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2077 wrote:已有小孩的朋友,請好...(恕刪) 所以說良好的生活!!不是一代努力就可以改善的.如果自己也不想改善,那就在這一代終止就好了.我自己家境普普.不過竟然有人覺得我生得命好.因為對方,父母已經65歲無房無地無車無存款無工作.朋友40歲,覺得自己只要還完父母債,活到60就好.
會叫的野獸 wrote:題外話,在台灣出生率低的誇張的情況下,我完全贊成對過了適婚年齡能生小孩卻不生小孩的人課"無後稅"。小孩是國家的,別人辛苦生小孩養小孩,幫忙負擔一點是天經地義。 以這種觀點同性戀~單身漢~和尚尼姑全部可以去死一死了
dgg wrote:據說?你據什之說?將你所據引出來否則,不是據說,是你說的,不是別人說的 問別人問題可不可以客氣一點激動什麼呀....報導在這啦....這報導是寫148萬.但是都過了4年.屋價脹了幾輪.物價也脹.我說150萬不過分吧==========================================M型社會 家庭年收入148萬 北市屬中低戶工商時報 2008-07-31 07:15:02 李國煌/台北報導家庭收入兩極化,情況果然明顯,依據政府統計,正當大多數人抱怨、薪水愈來愈少的年代,中低收入戶的門檻、反而降低,家庭年收入達148萬,在台北市仍算中低收入戶。依據主計處的統計,各個城市的居民,依照家庭年收入的高低,可以排出次序,其中,可以用一個金額做為中間點,可以區分成前半段、後半段,以台北市而言,這個中間點就是148萬元。內政部採用這項標準,做為住宅補貼對象的收入門檻,台北市各個家庭,年收入148萬元以下的家庭,便可歸屬中低收入戶,具有申請住宅補助的資格。今年一個年收入148萬的家庭,已掉入後半段,成為中低收入戶,在大部分人感嘆薪水不增反降、收入減少之際,另有一批M型左方的家庭,收入大增,拉高整體的平均家庭收入金額。至於高雄市、台中市,這條家庭年收入的分界線標準,今年是107萬,全國各省轄市及金門、連江縣,這個家庭年收入前段班、後段班分野落在97萬元。
每個人有兩次童年. 第一次的童年是自己過, 第二次的童年則是跟著小孩子一起過.我現在就正在過第二次童年, 看著小孩子從出生, 牙牙學語, 走路, 入幼稚園, 入小學, 現在小一, 看著他的長大, 常常會回想到當時同年齡的我.上週六一個人開車走了趟自己曾經唸過的幼稚園和小學, 人年紀大了果然會越來越念舊呀......
破費阿 wrote:...我沒有這樣的現象,總是事前上網找些新奇的餐廳。還是有變不完的花樣。所以還好.. 那很好丫繼續努力去找不同的餐廳生活才不會這麼單調無趣破費阿 wrote:老爺車還是不太好有能力還是換掉吧。有氣囊,板金厚的的汽車對家人比較有實質的保障畢竟回憶還是不能抵擋外在車輛的衝擊。 謝謝你的關心一台車開個十幾年很正常吧?我想我的Golf老雖老但氣囊還是有的NCAP四顆星安全性應該不會輸大部份的國產車下一台會選6安+ESP的我不是在寫抒情文而是實在的體驗生活也不是靠吃大餐、開新車就可以幸福的
看經濟吧。經濟ok的話,看著小孩漸漸變化,甚至發現他/她,某些行為或舉止有自己的影子,那會是一種溫馨的快樂。但經濟不ok,那就有點慘。。。不只你慘,老婆孩子日子都會很難過,到時你可不會有太多時間看著孩子,你老婆也是,因為要賺錢養家養孩子,存教育金等。。。然後每日苟苟營營,等孩子大了,暮然回首,發現自己已經過了大半輩子。。。不過我是現實主義者,所以不足以參考,觀點可能較偏頗,只是想說說自己的想法。
OCEAN1975 wrote:無所謂啦~反正那些有...(恕刪) 應該還是要看錢是怎麼來的,如果是辛辛苦苦打拼賺來的,人家是要怕窮人什麼?當然也不是說靠錢滾錢的就應該要怕什麼社會不公,人家會投資敢去博一博運氣,也是一種本領(可惜我就沒這種膽識).
AlgerChen wrote:應該還是要看錢是怎麼來的,如果是辛辛苦苦打拼賺來的,人家是要怕窮人什麼?當然也不是說靠錢滾錢的就應該要怕什麼社會不公,人家會投資敢去博一博運氣,也是一種本領(可惜我就沒這種膽識). +1沒膽就安分領死薪水有膽就必須接受結果大好或大壞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