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0727 wrote:
女人說的和實際看的永...(恕刪)
這位大大說的也很貼切
這也偏人性了
只要是人,誰不好虛榮
虛榮包含了哪些?
捧在手裡,甜在心裡,未來在眼裡。
只要有這三點,人整個就跟著飛了。
(這有時會被解讀成「疼我」「愛我」「照顧我」「懂我」之類的)
結果呢?
往往忽視了最該重視的東西
那就是
「品性」、「道德」、「責任」
就算再有目標
再有錢
再有身份地位
沒品的人,不是口出惡言就是暴力相向。
沒德的人,不會懂得自我反省。
沒責的人,不是擺爛裝死就是推責諉過。
試問,為什麼我們總是聽到
人在受傷後,責難的都是這些內容?
當然,社會的環境因子造就了「男性擔不起,女性找不到」的一種病態。
大家都很累
不過,這種病態化的標準,是潛因子的人格道德問題,而引發的社會現象
社會現象過度渲染變成了一種奇怪的標準
那為什麼奇怪的事,會成為標準?
因為可以被「評量」「量化」。
那為什麼知道這些的人,卻總是會選錯人?
因為壓力
人的時間成本壓力(年紀),造成了思慮上的不周延(我沒時間再拖了)
搭配上量化的標準
就成了快速指標、採購指南
指標不會消失,新指標也無法量化成型被評估
不過這種指標,就像生活在賭桌上
看會翻到什麼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