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llk wrote: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小孩從大學時期就去異地讀書..
然後每個月只給固定金額零用錢..
這樣比花錢辦儀式更有用)
這個方法我還蠻贊同的
因為我也覺得人要獨立居住才會開始學著照顧自己的生活
住家裡爸媽整理好好的讓你休息, 飯煮好好的給你吃, 衣服丟洗衣籃就自動變乾淨回到衣櫥
一旦住外面不學著整理就是變豬窩, 不煮飯好歹也要自己去買外食, 衣服不會自動變乾淨要自己洗晾
外加手上一筆固定金額每天看著它減少才知道控制花費的重要
否則不是沒錢就是得想辦法再去打工賺錢, 才知道花錢容易賺錢難
還有獨自在外居住過的小孩真的比較願意離開父母另外住
一方面是曾經適應過這種生活, 知道該怎麼過, 不會有不安感
一方面是嘗過獨立住的自由, 就會想要繼續自由保持隱私
我也在大學時到異地唸書, 個人是覺得這樣的經驗對培養獨立真的很有幫助
因為一旦隻身在外, 就要學著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
一旦金錢有限制+生活開銷自付, 就得學會控制花費或增加額外收入
還有隻身在外, 很多事情要自己來, 自然學會獨立學習新事物, 面對更新事物時也不會退縮
當然沒人管教下, 自己放縱導致的後果也得自己承受
所以未來小孩大了後, 我還真的有想要把他們丟去其他縣市唸書學習獨立生活
willk wrote: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恕刪)
我不會按月給零用金
但是滿十八歲我會開一個30萬的證券帳戶給他們
自己研究操作,有績效我可以幫他們提領出來,當作零用金,本金不動
賠掉,算是繳學費,總是學個經驗,以後得自己想辦法掙錢,我不會幫擦屁股
成年禮儀式不是指花大錢
且這中間心血培育才是能把他推出家門的關鍵
而是把孩子的長輩同學等等都找來
我們一起聽他規劃,給他祝福打氣,讓他知道父母沒有留退路給他
他要開始為人生的每一步負責了
我想這對親子雙方,都需要勇氣和誠實,才能立下決心
生菜明蝦鬆 wrote:
不好意思,看來對你這種觀念的人,我是絕對不會考慮的,重視自我感覺當作有遠見,我很難劃上
等號,更何況妳要當妳的小姐是妳的自由,我只說男人要求女人愛屋及烏卻是罪大惡極?還有人說我愛
屋及烏就等於要住岳父岳母家?我想不通有什麼關聯,說這話的人,你有考慮過台灣是父系社會嗎?當
妳有本事改變男人靠女人吃飯不會被叫小白臉或是吃軟飯的時候,你再來要求好不好,當女人不再有事
躲在男人背後,還會笑男人怎樣的時候妳再來要求好不好?作人要飲水思源,沒有那個被妳嫌到不行的
婆婆,怎麼來這個冤大頭給妳吃給妳住還要給妳罵沒擔當的男人養妳呢?整篇文章都是女人要男人讓步
,女人就是愛幻想,夫妻是要互相,像妳這樣全部聽妳的話就對了?我當初就是聽我老婆的話,我沒買
在台北市的房子,結果房價高漲,現在想買卻只能越買越遠,妳再說女人有遠見啊,真的是非常有遠見
阿。(恕刪)
你老婆,凡事躲在你後面
又靠你吃飯,靠你養
這樣的老婆,的確是該為你多付出些,如,好好伺候婆婆
但你老婆,不代表臺灣社會,全部女人就是如此
你是個大男人,有擔當,扛起整個家庭,不代表臺灣社會,全部男人都是這樣
按照你的邏輯,如果不靠老公,一同負擔家計
凡事和老公一起解決的女人,就可以不用管公婆死活了????
可以愛干嘛就幹嗎,管公婆在那裏機歪什麽了??
事情好像又不是如此,不是嗎?
bmw_m3 wrote:
很多女生最原始的觀念就錯誤了,最後當然全盤皆錯,建議女生去了解一下何謂婚姻!
很多人還真的不知道什麼是婚姻.
