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婚姻中的省思,權利與義務……文長……抒發心情

yoyophil wrote:
最糟的是,她不會有錯......是的..

光這一點就很可怕,台灣每年都有資優生自殺的事件

看心理學書分析,人之所以有活著感覺,就是他能自己做決定。如果剝奪人做決定的自由,他會覺得自己行屍走肉,與死亡無異,會想自殺。所以那些被父母決定一切,控制一切的孩子,很容易走上絕路

這樣的父母有愛心嗎?看過這樣的例子,小孩沒自殺但瘋掉了,與廢人無異。父母只說小孩太脆弱,不認為自己有錯,實在挺令人寒心



樓主認為自己是婚姻的受害者,但若你仔細觀察老婆,會發現她其實過得也不好。

當然,她過不好不是你的錯,而是她注意力出了問題,永遠只關注自己,只看別人沒有為她做到的,她一定不只抱怨你,也抱怨她同事、她娘家的人,甚至,她最抱怨自己,沒有過上理想的生活,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同樣的,你過不好也不是她的錯,請問你是否覺得自己配得妻子的愛與尊重?當你妻子垮越界線虧待你時,你是否有捍衛自己尊嚴的勇氣,對她堅定的說不?

婚姻是這樣,除非你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善待與尊重自己,才有可能跟配偶一起過幸福的日子。

即使遇上一個自私的太太,也不代表你注定不幸。雖然這是一個比較難做的功課,因為你無法期待對方良心發現,而解脫你的不快樂,但你還是有可能讓事情朝想要的方向前進,坊間有很多婚姻的書與視頻可以參考,例如鄧惠文。

如果你願意學習、先改變自己,即使跟自私的太太在一起,還是可以過上你想要的日子,甚或覺得非離婚不可,你也可以問心無愧的離開,找到自己下一段幸福。
厲害,你真的猜到了,她的確在我面前抱怨過……
大小眼J wrote:
樓主認為自己是婚姻的...(恕刪)
yoyophil wrote:
TO qingteng
其實,你說的對,我的確是變了,剛開始我不在乎她的狀況,她的問題,以為時間久了事情總是會變好的,覺得以我家給她的自由以我對她的努力應該會OK的
不過,有一件事,我的確是做錯了,我不應該拿經濟,錢來做為說明比對,其實,如果以實情來說,我倒覺得男女可以不平等,既然是自由戀愛,那麼為她多做一些也可以,我也一直以這樣的心態來做,我只是無法理解,她一個月平均大概4天在家的人,為何會如此,指鹿為馬,。
qingteng你問我為何不堅持離婚,這我真的無法回答,我曾經試過,到後來...這些也變成了她攻擊我的原因之一,她去年曾經主動提過,我也說好,原本以為可以平和收場,最後還是不了了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只知道,依她爸爸的說法,說是不要讓我跟第三者逍遙痛快......,如果我有,那無話可說,可是我沒有,然後也還是無話可說......
這一年來,我告訴我自己不動氣,讓她自己好好想......只是這樣子做也是沒有用,就好比男人養家的那一段,我在小孩子都不在身邊的時候,曾經也告訴她,我舉雙手贊成這句話,那麼男人養家的同時,持家的人呢......,然後結果就是在車子上她突然爆出的那一幕......我只能說我不懂
qingteng說的一些事情,諸如我把所有人推到對立面、我認為她都沒有付出之類的,我覺得可能是誤會了,家中經濟方面的事,我真正想說的是,我已經幾乎是一肩扛了,我不在乎她能付出多少,我在乎的是她不認同這個家中其他人的努力...更何況在我們10年的婚姻中每一個月她平均只有4天在家(外地工作,星期六日回高雄一天在家,一天回娘家)...而這個是我最傷腦筋的事
qingteng我還是很感激你,謝謝你告訴我不要彼此傷害,我現在也還在努力中,希望過去的一年多與未來的日子裡我並沒有傷害到她,因為我不是神,我也沒辦法做到熱臉去貼冷屁股
我想怨嘆總是會有的,我有,她應該也有,雖然,我並不想歹戲拖棚,我認為在大家的認知都已經是南轅北轍的現在,離婚應該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兩人私下協議,這樣子畢竟還是比較好的,不知道這一天是否會來臨,就還是希望吧


前面有人質疑我,覺得我沒有回應樓主的資格

坦白說,我知道樓主或許很痛苦。
然而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曾經說過。
『果一個地方讓你覺得委屈,你可以走,不要待在那裡哭;如果你只是待在那裡委屈,不溝通、不改變,就是給別人一種很扭曲的指責。因為人只有被自己困住,沒有人真能勉強你什麼。 』

