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遇到了令人苦惱的狀況


路跑一哥 wrote:
倒也不用那麼悲觀

你要闡述的,應該就是因果關係
本王覺得善惡果報的的關鍵在"心",而不是在"事"

人能用各種完美的理由來說服所有人,但卻騙不了自己的心
而心能創造實相,心散發出什麼磁場.能量出去,你最後就會得到什麼,這就是所謂的萬法唯心所現

你存的是什麼心?是迫不得已?還是出於自私.故意?自己最清楚
慈悲有慈悲的磁場,刻薄有刻薄的磁場,這都會慢慢感染周遭的人,最後具體化出現在你眼前,這是騙不了人的

以日兄慈悲為懷的心胸,本王認為不必過份悲觀...
...(恕刪)




阿肥百貨 wrote:在不同背景與家庭的教育下 男方喜歡熱鬧...(恕刪)


之後總是事與願違比較多。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俗諺云:「養兒防老,積榖防饑」,可惜我們這一輩人,恐怕是沒有這個福氣了~

現代工作壓力都很大,因為工作關係無法與父母同住很多,
但記得有時間回去多陪陪他們,父母可以體諒子女的辛苦跟感受到關懷。

自己這一代可以想像自己子女將來壓力會更重,真的不必期待子女會奉養,
小孩能健健康康,不做壞事,自給自足就很滿足了!
因為我是單親, 交往的時候就先告知女朋友

未來結婚以後不可能搬出去住, 不要讓女方有幻想可以過兩個人的小世界

在下婚後沒錢請保母, 還可以商請老人家幫忙帶小孩(厚~有夠不孝), 同享天倫之樂

這種一石好幾鳥的作法, 供您參考!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俗諺云:「養兒防老,...(恕刪)

父母養你1/3的人生
自己養自己1/3的人生
剩下1/3就看你怎麼對父母,子女就怎麼對你。
日麗金龍萬點睛 wrote:
俗諺云:「養兒防老,積榖防饑」,可惜我們這一輩人,恐怕是沒有這個福氣了~

為了工作、為了種種因素,使我們無法與父母同住,無法每天陪伴、照顧與奉養年老的父母,
而讓年邁的雙親只能孤單的走過人生的最後段歲月;而這一切,我們的下一代也會看在眼裡,
記在心裡,學在腦裡,等到我們也老了,子女也成家了,此時我們想要與子女同住,享受天倫
之樂,恐怕是難如登天了,孩子們肯定會說:「你們以前也沒跟爺爺奶奶同住,也沒照顧奉養
爺爺奶奶,憑什麼現在你們老了就要我們跟你們兩個老的同住,要我們照顧你們,增加我們的
負擔,害我們無法擁有小家庭的甜蜜生活呢?」

所以,現在我們這一輩人,要自覺,趁著年輕時多存點錢、多賺點錢,否則老年生活恐怕會很慘啊~

趁年輕時多賺點錢多存些錢是重要的

我們小時候是跟阿公阿嬤住
全家族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看在我們小孩眼裡
體悟到一個道理
頻率對的人住在一起是真的很好
頻率錯的人住在一起是一種折磨

所以說一件事不會只有一個面
隨心隨緣比較圓融自在
硬要他人融入團體,攀緣的結果常會演變成惡業
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只能好好安排自己

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報恩報仇討債還債之可能
就能不苦惱




阿肥百貨 wrote:
在不同背景與家庭的教育下
男方喜歡熱鬧 大家庭的感覺.
女方卻喜歡孤獨 宅在房間 不受人干擾 與勸說..

你說要如何 讓女方接受??
光是給年邁雙親 一些生活費. 女方知道就 跳腳了..
在我看來 住在一起 最大阻礙不是錢 ....是人..

總不能說 女方不答應住一起 就把它離了..這樣也不對..

最後我會選..和雙親家人住....讓女的自己宅一間
..


如果配偶無法融入夫家
以上方案也是目前我觀察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之一
CNNWBT wrote:
剩下1/3就看你怎麼對父母,子女就怎麼對你。

人與人的關係不是種瓜得瓜那樣簡單

我父母跟爺爺奶奶同住,抱歉!兒子不願意說
我父親賺的全上繳我爺爺,栽培自己的弟弟妹妹
結果兒子寧願揹老婆娘家的債,一個月擠不出三千元給父母喔

我比較相信人與人的關係是
報恩
報仇
討債
還債

人只能要求自己,不要妄想別人跟自己一樣
何必這麼悲觀呢?這是教育問題,你的小孩會怎麼樣很難說,這也是取決於父母的身教,沒必要現在說死。
多言無益多言無益多言無益多言無益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