婚姻傳統上是依一定的法律、倫理、風俗或宗教信仰的規定所建立起來的一種人際關係,通常與愛情及性行為有關。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婚姻是由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組成的夫婦關係。但是其它形式的婚姻也存在,如某些地區或宗教允許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從法律意義而言,還存在同性婚姻。
通常,婚姻是組成家庭的基礎和根據,是家庭成立的標誌。婚姻雙方家長互稱「親家」或「姻親」。
婚姻的本質
婚姻從表現形式上看,是男女兩性的生理和心理的結合;從本質上看,是男女的一種特定的社會結合。從人類社會出現以來,使兩性結合趨於規範化的主要手段是風俗、倫理和法律;現代社會主要是依據法律。
婚姻成立的主要動機不只是在於滿足性需求,還有更複雜的動機。德國社會學家L.穆勒曾歸為三種動機,即經濟、子女和感情,並認爲在上古時代經濟第一,子女第二,愛情第三;中古時代,子女第一,經濟第二,愛情第三;現代社會,愛情第一,子女第二,經濟第三。古代社會,婚姻的主導動機源於婦女是創造財富的活動工具,娶妻是爲了增加勞動力,人的性慾在婚姻之外可以得到滿足。人類婚姻史的第二時期,婦女勞動範圍逐漸變小,財富及繼承問題日趨突出,於是關於個人至親骨肉的後代觀念便成了婚姻的主導動機。婚姻是爲了生育合法的兒女和照管家室。第三時期,婦女社會地位起了變化,個人自由成爲社會生活的基本準則,愛情成了婚姻的主導動機,其次才是生兒育女和權衡經濟。但即使是在現代社會,經濟和子女這兩個因素在婚前考量和婚後佔有的比重仍然占重要地位,純粹的愛情還是相當脆弱。
婚姻應該是神聖的契約,婚姻中的夫妻雙方應該是(相互依賴、彼此信任、彼此忠誠、同醉相知)唇齒相依的永久性戰略夥伴。
<FROM維基百科>
請問您認為的婚姻是屬於第幾時期?

生菜明蝦鬆 wrote:
不好意思,看來對你這種觀念的人,我是絕對不會考慮的,重視自我感覺當作有遠見,我很難劃上
等號,更何況妳要當妳的小姐是妳的自由,我只說男人要求女人愛屋及烏卻是罪大惡極?還有人說我愛
屋及烏就等於要住岳父岳母家?我想不通有什麼關聯,說這話的人,你有考慮過台灣是父系社會嗎?當
妳有本事改變男人靠女人吃飯不會被叫小白臉或是吃軟飯的時候,你再來要求好不好,當女人不再有事
躲在男人背後,還會笑男人怎樣的時候妳再來要求好不好?作人要飲水思源,沒有那個被妳嫌到不行的
婆婆,怎麼來這個冤大頭給妳吃給妳住還要給妳罵沒擔當的男人養妳呢?整篇文章都是女人要男人讓步
,女人就是愛幻想,夫妻是要互相,像妳這樣全部聽妳的話就對了?我當初就是聽我老婆的話,我沒買
在台北市的房子,結果房價高漲,現在想買卻只能越買越遠,妳再說女人有遠見啊,真的是非常有遠見
阿...(恕刪)
住不住在公婆家跟是否愛屋及烏,以及父系社會,或是女人是否躲在男人背後,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阿。
更因為是父系社會,家庭對於女兒以及媳婦的角色,或是兒子及女婿要求不一樣。
如果同樣的文化衝突發生在女婿或是媳婦上,客觀來說,面對女婿,因為會心疼女兒在她嫁去的那一家庭受苦,所以會不太要求女婿要照自己的觀念或文化走,但是媳婦會覺得是嫁到自己家的人,若有觀念不同,往往會以碎念的方式洗腦,所以女生會怕,會想要逃走。
所以不論媳婦有沒有賺錢養家,所有的生活習慣及價值觀都是要被迫調整一番。如果是出於心甘情願被調整,痛苦會少一些,但如果不甘願被調整,留一點空間保持距離減少摩擦,也不失為一項選擇。
老人家如果只是希望晚年有人陪伴照料,通常年輕人結婚的時期父母親還是五十多歲,身體狀態可以照顧自己的時候,如果多留一點空間給小倆口,年輕人先磨合一下他們自己的生活習慣,等過了幾年小倆口家庭價值觀穩定了,不要新婚還沒開始享受到就要吃苦,照顧老人家會更甘願一點。
我覺得男生會將不跟我父母住在一起,就將不孝劃上等號的邏輯很奇怪,這明明是自己要盡的義務,卻擺在女生前面,還要拿婚姻做出選擇(你要當孝子,你要跟你父母住在一起,我不要跟你父母住在一起,那可不可以我們不要住在一起,我認識被外派的先生很多,分隔兩地婚姻不代表不能維持)
另為何不在交往前就跟女生說清楚,我就是要跟我父母住的需求擺在前面,不然我就不結婚。讓女生知道你有這樣子的需求,當你有這樣子的要求的時候,女生相對的對男生的要求就會更大,那彼此都願意扛的起就繼續,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商量,討厭的部分,男人很愛擺出我説了算,但是對於事後出的狀況又扛不起。
雖然說是父系社會,但我看過很多家庭中的經濟都是女生在扛的,尤其有了小孩子之後狀況更多,男人住在家裡給公婆養,嚷著壯志難伸,成天想去創業又沒計畫,搞的一堆貸款。老婆又要做家事又要兼差幫忙還債,婆婆跟兒子要不到錢轉跟媳婦要,還要怪媳婦沒把兒子給管好,或是男人賺的錢那去外面養小三,把父母丟給媳婦照顧,這種社會案例絕對不是電視上演出來的而已。
所以我看到願意扛起家中經濟的男生非常的佩服,但也不能排除現今社會,還是有很多受父權社會所苦毒的女性,或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男生(請參考盪生,爛軟人,或是夾在母親以及妻子兩腿間的那幾篇案例),這樣子的偏差會造成很多女生的恐慌,所以請體諒有些女生很不願意住公婆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