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為何女人總是那麼苦情,不滿的重男輕女案例....(文長)

蝦米爸爸 wrote:
5個人有1人跟父母同住 --> 算起來就是2成的人跟父母住
--> 算起來就是5個人有4人不跟父母同住 --> 算起來就是8成的人不跟父母住
2成就是20%,8成就是80%

我是根據標題去算的
詳細內容是21.4%的話,就以詳細內容為準

標題是指35~54歲,21.4%,
表格中還有 有偶20~34歲,比例36.64%,更高。

蝦米爸爸 wrote:
很多女性結婚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跟公婆住"

既然都有打算不結婚了
那用這條件(若要跟公婆住就不結婚)
達成不跟公婆住的目的會很難嗎?

已婚20~34歲,跟父母同住比例36.64%,已婚35~54歲,跟父母同住比例21.4%。

除了以上問題,另外婚後所有節日都幾乎要以夫家優先,這大概也是高學歷高收入女性感到困擾之處,台灣生育數這麼低,問題真的不是只有錢而已...

再補充一下,不只節日需以夫家優先,居住地也是以夫家附近優先,休假日不得休,因為要回夫家...等太多不勝枚舉,高學歷高收入的女性婚前在職場上叱吒風雲,一切自己做主,婚後卻變成處處要被箝制,因此還是維持現狀比較自由,賺錢比較實在,這些人不婚但不代表她們是單身,她們可能有同居的男友,只是暫時或不婚,在台灣還是存在著歧視非婚生子,所以那些同居者是不太可能生小孩的,所以台灣的生育率才一直拉不上去,歐美國家的生育率高,他們幾乎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於非婚生子的貢獻,台灣這傳統僵化的思維不改變,只認為是房價太高薪水不漲造成少子化,並不完全正確,2014年生育率最低的是新加坡,他們只要結婚,政府就會提供組屋(類似台灣的社會住宅),但是他們生育率比台灣還低,所以重點根本不是在房子或錢那麼簡單。


離題太遠了...樓還給樓主,討論就此打住!
vu84vu wrote:
我比較關心的是為何消失不見的起心動念
為何不是男胎消失?而是女胎?

新聞提到的是:
由於經濟不景氣,民眾只想生一胎,加上生產高齡化,想要生男的人越來越多

但這應該又跟某些人認為"養兒防老"(兒子要奉養父母)的觀念有關
不過我不希望這一套我女兒學太多

如果現在普遍只想生一胎的話
當那一胎就是女兒時,不想疼都不行啊

vu84vu wrote:
除了以上問題,另外婚後所有節日都幾乎要以夫家優先

我這邊已經不是這樣了
例如母親節,就會男女雙方的母親都慶祝
當然其中一方的就提前個一天慶祝

vu84vu wrote:
再補充一下,不只節日需以夫家優先,居住地也是以夫家附近優先,休假日不得休,因為要回夫家...等太多不勝枚舉,高學歷高收入的女性婚前在職場上叱吒風雲,一切自己做主,婚後卻變成處處要被箝制,因此還是維持現狀比較自由,賺錢比較實在,這些人不婚但不代表她們是單身,她們可能有同居的男友,只是暫時或不婚,在台灣還是存在著歧視非婚生子,所以那些同居者是不太可能生小孩的,所以台灣的生育率才一直拉不上去,歐美國家的生育率高,他們幾乎有一半以上是來自於非婚生子的貢獻,台灣這傳統僵化的思維不改變,只認為是房價太高薪水不漲造成少子化,並不完全正確,2014年生育率最低的是新加坡,他們只要結婚,政府就會提供組屋(類似台灣的社會住宅),但是他們生育率比台灣還低,所以重點根本不是在房子或錢那麼簡單。

以我身邊的現象而言
婚後夫妻買房子,有的買在上班方便的地方
有的買在婆家附近,也有的買在娘家附近
在小家庭制的狀況下,有些家庭是由老婆掌握家裡經濟大權
(老公要把賺來的錢繳給老婆保管,然後老公只能領"零用錢")
算起來結婚對某些男人而言也是降低生活品質
甚至還用逗趣的說法形容他罹患了氣管炎(妻管嚴)

