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偏心不是一天造成的

rubikikiusa wrote:
各位好,這個文,主要(恕刪)


父母絕對是偏心

我爸就覺得我姊我妹是嫁出去的 所以祖產都要給我

可是偏偏我這人沒屁用 只會跟別的女人跑 又不孝順不常回家

給我也只是敗光

父母偏心沒得選 只能認阿
rubikikiusa wrote:
各位好,
這個文,主要是我同學想知道大部分人的看法為何,但她打字慢又詞不達意。
所以才請我貼上來聽聽網友們的意見。
我自己是認為沒有誰錯誰對,立場不同而已。
但是當事人心裡絕對不好受,這是一定的,不過還是想聽聽不認識的人的意見。
有空的人再往下看吧~也不是甚麼大事件,只是一個社會一隅某個家庭的偏心小故事。

是這樣的,
我同學有一個妹妹。

以前聽她聊到家裡的狀況,感覺她比較不受重視,她父母比較疼她妹妹,主要原因是她妹妹比較黏父母親,愛撒嬌跟噓寒問暖,也比較晚婚
所以待在家裡陪她媽媽的時間也比較久。
且從小就比較不受疼愛的關係,所以我同學比較獨立也早婚(24歲),就沒辦法像她妹妹這樣,不過她母親交代她買東買西,或是回娘家找父母聊天,照顧他臥病時的父親,都沒有少做。

再加上她妹妹幾年前結婚出去後,她媽媽覺得男方賺的不是很多(以前大約四萬多,最近有五~八萬左右),但還要租房子。
後來這四五年她妹妹生了兩個小孩,在家帶小孩關係,所以沒出去工作賺錢。
因此我朋友的母親"認為" 她妹妹過的比較"辛苦"。

兩年前她父親意外過世了,名下有一個房子,必須立刻過戶。
這間房子其實數年前,她媽媽就開始"租"給她妹妹住。
過戶的討論最後結果是,把這房子過戶給我同學的妹妹。
且她母親認定這公寓的價值大概只有400萬元,於是請她妹妹匯款200萬給我同學。

我同學還有一些知情的人都覺得怪怪的,現在很少有公寓是這麼低的價格,起碼有七八百萬的價值。
不過因為我同學跟我她妹妹倆感情很好,她妹妹名下沒有房子,基於姊妹情誼也希望妹妹過得好,所以當時其實也接受這樣的作法,並沒有計較。

不過,雖然我同學她們自己有買房,但是房子是她老公全額出資的,所以掛的是她老公名字,我同學名下其實也沒有房子..
PS:後來,她有去查實價登錄,過戶的房子雖然是舊公寓,但是隔壁間去年賣了1150萬元。

這件事本以為就到此告一段落,大家也相處得很融洽,直到最近~

我同學的母親跟她說,她名下的另一間房,未來百年後會給兩個女兒共同持有。

我同學就說,
"既然上一間是妹妹給了我兩百萬,讓妹妹買下來。那這次,這一間是否可以讓我花錢買下來,過戶成我的名字?"
這樣在名義上也比較單純。
她母親聽完勃然大怒,說不可能。
說這一間只能登記在兩個姐妹名下。不可以單獨給誰。是給你們作紀念的。

這件事的衝突就開始了。
也許偏心跟不公平的陰影從小就烙印在我同學心理,所以她母親的這個決定,讓她無法理解。
但是她還是試圖用講理的方式溝通為甚麼上次可以這樣做,這次就不可以?
標準是甚麼呢?

她母親的說法是"這麼做很公平,沒有偏心,是我同學自己愛計較"

原因有數點 :

1.小妹比較晚嫁,所以待在家裡的時間比較長,陪她的時間比較久,噓寒問暖頻率比我同學多,結婚後也是三天兩頭回娘家陪她。

2.小妹家裡經濟沒有很好,所以上一間這樣處理是公平的。
(事實上小妹以前工作到現在,也有五六百萬在股市裡面,她老公以前雖然收入不好,但現在一個月也有五萬~八萬收入)

(經濟不好沒錢這個概念,我個人認為基本上是比較出來的。
想當然爾,是跟我同學她家庭比,因為我同學她們有房貸款已經繳清,然後我同學也有跟她小妹差不多的股票金額,
不過她現在月收低於23K,所以這個月收入根本不用比較。
倒是她老公工作挺努力的,結婚後都靠自己職場的努力收入不錯,但也就是10多W/月吧,也不是甚麼土豪富二代)

3.小妹兩個小孩才國小跟幼稚園,未來還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我同學小孩都國高中了,快解脫了。
(我同學那兩個小孩,從小就超級難帶,我同學帶到有憂鬱症,差點去跳樓,這段過程認識的人才知道,她也是辛苦撐過來的,聽她母親這樣說我真是替她不值
一樣是努力拉拔孩子,難道我同學養小孩都沒花到錢?)