回應有些人覺得我怎麼樣的部份。
我的父母就如同樓主跟樓主老婆互動一樣。言語上的互相傷害,相處中,總是爭著誰對誰錯,最後經常要嘛是來當躬親的人,來當和事佬的人要選邊站評理。這些其實都還好。
最慘的是小孩,他沒得選,父母最後都非常幼稚的,在徵求別人的認同。

在我的生命經驗裡面,最開始先取代的是我父親。
我被迫要快速長大,因為我母親只要爭吵的時候,就是蔑視我父親。
然後有時候,我還要聽我父親訴苦。
所以作為小孩,我非常清楚,父親的痛,跟母親的痛。
然而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但是我一直到退伍後,去進修,老師告訴我,父母的爭吵,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才走出來。
非常有趣的是,當我不管時,我父母的關係,反而變好了。

來,我舉個例子,樓主的老婆對小孩說:『沒有錢養小孩子與老婆憑甚麼結婚啊』說完又對著小孩子說『這個你們要牢牢記住,以後你們也一樣』
說真的,夫妻之間的不愉快,跟小孩有什麼關係嘛?你們夫妻相處的不愉快,已經開始波及小孩了。
然而樓主卻只能委屈的覺得,老婆跟小孩聯手起來迫害自己!?所以你隱忍的不說話,只能開車?你好憐,只能隱忍開車,不能或不可以幽默化解!?是不願意化解?還是不能化解?或者是不給自己機會化解!?

樓主,你如果不願意站起來,沒人能逼你。
你說了一堆東西,但是你有否自我檢視,自己說過的話語,打出來的文章,自相矛盾不少嘛?
你想想,從你發文到現在,有多少人跟你站在同一線,大似撻伐某個或多個族群?
如果指責有用,一年多來,你還是現在這個樣子嘛?
還會是互相傷害的模式嘛?

樓主你根本不敢面對自己,不敢面對自己的,又如何能去懂誰呢?
我沒有你老婆聊天過,但是我相信,你們雙方在這樣的相處裡面,模式只是相互的抄襲或影響而已。
你們不停的爭對錯,爭分別。
然而家,是爭對錯的地方嘛?兩個人在一起,是爭誰講的有道理的嘛?

你要是不離婚,你跟老婆的不成熟,害到的就是你的小孩
你的小孩,幸運一點,從高中開始,就跟輔導室很有緣,幸運一點的會走向自我療癒的追求方向。
不幸一點的,就會學習到你們夫妻的不成熟,不敢面對自己,不敢好好的處理自己的情感跟婚姻。
總是用指責,拐彎抹角的要另外一半去猜自己的意思,然後當另外一方猜不到時,又會用言語去刺激對方。
這是一個帶著期待去跟另外一半相處,然而卻又用嚴苛的標準要求另外一半,必須是自己肚子裡的蛔蟲。
最後的結果,雙雙失望,怨上加怨,倒楣的是誰?
是你們小孩的小孩,一直傳承下去,直到有一個子孫,願意學習去化解,才有所謂的家族解脫。
西方對於家庭相處的研究有幾個典型,比如薩提爾的家族(家庭)治療。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找。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類似但是不太一樣的學派是海寧格的系統。

你一直說,你有試過,然後就被拿來做攻擊
你好委屈喔,你老婆好強是喔。
然後呢?難道因為你老婆很強勢,所以你就可以合理的當一個弱者?合理的當一個受害者?
所以你老婆就是一個加害者!?
你跟老婆的互動,不過就是兩個人相互的情緒勒索而已。
然後最不幸的是,你的小孩根本不清楚父母在搞什麼,在他有限的生命資源裡面,或許終究有一天他能弄懂,或許他永遠跟樓主一樣,就是不懂,或者也沒有想過要懂,反正事情發生了,就是先捍衛自己的委屈,務必要當一個弱者。有一天你的小孩跟你爭著當受害者時,那其實還蠻恐怖的。
你搶著要當受害者,所以你老婆跟你的相處,也只能當加害者。
她不會有其他的選擇。
所以當一個加害者,最好的呈現是什麼?
就是強勢,就是讓受害者覺得加害者怎麼可以都是對的!?

