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夫妻討論:先財富自由還是先買房

為了讓媽媽老年生活可以過得更有安全感,
我在27歲那年將所有到期的儲蓄契約通通領出,
在淡水一次付清買了間公寓給家人住.
因為我不喜歡分期付款的消費方式,所以我是一次付清購屋.

而現在的我會傾向財富自由的生活方式,
租屋沒什麼不好,如果擔心搬家的麻煩,租約簽長一點便是.
現在房價和家庭收入差距大,不但房貸壓力大,更可能影響生活品質.
我身邊有幾對年收入150萬以上的夫妻朋友,他們也選擇租屋,理由是現今房價太不合理!
他們除了將部份收入儲蓄理財以外,其餘收入他們寧可每年可以多次全家出國旅遊,或投資在自己或孩子身上.

而我雖是人人口中的一人飽全家飽單身者,
但是也因為沒有房貸壓力,我有能力對自己和家人更好一點.

我的想法是,不一定要固執於"要有自己的房子"這個想法上,
持續理財,等到未來與房子的緣份到了,屆時財務比現在更加自由寬裕,那時絕對會比現在更值得嚕.


以上是我現階段的想法,大大可以參考一下~

房子才是最穩健的理財產品
不用怕它賠錢 除非你沒用心找
但要規劃好買房子可以負擔的能力範圍
萬一真的不幸撐不下去
起碼賣掉還可以賺錢
伊德小姐 wrote:
為了讓媽媽老年生活可...(恕刪)


本人最認同你的看法
這跟棉花糖理論差不多

20%的人是跟80%的人想法不一樣的...一起共勉吧
Jingbenben wrote:
讓我們財富自由。就是夫妻倆即使都沒有工作了,投資的回報都可以養活一頭家(兩夫妻+一個小孩的所有開銷)。...(恕刪)


我覺得你男人如果是這樣的觀念那還是買房比較實在
你用你自備款算一下投報要多少才能達到那種目標就了了
不要投資到最後連本金都沒了

Jingbenben wrote:
譬如有1千萬買房款,去投資能夠保本而且大概每年回報率在5%左右的投資標的,那不是就可以cover生活方面的各方面開銷了么。


攤下來每個月平均(平均喔)才四萬多,夠嗎
拿一千萬買房之後還不能財務自由的地區
我想絕對不夠

chihonn wrote:
本人最認同你的看法
...(恕刪)


不敢當~不敢當~

請養成定期刪文的好習慣, 本文不會保留超過三個月.


我老婆呆在銀行當理專9年多了.A級理專

這幾年來存了一些小錢200多萬

老婆就趕緊看屋\買房了

這筆200多萬...當然沒拿去投資在他的專業領域

而是把錢買去房..........

A級理專應該不是笨蛋才對

--------------------------------------

台灣的畸形房價.在台北縣市.真的怪的出奇

三年前看樹林北大遠雄建設一坪18--21萬

一年前重遊北大看房.一坪24起跳

畸形房價只會越來越貴.永遠都在追頭款

等幾年過後頭款湊足.房價又詭異上漲好幾波

----------------------------------------


小弟今年1月買了間房.平均一坪18萬(B1平面車位)

而10月份時.我同棟.同座向的7樓.一坪21萬賣出(B3機械車位)

不知道是投資獲利比較穩當.還是買房等增值來的穩定??????

有屬於自已的房.真的感覺截然不同



買房和所謂穩健的理財產品其實同樣意思,而且還能使用,差別只在於金額大小.房貸可能一下子壓縮掉其他開支的空間,影響生活品質,”理財產品”感覺開銷比較沒這麼大.不過穩健意思也就是沒啥賺頭,有賺頭就必然有高風險.基金也者,把自己的辛苦錢拿來讓人玩,贏了人家要分,賠了算你的,我覺得,嘿嘿...

我自己的經驗嘛,除了買房買地之外的投資全部失敗,所以如果能夠重新回到二十幾歲,我會把花在理財產品的全拿來買土地,當然每個人經驗不同,應該也有人玩房地產輸一屁股的啦.

如同伊德小姐的想法,我也是希望”對自己和家人更好一點”,所以考慮到最後就是決定把主力放在弄個舒服的生活空間方面,因為我發現,以我家人(甚至是一般人)的生活習慣,待在家裡的時間其實是最長的.以我老婆為例,表面上看來她是旅遊狂,可是真正統計起來,出去玩的時間比起待在家裡的時間還是少多了.與其寄望在不可知的未來可以因為累積的財富過上多麼美妙的日子,不如從現在就開始想辦法建設自己的天堂,一方面是強迫儲蓄,一方面又能住得很爽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NICK小朋友 wrote: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恕刪)




尤其是現在基金~連政府的錢都敢污~一般老百姓的錢不知道被坑殺多少~
"財富自由"這句很不實際…請問是要如何才能做到他說的這樣子?如果是投資勸你不要,現在投資環境差透了,不如買房子~~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