事情大概就是這樣,我同學跟她母親溝通的方式可能技巧也不是很好吧,再加上她母親一直強調她妹有多好,過的多辛苦。
所以多照顧她一些也是應該的,因此心裡極度鬱悶。

也許就是俗話常說的...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吧?

其實最後她也跟她母親表達她可以放棄這些,也算某一種程度的妥協,因為她不希望這件事情破壞家人的感情。
但,她母親直到現在還在生氣,不肯原諒她這樣的想法,認為我同學就是一個愛計較的人。

我同學一直糾結在,她母親是否真的沒錯,難道真的是她愛計較嗎? 還是母親自己偏心卻不自知?

所以她對這件事的判斷價值變得模糊,也很自責。
但因為只有我這個比較要好的老同學能問,不過我在想只靠我的意見,其實也不準確。
雖然我自己覺得的確是不公平,但可能立場上因為我是她好友,站在她這邊,看事情角度也許也會有偏差。

才想看看網友們的客觀看法~在某一個程度上她可以透過觀看留言找到出口,或許也可以因此得到療癒吧。

PS---我自己的看法是,偏心不是一天造成的,常陪伴在身邊的人感情絕對比其他人深厚、羈絆也更深,當然有好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對方,就跟愛情一樣,這時候也許理智與邏輯判斷就會消失。


就老人家的觀點來說,你同學的確是愛計較,房子是誰的?如果是媽媽的,媽媽要給誰,那沒有什麼公平可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惡。如果過度堅持要公平,請問是誰的公平,為誰來說的公平?如果房子,當初樓主的同學有幫忙繳貸款,今天跳出來說媽媽分財產不公平,那情有可原,如果一毛錢都沒有付出,你說老人家分財產不公平,這就過份了。錢是誰的?就像錢在自己的口袋,難道要怎麼花,還需要周遭誰的同意,才能花嘛?

所以的確是樓主的同學愛計較啊~
去比自己跟妹妹怎麼樣,這不是計較,那什麼叫計較?
如果有手有腳,吃的飽穿的暖,經濟還過得去,那自己要選擇,到底是看錢比較多?還是要重情比較多?
家人之間通常這兩者沒有辦法兼顧,能兼顧的除非家人也願意配合兼顧,否則錢與情,就是只能選一個。

不要說當初自己有小孩怎麼樣。問題在於,多早離開原生家庭!?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情況下,誰陪比較久,誰比較聽話,誰比較黏,這東西沒得講。
樓主的同學自己也有小孩,請問她自身來說,她能作到公平嘛?她做到的公平,為她的小孩來說,也同意媽媽的作法是公平的嘛!?
嚴格來說,家,不是講公平的地方。你要公平,那是誰的視角底下的公平?永遠不會有公平這件事。
以我家來說,我媽比較寵我,我父親比較疼我姊,為我姊來說,她必然會覺得媽媽不公平,可是為我來說,我也覺得我爸沒有很公平。可是說穿了,我跟我姊都出社會,會自己賺錢了,所以我父母要怎麼分財產,在我的認知裡面,錢,是他們辛苦賺來的,他們想給誰,都是天經地義的,難道就因為我是他們的小孩,所以我就能予取予求要求『我以為』的公平嘛!?那為我姊,或為我的父母來說,那有公平嘛!?

公平,說穿了,不是單個人覺得不公平,或者外人覺得誰的家裡不公平。公平說穿了,就是你們家人是否都有共識!?以樓主的同學來說,她想要低價購入房子,何必跟媽媽起衝突?如果她跟妹妹的感情很好,大可以等到共同持有的時候,再去跟妹妹商量,以比較低的價格買下妹妹持有的部份,或許會花的比較多,但如果情感真的很好,那也未必會花到多少。當年我父母為了買現在住的房子,把原本住的房子抵押給親戚,最後錢流來流去,房子最後還是回到我父母名下。
都是一家人,有必要為了『分錢』而想太多嘛?更何況,那到底是誰的錢?是樓主同學的?還是樓主同學媽媽的?財產是誰的,她要怎麼分,她覺得公平,就是公平!