關係的能量是流動的,然而到底要用什麼樣的能量流動,在於兩個人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在這段關係裡面覺得很委屈,何以不離開?
樓主陷入無數的意識形態做區辨,做判斷,然而你作些判斷的時候,都完全的逃避面對自己。
如果你沒有注意到,自己總是把自己擺在受害者的角度,去跟任何人求同情,那麼你就無法明白,何以跟你真實聊過得人,何以最後要那樣的欺負你?
因為你沒有想要站起來。
來!再看一次,樓主你怎麼回應我關於離婚這個議題的說法?
你說的是『我曾經試過,到後來...這些也變成了她攻擊我的原因之一,她去年曾經主動提過,我也說好,原本以為可以平和收場,最後還是不了了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只知道,依她爸爸的說法,說是不要讓我跟第三者逍遙痛快......,如果我有,那無話可說,可是我沒有,然後也還是無話可說......
你真的很委屈,是啊,你是如此的百口莫辯,不是嘛?你真的好可憐,『都不知道為什麼』!?一語帶過自己該承擔的責任,然而你未必不知道,就如同你本來說的是,你不知道岳丈何以要跟小孩說,不歡迎誰到某個地點,可是你回應我的部份,說的卻是你知道岳丈懷疑你有小三,所以細節藏在魔鬼裡面,樓主你太常用『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來當開脫或者煙霧彈,扮演一個無助者,引發人們想檔保護者的心態而已。然而『關係中的加害者、受害者跟保護者』都是輪著當的
所有跟你相處的人,最後不得不當加害者,加害你,你真的很可憐,然後因著你的可憐,所以有人會咬勾當保護者...
所以你也很可恨,不是嘛?
他們同樣都很恨你。
將來你的小孩也會恨你,在他學習到,如何找到自己,如何面對自己,如何更愛自己之前,他會恨,他生在這樣的家庭,他會恨,他有這樣的雙親,他的恨,跟樓主覺得他人不懂自己一樣,你小孩的恨,他也覺得,沒有人能懂他的恨。
如果你要傳承你的受害者身份,那就繼續吧。

人,終究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的,或者說不管你是否願意,你現在正在傳承某個東西,然後你的小孩,正在學習。
他沒有選擇的權力,畢竟他生在這樣的家庭,擁有這樣的父母。
我不清楚,是否如此,但我猜,或者我請問樓主,你的小孩,情緒控管好嗎?
是否易怒?是否容易不耐煩?是否也學到你老婆的酸言酸語牙尖嘴利?情緒上來時,口不擇言?
我不清楚,但是樓主有機會觀察。

我的父母情感不好,我小時候沒有選擇的權力,我只能看著,看著他們吵,看著他們互毆,看著親友上門獲稀泥。
最後親友不上門,然後我變成裁判,兩邊都給予我好處。
有一陣子,我超喜歡父母吵架的,因為這時候他們為了尋求支持,都會巴結我。
當然事後所有的巴結,通通都不算數,所以受害、加害跟保護的輪迴,也經常上演。
要跳脫輪迴,必須先有自覺,才有機會選擇跳脫。沒有覺察如何談修行?

所有的人格養成,原生家庭的影響是最大的
樓主你現在有小孩了
然而你選擇繼續當另外一個小孩嘛?
你好委屈喔,你老婆好強是喔,你是如此的可憐
是,你的確很可憐,但是你正在讓另外一個人變得更慘,變得比你還慘

在我開始跟內在父母和解之後,在我不干涉我父母情感之後,甚至他們要求我當仲裁我拒絕之後
我才有機會,重新看,父母真正的樣子。我不需要快速的在受害、加害跟保護的狀態裡面切換,那是真的自由,也是一種輕鬆。
我才有機會認知,父母不是完美的,他們對於另外一半指責,都對,然而也都錯。
因為雙方沒有容許值,沒有包容
總是一堆要求
但是這些要求,通常從他們嘴裡說出來,都是另外一半的問題。
如同樓主回應我,何以不離婚,最後不是你老婆的錯,就是你丈人的錯。
你真的很委屈。
你的意思就是:『我試過啦!可是她攻擊我,我好慘,我可憐,所以都是they的問題...』
不是嘛?
如果你處心積慮的就是想當受害者,那麼你怎麼可能,爭取到支持你的人呢?
如果你仔細看過去的回應,你爭取最多的,是覺得你很可憐的人
我母親有一陣子也是這樣的作法,然後她的確很可憐,然後我莫名其妙的也因為沒有聽她的話。也變成了她口中形容的加害者。
然後我就被很多親友,莫名其妙的訓話,或者教訓。有很多人太容易咬勾了,只要有人變成受害者,這些人就會跳出來撻伐那個看起來欺負人的人,不自覺得變成打手當一個被操作的保護者。

