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改祖父祖母 街頭民調結果曝光 民眾傻眼嗆一句.
未來外公外婆.也可稱為[祖父母或阿公阿嬤].引發各界討論.
中時新聞網. 李培睿.
2022年2月14日 週一 下午9:23·2 分鐘 (閱讀時間)
對於媽媽的父母親,通常都稱呼外公外婆或是外祖父母,教育部重新修訂《國語辭典簡編本》,並指未來也可以稱其為「祖父母或阿公阿嬤」,引發各界熱議。《中天新聞》也派出記者對此進行街頭民調,結果顯示,大部分民眾都認為政府官員吃飽太閒,更有民眾認為,用台語發音念「祖母」有點不雅。
針對「外公外婆」改稱「祖父母或阿公阿嬤」,《中天新聞》派出記者在台北街頭進行街訪,詢問民眾,「外公外婆」涉性別歧視,正名「祖父祖母、阿公阿嬤」,你覺得?並提供5個選項讓民眾選擇:
1.改完霧煞煞!到底那是誰?
2.吃飽太閒!官員可以做底有意義的事情嗎
3.我就問!「外孫、外孫女要不要改一下」
4.改的好!被喊外公外婆 覺得被歧視
5.「外婆的澎湖灣」要改名「祖母的澎湖灣」了嗎
結果顯示,共有20位受訪民眾參與投票,有4人投選項1,13人投選項2,3人投給選項3。有的受訪民眾表示,「從以前到現在都是說外公外婆,這樣也沒有怎麼樣」、「沒有歧視的問題啦,我們比較年長的人,以前都是這樣子」、「如果阿公阿嬤全聚在一起,突然喊阿公阿嬤,會四個人同時回你,誰叫我這樣」。
更有民眾不滿地表示,「你管我怎麼叫」、「這些議題都是亂七八糟的幹嘛?」、「應該還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要去辦吧,怎麼拿來當議題來談?浪費大家時間」。還有民眾則認為,「祖母」用台語發音可能會不雅,「可是現在改這樣,我們聽起來會覺得怪怪的,叫我祖母,我會覺得,好像人家在講說『恁祖媽卡好』,有時候會有這種感覺」、「祖母有點難聽,對啊很難聽耶」、「太離譜了吧,什麼祖母,這個很難聽欸,好像在罵人,外公外婆還是比較好聽」。
王立委推外公外婆正名. 蔡正元:全世界最可笑的事莫過於此.
中廣新聞網.
2022年2月15日 週二 上午5:32·2 分鐘 (閱讀時間)
教育部修訂《國語辭典簡編本》指未來也可以稱其為「祖父母或阿公阿嬤」,王立委發文強調「不用再分內外!爸爸的爸媽?媽媽的爸媽?都是阿公阿嬤、祖父祖母了!」引發各界熱議。對此,前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表示,全世界最可笑的事莫過於此,並建議「王立委」以身作則改從母姓,消除「性別歧視」和「姓別歧視」,還譏諷:「台灣可以難波萬」。
對於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在王某要求下將「外公」、「外婆」正名「祖父母或阿公阿嬤」,蔡正元14日在臉書上提到,「外公外婆」是性別歧視?王立委這麼認為,並「強烈建議」教育部更改,教育部也「從立委如流」,而就「更改字典」,媒體就說「外公外婆」從此沒有了,蔡正元直言「全世界最可笑的事莫過於此!」
蔡正元指出,單憑教育部就能改?無聊的人就只會做無聊的事。王立委說她的小孩搞不清楚什麼是外公外婆所以要改,那把她自己的小孩改母姓,就沒有外公外婆了,那位立委更要以身作則改姓母姓,她的小孩更可以直接跟著祖母的姓氏,外曾祖父和外曾祖母也可以廢除,不就能更完美的消除「性別歧視」?
蔡正元續指,以此類推,王立委應該改姓外曾祖母的姓,她的小孩不必姓父姓,也不必姓祖父的姓,也不必姓曾祖父的姓,也不必姓太祖父的姓。如此好幾代都可消除「性別歧視」,更可以消除「姓別歧視」,這樣一來,「台灣民族」每一代人都可以不同姓,台灣就完全沒有「性別歧視」,也沒有「姓別歧視」,他諷刺:「台灣可以難波萬?姓立委立了大功!」
外公外婆改叫祖父祖母…蔡正元轉載發文諷「我他X的澎湖灣」
陳 彥鈞
2022年2月15日 週二 下午7:43·2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陳彥鈞/綜合報導
立委王XX日前指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有性別歧視問題,教育部字典為改善性別歧視,從11日起「外公外婆」也可稱作「祖父祖母」。前立委蔡正元今(15)日則在臉書轉載一則貼文諷刺此事,貼文指出導演葉鴻偉感到無奈,因為他寫的30集連續劇劇本《外婆的澎湖灣》為避免涉及性別歧視,必須改為《我他媽的澎湖灣》。
蔡正元今天傍晚在臉書轉載一篇貼文指出,因為王XX的質詢,教育部充分配合,現在「外公」、「外婆」都不能叫了,理由居然是歧視用詞。
這則貼文還寫道,葉鴻偉導演好無奈,在FB上留下這樣的感慨,「我寫的30集連續劇劇本《外婆的澎湖灣》,為免涉及性別歧視,造成不良觀感,被迫改名為《奶奶的澎湖灣》或《祖母的澎湖灣》」。
蔡正元轉載的貼文更提到,可這樣就體不對文,名不副實了,只好改名為《我媽她媽的澎湖灣》,這樣又嫌長且繞口,而且女字旁的「她」還是有性別歧視之嫌,所以最後決定簡稱為《我他媽的澎湖灣》。
【中天快點TV報導】
親人的稱呼.有性別歧視?
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延續的家族親戚.親人的稱謂.
可以說是由來已久.根深蒂固.不應巧立名目更改.
其實未必完全和性別歧視有關,
愚見認為"內外之分"會不會是「姓」的關係,代表血脈所屬,
然而,血脈有「姓」延續,算內,
無「姓」延續,算外,這可能算是叫法原因之一,
或者看看「入贅」是怎樣雙方協議的,
不過,如果已經成為法律上用的辭語,
改不改怎樣改,是必須嚴謹處理,不能隨便一個理由,
有一個「外」字也有其方便性,因為不用解釋太多,
你說的「中華文化」,也是各地有異,
裡面怎樣叫爸家或媽家的父母,可參考維基「祖父母」,
台灣也有無分別一樣叫阿公阿嬤,和英文差不多,
大概多是叫 grandfather /pa /dad,和 grandmother /ma/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