現、志願順序分數等等...參加所謂的「免試入學」...

因為整個比序過程有很多關卡....前面會先用到會考總積分,

這時積分的效應就會影響非常大.....比如:

5A總積分是30分,4A1B總積分則是28分...

極端的例子就是如果兩位學生,甲(五科 AAAAA)

乙(五科 4A++、1B++),前面篩選時甲積分30分,

乙積分28分,甲會優先錄取.....但是卻出現甲積點25點、乙

積點高達28點的怪異現象.....遊戲規則是這樣,只能說對乙生

這樣偏科的學生不利.....當然如果眼光放遠,未來還是要升(科技)大學

的....高中職也是過渡期.....

  大家觀點很多,這裡針對會考及免試升學的設計分析給大家參考。
lordkon wrote:
我姊的小孩書自己讀英(恕刪)

這種小孩只佔所有小孩5趴內
其它的就靠後天來補強
台灣從2004年開始全面執行九年一貫課程。以配合全球化趨勢。
主要就是增加本土意識、愛國、國際觀等等,原因不多說了…
可能從那時開始學習國外,慢慢有七、八、九年級來代表國中課程。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