所以很多人指責我怎樣,你們不過就是另外一種劊子手而已,自以為很了解什麼,覺得自己如何如何?
看到了嘛,我做了一次爭取當受害者的言論,這些模式,如果自己沒有覺察,真的就會變成一種自我催眠,同時也催眠很多初次認識的人。相信你真的很可憐,很需要被同情。
然而任何跟你相處久的人,最後只會厭煩。
因為比阿斗還更扶不起。

樓主如果要繼續,那就請便吧
你在論壇或許只是發洩,然而天助自助者,如果你沒有想要站起來,想要學習如何讓自己更好。
是如何讓自己更好,不是作為一個受害者,指著別人說:『看!就是這個人加害我的。大家快保護我!』

所以我說,任何同情你的言論,只是讓你可以,更有理由的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合理的去跟你以為的加害者『情緒勒索』而已。

你根本沒有要做『關係修復』的動作,或者說你沒有意願
但是你給自己一個很好的推卸理由
你說,你不想熱臉貼冷屁股!?
然而你有熱臉嘛!?你老婆對你冷嘲熱諷時,你真的有熱臉嘛?你自己說你是忍著的,你哪來的熱臉?你有貼上去嘛?
你忍著的,你連貼都沒有貼,但是你可以自圓其說,自我欺騙說,自己『不想熱臉貼冷屁股』!?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樓主回應我的言論,你只告訴我一件事。
除了你很可憐之外,其他都不是重點。
因著你很可憐的表達,同時也傳達一個訊息,錯的都不是你,都是老婆的錯,是她自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如果她不那樣的認為,我們就可以好好的相處!?
看清楚我說的。有沒有矛盾之處?或者你覺得沒有?
對錯是一體兩面的,如同太極裡面,陰與陽各佔圓裡面的一半,然而卻不是一條直線的分一半,同時,在這樣分成兩半的黑與白裡面各自有另外一邊的一點顏色。
情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實際上,樓主跟老婆的互動,你們也是這樣的。
只是你們無法接受或者說無法面對這樣的狀態,所以你們只能用爭對錯,來撇清雙方的關係。

樓主還是要繼續當受害者嘛?
那是你的選擇,但是請你不要用一種好父親的口吻來討拍,那很噁心。
你是不是好父親,20年後,由你的小孩來評斷,不是你說了算。
通常愛跟恨都是交織在一起的。
夫妻是沒有血緣的家人,所以也更容易割捨或遺忘。
然而樓主寧可巴著當被害人,也不想離婚,你跟老婆之間,冤冤相報何時了?
那是你們雙方各自的選擇。

無形界的冤親討報,某個形式來說,就是不想讓被討的人好過。
樓主跟老婆的相處,你們不過就是彼此的冤親債主而已。
但是危機就是轉機,任何的困難,都可以引發學習的選擇。
小人也是貴人,然而自己是否有彈性看待事情,那要自身的覺察夠敏銳才有可能。

要不要離開,是你自己的選擇
但是樓主一再呈現的,都是自己有做了,但是誰不放過你,那些人好可惡喔。
所以很容易就變成,對於某些區域或者國家的某個性別的以偏概全仇恨言論。

當然,因為我一貫的說法,就是一串文章
我是打爽的,要不要認真看完,每個人選擇都不同。
樓主要怎麼選擇,那是你自己的未來

----------
心態決定未來
選擇權在自己

註:諮商心理師蘇絢慧,是個很努力的諮商師,她出了好幾本書,建議樓主如果你要從某個奇怪只能選加害或受害的小劇場裡面走出,或許你可以找這位諮商師的書籍或youtube訪問參考。
當然如果你還是覺得現在這樣不舒適的舒適圈很好,那麼借用鄧醫師的話『因為人只有被自己困住,沒有人真能勉強你什麼。 』
News98【鄧惠文時間】訪問諮商心理師蘇絢慧談新書《親愛的,其實那不是愛》 @2016.11.15
(連解指向的是一個youtube只有聲音訪問的影片,是廣報電台的錄音,擔心連結不安全的,自己複製搜尋:『News98【鄧惠文時間】訪問諮商心理師蘇絢慧談新書《親愛的,其實那不是愛》 @2016.11.15』
TO QINGTENG大大