樓主的同學家,應該是沒有兒子,如果有兒子,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女兒都有可能是分不到的,畢竟女兒嫁出去就是入別人家的神祖牌!樓主的同學,至少她母親還願意給她,如果全部都給妹妹,她不就更嘔!?

很多時候,對於父母的財產,人不要太貪,如果自己有手有腳,能自己賺,何必靠父母!?父母願意給,那是父母跟上天的恩賜,該感恩,父母不願意給,那也是父母的決定,有什麼好怨的!?
那些祖上沒有財產的小孩,要跟誰哭?沒有財產就算了,還要拿孝親費回家,甚至要幫忙繳父母買房的房貸的小孩。以樓主的同學來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我很早以前,就跟我父母說過,他們的財產要分給誰,那是他們的選擇,要給我,我就拿,不給我,我也不會靠腰,那本來就不屬於我能支配的部份!那跟我多早獨立不靠父母,沒有任何關係。更何況,既然決定提早獨立,何必又回頭依賴或伸手要父母的財產!?這還叫獨立嘛?
當初覺得不被疼愛,所以提早離家,提早嫁人,當初做了離家的選擇,現在才要靠腰父母分財產不更平?比起妹妹來說,難道樓主的同學,能做到跟妹妹一樣的粘父母嘛?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氣運,有些事情,過度強求,在他人看起來就是計較.....

建議樓主的同學想開一點,本來那些錢,就不是屬於她的,是屬於她媽媽的。她自己是媽媽,難道她買給小孩的東西,不是她金錢買的嘛?買的時候沒有想過哪個小孩要搭配什麼嘛?沒有什麼公平的事情。我曾經是老師,也是教練,我的教學,從來就沒有公平過,因為小朋友的表現也不是都一樣的啊。有的很願意學,有的學起來超級敷衍,那麼對於願意學的,我當然是傾囊相授,不願意學的,敷衍的,我何必浪費時間多理他,責任上該給的給一給就好了~

如果要說公平,難道樓主的同學,從來不覺得,自己提早離開家,為父母的感受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啊。憑什麼大女兒要那麼疏離他們?只有小女兒黏在身邊窩心!?他們或許也自問,沒有對不起樓主的同學啊?說真的,就算有對不起,那也是花了差不多的時間,懷胎十個月,把小孩生下來啊,在媽媽肚子裡的時間都是差不多的啊~難道懷胎這件事情,沒有恩情嘛?要說辛勞,這公平嘛?憑什麼大女兒就是比較不貼近自己的心!?所以要論公平,那是為誰來說的公平?

最後建議樓主的同學,如果要修復母女關係,請她跟媽媽道歉,先認同媽媽的批評,認同媽媽的批評,並代表自己是錯的,當然自己有自己的委屈,然而究底來說,如果那麼看重自己的委屈,那就不要回家了吧!如果自身是更重要的,那何必浪費時間去改變很難被改變想法的老人家!?如果看重的是家人之間的情份,那麼該道歉就道歉吧~記得想清楚,媽媽的錢,是媽媽的,她想怎麼分那是她的選擇...
就如同腦袋長在樓主跟樓主同學的身上,你們要怎麼覺得,媽媽分財產不公平,也是你們的選擇。然而究底來說,是要爭對錯?還是要爭親情,這是抉擇....

命裏有時終需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心態決定未來,選擇權在自己!
--------------- 心態決定未來, 選擇權在自己
請你同學看開點吧⋯⋯
人的心都是偏的,很難做到完全公平啦
rubikikiusa wrote:
各位好,這個文,主要...(恕刪)


不也都衣食無缺了嗎?
可能從小到大,心底都暗自跟妹妹比較。
自己的心坎,要自己過。
否則只會永遠生活在跟妹妹比較的枷鎖裡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只能說看開一點吧
該慶幸的是上一代不是留負債 最好的方式就是

看看家族中有沒有你母親信得過的長者出面調解

有時候多數親戚間都覺得自己的父母偏得離譜

但是他們自己都不這麼認為

自己有能力就自己拚 根據慣例 會計較的大多是要拚

但是現實環境中又拼不起來的人才會計較 我也是這樣的人

不過這就是人生 不是努力就有結果的
rubikikiusa wrote:
我自己是認為沒有誰錯誰對,立場不同而已。
但是當事人心裡絕對不好受,這是一定的,不過還是想聽聽不認識的人的意見。
有空的人再往下看吧~也不是甚麼大事件,只是一個社會一隅某個家庭的偏心小故事

