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y429 wrote:
真的耶!不論收不收聘金都得要小孩跟夫家姓及過年在夫家過耶!
難怪大家都要收聘金~~~~
那我也來考慮要不要收聘金好了
我妹也沒收聘金..
他們結婚後的第一次農曆過年..
理所當然的不習慣..
除夕夜那晚..被婆婆叫去夫家祖宗牌位前.要求跪下嗑100個頭..
然後呢..團圓飯吃完了..我妹說想去夜市逛逛..
她的公公站在門口說.
"妳不要想偷跑回娘家..小心妳娘家會衰一年!!"
說完這句話..
她的公公馬上拿起電話打給她的大姑(已嫁)
"阿都幾點了..妳還不回來吃飯!!"
我妹整個都氣炸了..
大概再蓋一棟樓,我看還是這些話...。
其實這些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有著舊傳統思維的糾葛,話說古早時候有樣東西叫做"族譜",現在人大概都沒見過了,古早時候男方的宗祠或是廳堂上都會有本族譜,記載著你的公媽是誰你的旁枝有誰誰娶了誰又生了誰,要是去掃公媽墓,也會在墓碑上面寫著後輩是誰,後輩也要記得清明時要來給公媽上香吃元寶蠟燭,古時候,嫁過來的女性,基本上算是與原生家庭切割了,在夫家這邊,這位女性從此之後算是夫家的家族成員,不管這家族的後輩怎樣開枝散葉,都會記載這位嫁過來的公媽,你不管去哪個堂兄弟、堂伯叔父家看族譜,你都會看到歷屆嫁過來的公媽,名字就在那邊,他們是你們永遠的家族成員...。
反觀女性這邊,翻翻自己的族譜,你會看到本枝的姑輩,通常只有一行...適X,意思說嫁給姓吳的,就只有一行適吳,沒了,啥都沒有,要是非本枝,你連那個旁支姑輩嫁給誰都不知道,因為連寫都不寫,若是沒嫁的更慘,就只有名字,啥屁都沒,死後也不能入祀宗祠,沒有後輩去燒元寶蠟燭給他吃...,所以才會有搞那種路邊丟紅包要冥婚的。
也因為這樣的傳統,所以一路衍生下來,在進入現在的世代裡,有許多的舊思維就這樣或多或少的被留用著,爭議最大的往往是在女性朋友抗議為啥我嫁人一定要以夫家為重,為啥我不能常常回原生家庭,我想,通常活著的人不太會去想死去的事,改天掃墓時,女性朋友可以注意一下,大多時候,你家長輩帶你們掃墓幾乎都是掃你族譜必看到的人,給元寶蠟燭吃的也都是你族譜上面記載的公媽,至於你族譜上的那些"姑"輩(不管有嫁沒嫁的),可以說完全吃不到,你也不會去掃,因為他們不會算是你家族的成員,後輩的奉祀不會有這些人。
說到這邊,是否可以理解夫家老一輩的思惟了??當你嫁過來,你已是我們家族的成員了,未來你死去,你的後輩若夠孝順,你就會一直有元寶蠟燭吃,這個姓氏的後輩成員只要想追本溯源,不管是哪一支系,你一定是在族譜內,而你的原生家庭哩?基本上是不會有元寶蠟燭的,因為你被除名了...。
當然啦,現代人過現代事,現代人已經沒有女方嫁掉就被視為與原生家庭切割的觀念,所以,雙方努力經營自己的家庭才是最重要,至於那些結婚規矩的紛爭就靠自己的智慧來化解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