我常常用我不知道做為我無法確認的用詞,這個你也注意到了,哈哈厲害,首先要謝謝你的指導,不過你放心好了,我覺得自己並沒有被加害的感覺。當然,我也不會認為她是加害者。我只是感嘆而且無法明白……

過去在學校及工作時的特殊經歷,我就常常想希望自己能夠多為人想一下,不要只是主觀的認定,習慣養成後就難改了(當然啦…這是我替自己的行為所下的註解),每當事情發生出乎意料之外的狀況,我還是會先問問對方的意見,當然,如果是工作上,我會請下屬盡量依照目前的規矩,可是在家裏,我的看法是只要偏差不大,那麼就不要太強求,畢竟親人之間要講的是感情,而不是理論

也許依照心理學上的角度及理論來看,我有著這些與那些的不足,但是沒辦法,終究來說我也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而一個普通人,就免不了會有這樣與那樣的缺點,就如同我所說的,這些文字主要是我想抒發與分享一些心情,他們不見得是對的,如果大家看到的是有共鳴的,那麼就只能代表你跟我正處在相同的問題之下。

同時也非常希望能獲取更多來自其他人的指導,因為我現在還處在一種難言的狀況之中,我還是希望發生在我身上的能夠獲得一個和平的結果,盡量避免傷害人,不只是小朋友而已可是這需要她的配合,我覺得我已經理解到大家的不合適,我想她也許是(因為上個月她曾經說過要討論,言下之意應該是指離婚的問題,只是後來又不了了之),她說我提離婚對她是一種很大的傷害,所以我現在就等待。

我也曾經提議要去做婚姻諮商,不知道為什麼她就是不要,我怕她覺得我會害她,我也告訴他我們可以去找妳熟悉的公正諮商協調單位,但是這些都被否決,所以現在還在等着

不過你放心,我很注意小朋友的狀況,我從沒叫他們評論或者是站邊,當面對他們的時候,我都是告訴他們媽媽很辛苦,工作時不能陪你們,這個不是媽媽的錯,所以即便她不常回家,當她有在家時小孩子還是跟她很親近

離婚是大人的問題,這個我很清楚,我認為如果做好了,對小孩子來說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這需要大家的配合,離婚又如何呢,她還是小孩子的媽媽,我還是小孩子的爸爸,至少我是不會因為這樣子來限制對方對小孩子的關愛,有問題就協商,可是目前為止還是要等

我的個性偏軟大而化之,快50了應該也沒救了,這些事情說出來也只是讓大家看看提供一些有用的意見,但迫於個人的人格特質,我也不一定會照做就是了,當然啦…如果可以還希望能提供給未婚的大家參考,希望能對你們也有所幫助喔!
yoyophil wrote:
最糟的是,她不會有錯......是的

基本上,我還是認為她到了馴狗階段,外皮是人內心是狗,畢竟你無法用理性跟她溝通,建議樓主多看國家地理狗班長,這是目前講解小人最透徹的節目

也就是說,她一切行為,就是因為她認為自己是家裡地位最高的。地位最高,當然只能別人聽她,她無須參考別人意見。01網友最錯愕的事件,就是她生氣婆婆某天沒煮飯給她吃。這也是因為她自認家裡地位最高,所以包含婆婆,都理所當然要伺候她。而一般正常人,就算對平輩也不敢這樣支使、生氣。

如果狗自認家裡地位最高,就會亂咬家具,隨意教訓家人,亂吠擾鄰。去找狗班長,狗班長就會說,是主人你把狗寵壞了,狗就要用對待狗的方式,不能用人的方式

樓主好言好語,百依百順,好處給盡,在狗看來都證明弱勢。

狗班長對劣狗說,這家歸我管,你不要亂鬧事,聽話!狗馬上齜牙裂嘴想咬人。但狗班長會堅持,直到狗發覺掙扎沒用,她就是劣勢,才會放棄自己至高無上地位,會比較配合家庭。當然與正常人比還是有段距離,但總比在家作亂好