因為妳不是當事人.沒有嘗試過那種感受.當然不覺得有甚麼大不了阿...

rubikikiusa wrote:
以前聽她聊到家裡的狀況,感覺她比較不受重視,她父母比較疼她妹妹,主要原因是她妹妹比較黏父母親,愛撒嬌跟噓寒問暖,也比較晚婚,
所以待在家裡陪她媽媽的時間也比較久。

是這樣嗎?
麻煩請妳去問一下.讓她仔細想看看.
她父母是在她成年後比較少在家.才有這種狀況.
還是從小就是這樣.讓她仔細回想看看...
rubikikiusa wrote:
且從小就比較不受疼愛的關係,所以我同學比較獨立也早婚(24歲),就沒辦法像她妹妹這樣,不過她母親交代她買東買西,或是回娘家找父母聊天,照顧他臥病時的父親,都沒有少做。

這根本就是從小時候就有的問題吧.
這是原本就有偏心的問題吧...

rubikikiusa wrote:
這件事的衝突就開始了。
也許偏心跟不公平的陰影從小就烙印在我同學心理,所以她母親的這個決定,讓她無法理解。
但是她還是試圖用講理的方式溝通為甚麼上次可以這樣做,這次就不可以?
標準是甚麼呢?

她母親的說法是"這麼做很公平,沒有偏心,是我同學自己愛計較"

偏心的人.總是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雙重標準...
更喜歡指責對於受到不平待遇的受害者.是愛計較...
假如不把事情攤出來說.不計較.那就一直受到各種的不公平待遇...
但是攤開來說.卻又被偏心者用亂七八糟的說法指控為愛計較的人...
全然不會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偏心...
rubikikiusa wrote:
1.小妹比較晚嫁,所以待在家裡的時間比較長,陪她的時間比較久,噓寒問暖頻率比我同學多,結婚後也是三天兩頭回娘家陪她。

也只是噓寒問暖而已.並不是家人需要照顧.都是她在照料的...這樣的說法是說不過去的...

rubikikiusa wrote:
2.小妹家裡經濟沒有很好,所以上一間這樣處理是公平的。
(事實上小妹以前工作到現在,也有五六百萬在股市裡面,她老公以前雖然收入不好,但現在一個月也有五萬~八萬收入)

(經濟不好沒錢這個概念,我個人認為基本上是比較出來的。
想當然爾,是跟我同學她家庭比,因為我同學她們有房貸款已經繳清,然後我同學也有跟她小妹差不多的股票金額,
不過她現在月收低於23K,所以這個月收入根本不用比較。
倒是她老公工作挺努力的,結婚後都靠自己職場的努力收入不錯,但也就是10多W/月吧,也不是甚麼土豪富二代)

感覺上.似乎也沒有到負債的狀況吧...
股市裡面還有五六百萬?
這樣能算經濟差嗎?
這樣比起來其實也不懸殊阿...
也不能說到需要救濟的程度阿...
rubikikiusa wrote:
3.小妹兩個小孩才國小跟幼稚園,未來還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我同學小孩都國高中了,快解脫了。
(我同學那兩個小孩,從小就超級難帶,我同學帶到有憂鬱症,差點去跳樓,這段過程認識的人才知道,她也是辛苦撐過來的,聽她母親這樣說我真是替她不值
一樣是努力拉拔孩子,難道我同學養小孩都沒花到錢?)

念小學跟幼稚園.那是她家的事情啊...
妳同學她小孩念國小與幼稚園的時候.她母親可有想過要幫助她嗎?
又不是家裡負荷不過來.沒有存款...

rubikikiusa wrote:
事情大概就是這樣,我同學跟她母親溝通的方式可能技巧也不是很好吧,再加上她母親一直強調她妹有多好,過的多辛苦。
所以多照顧她一些也是應該的,因此心裡極度鬱悶。

並不是溝通技巧的問題...
而是她母親很偏心.已經聽不進去任何的話了.

rubikikiusa wrote:
也許就是俗話常說的...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吧?