普遍晚婚,不孕症(難懷孕)問題反而變成顯學
我周邊不少例子:先同居,懷孕(或生了孩子後)辦結婚
"先有後婚"這狀況反而被看成是雙重喜事
但還在求學階段就亂搞男女關係造成的懷孕(或未婚生子)例外
(因為他們還沒學會負責,包括對自己負責)
婚後兒女普遍不跟父母住,獨居老人問題也變成另一個顯學

也有一些女性
年輕時想說不要結婚、不生小孩,自由自在
但等到過了最適合懷孕生子的年紀之後反而後悔了
總覺得生命還缺了一些遺憾,沒嚐試過當母親的感覺
男性比較沒這問題是因為
即使男人40歲以後才想結婚時,都還不算太晚
(生育能力還在,而且存了一些錢)

「在台灣還是存在著歧視非婚生子,所以那些同居者是不太可能生小孩的,所以台灣的生育率才一直拉不上去」
同居者擔心歧視非婚生子,所以不生小孩?
還是因為不想生小孩(沒有小孩),所以乾脆同居就夠了?

我對於身邊只打算生一個的人(不論男女)
我常會企圖勸說生兩個比較好、手足有伴...
但得到的回應幾乎都是以"養不起(兩個)"做為只生一個的理由
(打算生兩個的,我當然就不需要勸說了)
至於不想生的人,理由就比較多樣化:
可能有"不喜歡小孩"、"想要自由"、"連一個也養不起"...等

四葉妹妹 ♪ wrote:
vu84vu 桑,由這表來看,這篇報導的統計,指的是與父母同住的人口中已婚的佔兩成,未婚的佔七成啊。

呵呵...
她講的是跟公婆住的情況,所以看表格當然是看已婚的部份啊
妳這邊提未婚的佔七成,但這是跟自己的父母住,而不是跟公婆住啊

有一些是獨生女(或家中皆女兒)
然後婚後女兒(或其中一個女兒)/女婿跟父母/岳父母同住的狀況
所以這些資料數據(例如21.4%)還要扣掉一點點,才是跟公婆住的數字
vu84vu wrote:
標題是指35~54歲...(恕刪)





所以妳是覺得,有事男士優先,無事女男平等嗎?
我身邊的朋友都覺得生女兒比生兒子好(包括我)

交往期間我一直跟未來的老婆說"我要女兒""我要女兒""我要女兒"

哈...我未來的老婆就會冷冷地回我~

那你自己要努力一點啊!

是啦...生女兒是要看男生...
Closer:世界在變,我隨之而變.我心則續於寧靜. :)物質無法取代的快樂之大小便是真理!\m/
也許!!!幾年後弟弟賺到錢就搬出去了。

買大房子。給父母姐姐(未婚的話)同住。小朋友姑姑叫的很甜。親情很難用金錢去衡量。

記得幾年前我幾個好朋友也在亂聊(樓主閨蜜聊的話題差不多)。如今大家結婚過去快十年了。聯絡很少了。

現在聊到時其實當初質疑的事情都沒發生。都過的好好的。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經營模式。就像夫妻永遠也無法理解她(他)家的事。去對方家有吃飽睡暖就好。其他別管。

Trash Talk wrote:
看清楚發文樓主使用...(恕刪)


謝謝指教,如果您以前回的文,
每篇都是針對不同的意見給批評,我想...我還是有雅量虛心接受,
但是我也不是無腦之人,針對給的想法建議,如果是很有明顯針對性的,
不會看不出來,當下不說穿,只是想看看這樣的狀況何時會自覺?....
反正...也就是針對我的那群朋黨罷了....所以這樣的批評,以後都不會入我的眼,
因為本來就有目的...不是嗎?....

我覺得人是互相的,這件事情因為朋友的雅量,
朋友的父母跟朋友的小弟,之後也沒在做過更過分自私的舉動,
所以算是蠻好的解決吧??...有時我覺得自己的EQ可能還不如朋友.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