樓主你就是她一齜牙裂嘴就放棄,才會這麼慘。

現在你說她不想離婚了,八成是發現離婚對她不利,要是我就離婚鬧到底,讓她認清現實。還有該收回的財產盡量收回,減少她的籌碼。

配合控制慾強的人絕對錯誤,控制慾就像毒品,會愈吸食愈重,永無止盡,常常打壓,才能讓她不要太變態







大小眼J wrote:
樓主認為自己是婚姻的受害者,但若你仔細觀察老婆,會發現她其實過得也不好。

當然,她過不好不是你的錯,而是她注意力出了問題,永遠只關注自己,只看別人沒有為她做到的,她一定不只抱怨你,也抱怨她同事、她娘家的人,甚至,她最抱怨自己,沒有過上理想的生活,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控制狂不快樂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她總會因別人不聽話而痛苦,但別人又沒有服從她的義務

yoyophil wrote:
TO QINGTENG大大
我常常用我不知道做為我無法確認的用詞,這個你也注意到了,哈哈厲害,首先要謝謝你的指導,不過你放心好了,我覺得自己並沒有被加害的感覺。當然,我也不會認為她是加害者。我只是感嘆而且無法明白……
過去在學校及工作時的特殊經歷,我就常常想希望自己能夠多為人想一下,不要只是主觀的認定,習慣養成後就難改了(當然啦…這是我替自己的行為所下的註解),每當事情發生出乎意料之外的狀況,我還是會先問問對方的意見,當然,如果是工作上,我會請下屬盡量依照目前的規矩,可是在家裏,我的看法是只要偏差不大,那麼就不要太強求,畢竟親人之間要講的是感情,而不是理論
也許依照心理學上的角度及理論來看,我有著這些與那些的不足,但是沒辦法,終究來說我也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而一個普通人,就免不了會有這樣與那樣的缺點,就如同我所說的,這些文字主要是我想抒發與分享一些心情,他們不見得是對的,如果大家看到的是有共鳴的,那麼就只能代表你跟我正處在相同的問題之下。
同時也非常希望能獲取更多來自其他人的指導,因為我現在還處在一種難言的狀況之中,我還是希望發生在我身上的能夠獲得一個和平的結果,盡量避免傷害人,不只是小朋友而已可是這需要她的配合,我覺得我已經理解到大家的不合適,我想她也許是(因為上個月她曾經說過要討論,言下之意應該是指離婚的問題,只是後來又不了了之),她說我提離婚對她是一種很大的傷害,所以我現在就等待。
我也曾經提議要去做婚姻諮商,不知道為什麼她就是不要,我怕她覺得我會害她,我也告訴他我們可以去找妳熟悉的公正諮商協調單位,但是這些都被否決,所以現在還在等着
不過你放心,我很注意小朋友的狀況,我從沒叫他們評論或者是站邊,當面對他們的時候,我都是告訴他們媽媽很辛苦,工作時不能陪你們,這個不是媽媽的錯,所以即便她不常回家,當她有在家時小孩子還是跟她很親近
離婚是大人的問題,這個我很清楚,我認為如果做好了,對小孩子來說應該是沒問題的,但是這需要大家的配合,離婚又如何呢,她還是小孩子的媽媽,我還是小孩子的爸爸,至少我是不會因為這樣子來限制對方對小孩子的關愛,有問題就協商,可是目前為止還是要等
我的個性偏軟大而化之,快50了應該也沒救了,這些事情說出來也只是讓大家看看提供一些有用的意見,但迫於個人的人格特質,我也不一定會照做就是了,當然啦…如果可以還希望能提供給未婚的大家參考,希望能對你們也有所幫助喔!


現狀的相處,就樓主抒發的部份來看,習得的慣性就是無力

小孩如果還小,建議給他思考的空間,讓他有能力建構屬於他的思考模式
雖然你可以影響他,然而因為你跟老婆的相處就是不愉快。
小孩是很敏感的
而且很容易就會自責的,就像那段車子裡面莫名其妙的對話一樣。
為小孩來說,他們的心願,必然是像讀到的童話故事,或者看過得浪漫愛情小說,甚至是某些偶像劇的浪漫那樣。
父母就和樂的。沒有誰不希望家庭相處的氛圍是一家都和樂融融的。因著這樣的期待,就會有各種認知的產生,所以與其塑造母親美好的假象,不如讓小孩跟樓主有機會,討論一下現狀。
就像我的朋友為了讓小孩知道,剛從瓦斯爐拿下來的水壺是滾燙的,他允許小孩去摸,有體驗被燙過,才會學到什麼不該碰。
或許這很難拿捏,然而或許在引導認識情感的過程裡面,樓主就會被啟發。
助人跟被助之間其實很微妙的。

