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稚園開始自己的社交活動
就可以看得出女生對於感情生活的練習與琢磨
當然也有許多女生終身維持著喜形於色的幼稚
但隨著年齡增長爭風吃醋的技巧早就越見熟練
這就是要來剖析爲什麼今天會出現以上這種題目的前提
以目前三四十歲女性的那個時代
這段過程中事實上
有絕大多數的女生幾乎沒有機會學習與切磋
大多數硬裝著討厭男生然後終日與女生朋友窩在一起
幾個比較有男生緣的或是剛好哥哥同學都來做朋友的
肯定被講成花痴
這種模式到了出社會也依然流行只是技巧更純熟不露底
許多女生在國中時期幾乎是默默無聞的暗戀著某個男生
然後無疾而終的畢業
再到高中 .. 同樣是如此的模式
原因呢
即使不想承認也得自我面對的那就是 --- 自己不過是個普通中的普通女生
那段時期 .. 不是校園明星就很難有機會被注意
卻只能默默的欣羨與忌妒
誰的思春期不是幻想著作一個被王子包圍的公主呢?
但這可是段沒有勇氣照鏡子的日子呢
一直到了大學 .. 解脫一切升學壓力而出社會的壓力尚未來臨
終於可以有點自信的爲自己找點青春尾巴的熱情
這階段 .. 依然有一半左右的女生交了白卷
有的女生假裝不在乎繼續以進修深造自我提升為理由
撇開自己的渴望
有的女生則很真誠的流露渴望
有的女生就算去廟裡拜拜也要祈求一個男朋友
有的女生就算想要男朋友還跑去偷拜拜 .. 卻不想讓任何人知道
這些心酸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
演出來的只是一些虛偽的堅強
到了出社會終於算成人了
面對社會的考驗與挑戰 .. 已經不光只是做夢了
還很清楚自己面對家庭的壓力 .. 年齡的壓力 .. 以及想要另一半的壓力
有多少女生從此時開始面對現實以求全?
可想而知 .. 就是那絕大部分的普通中的普通人
能夠面對現實中不是個出色的品種,其實是明智的
生活中能有機會碰到產生一點點小花火的異性
都是自己邁向人生下一重要階段的重要角色
不再期待機蘊渺茫的宣洩烈焰的情感
開始明白普通人中的普通人的意義,代表著站在絕大多數人的立場
而這絕大多數人也正在社會中很有默契的相互輝映了
誰製造了一些虛無的標準?把女性人生中最大的意義定在結婚與生子?
就是這群絕大多數的普通人
隨著年齡成熟所不得不面對的是再也得不到青春年輕的心曾經渴望過的一切
轉而尋求更踏實的人生目標
這原本是一件很好很有意義的事情
但如今卻經常成為一種無形的攻擊
不難看出週遭有多少所謂的 "乖乖女" 一出社會就忙著找對象結婚
這些都要恭喜恭喜
但另一群人可遭殃了
等這群絕大多數的人都自認終於站上另外一個人生的開始
就變成得意忘形了嗎?
開始拿 "怎麼不結婚?" 來展示自己人生終於有意義了嗎
在台灣
就是這樣的邏輯
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想要藉此抹煞自己不曾發生過的美好
甚至常常理盲的想要認定 "不結婚" 的人等於 "嫁不掉"
然而
有多少人爲了嫁掉不計代價的降低標準妥協兼哀求
就算演得辛苦給別人看
大家也只是同情而不說穿罷了
有多少結了婚的女性是爲了愛小孩才生小孩的
又有多少事實上仍然覺得人生空虛所以才考慮生小孩的
拿新生的人生來試驗
卻當作是自己的成就
到底自我的提升於成熟到了哪個階段呢
在國外 .. 單身與已婚都是一種生活模式
惟獨我感覺奇怪的是這個社會
總是在塑造一種無形及扭曲的欺壓
回過頭來想想
終究是一群渴望被眾人羨慕的絕大多數人
很有默契的塑造出一個假標準
來彌補自己永遠達不成的慾望
說真的
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進而說沒有一個男人是完美的
如果我能夠擁有各種場合各種需求的時候就用得著的許多男人
我何必嫁?
我可以勇敢的說 "等我夠老了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