其實最後她也跟她母親表達她可以放棄這些,也算某一種程度的妥協,因為她不希望這件事情破壞家人的感情。
但,她母親直到現在還在生氣,不肯原諒她這樣的想法,認為我同學就是一個愛計較的人。

我同學一直糾結在,她母親是否真的沒錯,難道真的是她愛計較嗎? 還是母親自己偏心卻不自知?

所以她對這件事的判斷價值變得模糊,也很自責。
但因為只有我這個比較要好的老同學能問,不過我在想只靠我的意見,其實也不準確。
雖然我自己覺得的確是不公平,但可能立場上因為我是她好友,站在她這邊,看事情角度也許也會有偏差。

才想看看網友們的客觀看法~在某一個程度上她可以透過觀看留言找到出口,或許也可以因此得到療癒吧。

其實妳同學搞不好並不是那麼地想要爭那間房子.
主要是她母親太過於偏心.
假如她母親公平一點.別說那種讓人聽不下去的噁爛藉口.還應是覺得自己很公平.
為此還汙衊妳同學愛計較.
妳同學也不會氣得要內傷.甚是想要吐血...

假如妳同學的母親承認偏心.正視她自己偏心的行為.
不要血口噴人.說妳同學愛計較.
妳同學也不會如此鬱悶...
妳同學懷疑是不是有人自己很偏心.但還不自知.更是自以為公平?
我可以很確定的跟她說.是的.不用懷疑.就是有這種人...

rubikikiusa wrote:
PS---我自己的看法是,偏心不是一天造成的,常陪伴在身邊的人感情絕對比其他人深厚、羈絆也更深,當然有好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對方,就跟愛情一樣,這時候也許理智與邏輯判斷就會消失。

偏心不是一天造成的?
我覺得.這根本就錯誤阿...
偏心的狀況是很極端的...
就像是種歧視一樣...

感情通常都是很主觀的...
妳自己都說像愛情一樣.
愛情的情況.有時候喜歡的人送一朵玫瑰花.比起不喜歡的人送一棟房子.都還要有效果.
喜歡的人有1分地付出.可以收穫10分甚至是100分的效果.
沒感覺的人.1分付出.一分效果.
討厭的人.百分的付出.甚至千分的付出.都不見的可以獲得一分的效果...
這樣可看懂嗎?
妳同學的母親.對於妳同學的付出會縮小份額看待.甚至是無視.遺忘在腦後...
而妳同學妹妹的付出.則會放大...
所以即便妳同學願意花更多的心力陪伴.在她母親的心目中.地位還是很低的...
情感的東西.有時候並不是花了多少的心力.就會回收一定的收穫的...
rubikikiusa wrote:
各位好,這個文,主要...(恕刪)

清官難斷家務事。
能爭的、可爭的,就去爭,
爭不來、不想爭,就放下。

偏心不偏心,沒意義。
母親偏心,也可放棄、放下。
法有明文的,也可放棄繼承。
心理不平衡這是難免,大家是父母的女兒我又不是路邊揀的為何這樣對我

可是換做父母,考量的角度真的很難公平

撇開偏心的問題,父母往往會偏向日子過的比較不好的那一位子女(是擔心不是溺愛)

他們的看法是甲女兒過的不錯比較不用擔心但是乙女兒過的沒那麼好他們擔心..

我很坦白講父母也是人怎麼可能完全公正,嘴甜的會做功夫的真的比較討喜...(人性 唉..)

所以做子女的真的只能自己心理調適或是乾脆一起來(不過有必要嗎很累喔)

但是用理來看,父母的資產要給誰的確是父母的自由,只是我記得沒錯除非贈予

如果是遺產有特留份的基本保障,這真的是父母的權利

試想如果今天2個女兒一個不孝一個很孝順你是父母你甘願給誰???

那如果兩個一個過的比較好一個差點你會怎麼處理???

有時父母的偏心不是故意而是為了想辦法兩全......(站在他們的角度我不評論對錯)

事主本身也是媽媽可以自己設想一下萬一自己家女兒她會怎麼處理...

除非真的差很多否則手心手背都是肉

父母往往顧的到兒女的生活好不好過但是心裡感受往往顧不到(理可行卻輸了情)

要放寬心人生真的就幾十年爭的到不見得花的到.....

至少另一棟房子母親的處理就回到公平所以也許母親也知道就算偏心也只能偏一點不是嗎

媽媽只有一個就算錯了養育之恩也是在,當讓讓母親孝順母親吧

老公跟自己爭氣比任何事情都重要還怕賺不到不是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