然而家家有本難念經,人人都有苦水吐。

你在網路上抒發,沒有什麼對錯,然而你的婚姻狀態,現在是至少三個以上的問題。
不清楚樓主有幾個小孩。
你有幾個小孩,你的婚姻問題就會是幾個人的問題

因為家庭的系統,是緊密的,任何人的慣性,都會引發另外一個人的慣性
舉例來說,最簡單的,請問樓主,提到老婆,你第一瞬間會想到什麼?
你不用回答我我只是舉例,在一個家庭的相處分為裡面,很多時候,很多事情,最後都只是變成慣性。
所有的人都在這個慣性中輪迴。
要跳脫輪迴,非常重要的,是需要覺知。

樓主或許很努力,然而你的嘗試,總是被打槍,我的建議是,如果時間跟金錢允許,樓主先去做諮商。
你跟老婆的現狀,就是一攤死水,一攤可能會有漲退潮面積忽大忽小的死水。
不管有多大有多小,死水就是死水。
雙方需要有一個人先做改變。

能抒發或許是很好,然而事情終究還是要解決。
預言故事『出氣筒』不管版本如何,最後勸的都是就算有出氣筒可以蒐集怒氣,但是根本來說,與其仰賴器具,不如改變自己。

樓主或許不會過多的灌輸小孩的認知發展,然而你們是一家人,小孩跟誰比較親,就更容易習得這個人的思考模式或者習慣。
如果小孩比較親媽媽,那麼如果你老婆比較毒舌,講話比較不留情,或者太容易為了講理而爭對錯。
小孩就會有這樣的習慣。
通常不管哪個心裡學派,都非常重視,幼年時期的行為或內在追溯。

撇開小孩的部份,建議樓主去上點,自我認識與成長的課程。張老師這樣的機構或許是個選擇。我記得志願張老師培訓,第一階段的部份,就是讓志願者有機會去了解自己。不能說這樣的了解夠全面,只是藉由每週的工作坊,去做一點探索跟拓展認知而已。志願張老師訓練的課程的好處是,價格不會太高,唯一要花的就是時間的配合而已。
其他的心靈學習成長課程,有的要犧牲六日的時間,有的費用很高,門檻很高,看起來就像詐騙。

用文字抒發,或許是種方式
然而文字呈現之前,在每個人的內在,都是由內言先產生的,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內在聲音,先在內心裡說一遍,然後才是呈現在文字上,只是時間上會很像是,所想及所得而已。
然而因為由內言來做思考的前導,就很容易,走入執著或偏見。容易失去彈性。
當人習慣用慣性去做什麼的時候,通常結果不會差太多...
就像有些人已經鍛鍊到,每天開車上下班的時候,可以放空。開車放空!?但人非常習慣讓自己的生活模式組合成模組。
一套又一套的模組,幫助人簡化腦袋中需要處理的事項。

文字抒發,是一種方式,建議多建立其他類型的抒發方式。
或許在其他的過程裡面,會有曙光乍現的靈感。
畢竟每個人都擁有自己所需要的資源
最了解自己的人永遠是自己

內言往往引發的是自己的信念跟價值觀。一個人太沉浸於某種狀態裡面,其實不會太好,因為幻覺太多了。

---------
心態決定未來
選擇權在自己
我太晚投入現在的職場了,45歲的時候才開始找我的第一份社會上的工作,還好運氣不錯,在我當奶爸只能依靠退伍俸就快無以為繼的時候,同學介紹了一個無須經歷,只要努力就可以很快上手的工作,公司肯用,小孩子也乖,還好也還有老人家幫忙,現在也算是不錯了,但可惜,下班就得回家照顧小孩,幾乎毫無自己的休閒時間。所以想要去上課學點東西,我看是難了,就連加班,也會被嫌的......而最近的心情起伏又被激的稍大了點,所以比較會上來吐吐口水。

qingteng大大的論點,大部分都是由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我覺得很棒也受到了很多啟發,但是心理學卻沒有辦法改變所有人,科學總是源於精確統計,也許大多數人都可適應,但總有少部分是無法改變的,每個人的成長教育與環境不同,所受到的訓練也總是不一樣,靈魂與反應也大不相同,因此造就了某些人可以接受,某些人卻不行的局面。

在過去這一年多我的確是做了好些熱臉貼冷屁股的小事,比如岳父的生日(在這個時候小兒子已經在問我:為什麼外公討厭爸爸),我要加班無法分身,我拿出3000想拿給她盡點心意,結果就是聽到她冷冷地說:不用哩,我們不需要。那種口氣聽到時實在讓人難受,知道她要從馬公回家了,打了好幾通電話,終於接通的時候,告訴她我要去接她,結果也是冷冷地說:不需要,我自己會坐計程車不用你來......送機...你也免了......。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於是我真的也冷了,甚至去年我也曾經主動求......,第一次她反問我,我們這樣還合適嗎?第2第3次就裝作沒聽到,第3次應該是去年9月份吧。

從此我就知道了,於是我告訴我自己何必呢......生活總是要過的,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主動問過她的事情,她要說我就安靜的聽,她有問的事情,我小心翼翼地回答,因為有時她會覺得我沒有回答出重點,或者是她聽不懂她覺得我形容得不好,也會用嫌惡的語氣告訴我:你到底在講甚麼......

