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兩大主流看法的角度不同,
不會有任何結果的。
從大環境來看的話,
20年前(西元1993年),物價指數77.59,
20年後(西元2013年),物價指數102.74,
上漲了32.41%,接近三分之一,
但平均薪資呢?
從31708上漲至45664元,
則漲了44.01%,接近四成五,
比物價漲幅多了一成左右,
這麼說來,這些慣老闆們,
似乎有分了一點紅利給受僱員工;
至於慣老闆們在這20年來賺了多少錢呢?
可惜台灣證交所的上市公司統計資料只有1999年以後的資料,
透過計算稅前純益,這15年(1998-2013)來,
資方的收益成長了894.62%,足足接近九倍,
如果有資料可以算到廿年,應該一定超過十倍,
正好證明,老闆們沒有把賺到的錢分給員工,
老闆吃肉,員工們連湯都沒喝到,就分到兩顆鹽巴...
這才是許多人在爭執的22K,起薪低的問題,
國外的薪水高,
在這個議題上,
指的就是無需任何技術性質的工作,
或是剛剛入門的起薪,
薪資都能高到四五萬台幣以上,
因為這些賺大錢的老闆,
有讓員工喝點湯,
所以會有這麼高的起薪。
至於另外很多人在談的「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
就是把範圍縮小,只侷限在個人,
個人有辦法去改變大環境嗎?
很難,即使投入政治產業,也不是二三十年就有辦法改變,
所以只好從小處著手,
培養頂尖的專業能力,
因為非你不可,
所以在具有相應的能力後,
就能拿到相應的薪水,
只是當你拿到這樣的薪水後,
你改變了大環境嗎?
沒有,大環境還是處於低起薪的世界,
你只是大環境中少數的特例。
個人覺得,
台灣現在就是處於大環境薪水很低,
但有少數特例,特殊能力或者特殊工作(大家都不想做的工作),
能夠拿到相對高的薪資,
但這些少數特例,如果拿到世界水準比起來,
薪資仍然偏低...
回到目前有參與討論的大大,都以自身經驗來談,
雖然這樣說有點以偏概全,
但我覺得「物以類聚」,
若以每個人的經驗來談,
當一個人的薪資達到樓主提到的月薪五萬後,
他身邊來往的朋友,也同樣會有較高比率有相同甚至以上的月薪,
更不用說是在同一間公司裡了,
有可能是同間公司裡大多擁有同樣技能,
甚至可能就是公司老闆比較願意與員工共享紅利,
自然大部分都人都能擁有五萬以上的月薪;
但以整個台灣社會來說,
就相信政府的客觀統計數據吧!
只有很少數的人能達到,
一時找不到資料,
但應該低於所有受僱員工的兩成吧!
hung.nathan wrote:
四年前受不了電子廠RD的責任制,現在改到工地現場當監工,目前這工地算大工程,一日出工上千人,
但現場作業勞工當中年輕人卻僅佔少數,蠻多50歲以上的老大哥們在作業,你能相信60歲了還在高架上組配鋼構嗎!!,除了老人之外最多的就算是泰勞了,雖然有泰勞補充人力,但還是常聽包商們在喊缺工,經詢問包商是不是薪水太低導致請不到工,他們也多指出年輕人大多不願意幹這些勞務,再打聽一下他們開的價碼,普通電銲工日薪2500~3500,高級電銲工日薪4500~5500,之前還有特殊的電銲工喊到日薪8000,加班又另外算錢喔,電銲算是一技之長吧,但願學願來的年輕人還是不多...
另外泰勞雜工(搬運、打掃...etc)的底薪就已經是22k/月了,有些專業的如測量、普通銲工...etc.也都給到28k/月了
要說一個月有沒有5W,那還真是看自己願不願意捲起袖子辛苦一點。
那間電銲工的公司有人順利做到退休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