我只想安靜地度過這段時間,希望她能早日找到她的目標,然後和平地離開。

我們家的人都比教隨意,我爸媽也早就心有所感,所以有時當她臉色凝重地出現時,大家都不會自討沒趣,也多謝了那些出嫁的姊姊們,他們會主動打電話開導兩老,請他們做壁上觀,要不然真的很難在小孩子面前維持寧靜的家庭。我只記得有一次我被我爸叫到房間裡去,他告訴我,他很後悔曾經叫我去把她請回家,如果她真的一定要這2個小孩子跟她她才肯走,那就給她吧,斷乾淨一點,就當我們沒有小孩子緣好了......不過,我沒同意,因為就如同qingteng大大說的那樣......我請問樓主,你的小孩,情緒控管好嗎?
是否易怒?是否容易不耐煩?是否也學到你老婆的酸言酸語牙尖嘴利?情緒上來時,口不擇言?
......這些我很早就觀察到了。所以我實在是不願意把他們交給她...所以我在教導他們的時候,我會先不斷的重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然後再把他們那種情況學給他們看,再告訴他們,如果這樣子的狀況你的朋友同學都會討厭的。

今天她回家了,當時我已經在碼頭加班了,大概是因為我爸的弟弟在大陸過逝了,據她說她回家時,兩老在她打招呼的情況下都愛理不理的,因為我在她的line上留言請她注意小兒子需要吃鼻竇炎的藥,已讀沒回,我只能再打電話給她確認她能理解,於是又是諸般的不高興,我想解釋,但她又開始自顧自的發表對這件事的觀感,說:我知道你們都覺得我怪我跟大家都不合,我都只會過度解讀......你也只會這麼說......但是這根本就是......,你不用解釋了,你只要把小孩子該怎麼辦的事講清楚,只要我能接受就可以了......

從頭到尾,連續不斷......,我要說話既不讓我說,也不聽,不過我還是傳了一段話到她的line......
"另外,因為前天晚上突然堂弟的電話,說他爸爸,我4叔在大陸心肌梗塞猝逝了,因為4叔的老婆身體不好,所以,堂弟先打電話來給我姊,想請我們出個主意。
我不知道我爸爸知道了沒,所以最近可能也會造成一些事情,我不在家,也不知道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果造成妳的困擾,還請多多見諒包涵"

我也想在這裡請問各位大大,有關小孩子的問題,大家覺得我該怎麼說比較好......


yoyophil wrote:
我太晚投入現在的職...(恕刪)

我想給建議。
但前提。你真的要去做看看。
1.用Q的方式,諮詢。 你就是諮詢。

2.諮詢 先不要想到婚姻諮詢,因你要婚姻諮詢,那要兩位,先諮詢你的。

3.面對面的諮詢除了醫院的,還有宗教的。
但後者你會 像一個KEY WORD,炸出很多。就會說我又沒有要信 ,然後這個怎樣那個怎樣的。

但這個你確實要找看看。如果你覺得你想問哪個教會,牧者你比較能接受。
你可以打電話去教會問看看。先用電話談,心裡有底。

你要找離你家近,10公里內,有的甚至是可以用走的過去。
福音教會,長老教會,以及衛理堂。這些都是我有去過。


為什麼我要給建議。
因我看到。
1.通常男性要去解決他所謂的家庭,感情這塊問題。通常已經是打結很多了。死巷。講難聽點,倒數了。
2.你這已經一年多了,卡在那邊,沒啥進展。
3.不想做啥批判, 或是分析。不過我好像已經分析了。
基本上這在分析都沒啥用。有用早就進行了。
4.Q給的建議已經很多。
5.我只能給遠端的祝福,祝福你要進行時,可以遇到懂你的牧者,或傳道,或一家子的信主的。
可以讓你充電。
6.Q講的是沒錯。但說真的, 現在對與錯,你對我錯,你錯我對。對你目前無法解套。
你每一步前進 ,都在受傷。
文字和現場講出來,其實還是有差別的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