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gmichelle2001 wrote:若家中有類似病患者,不該只是"一個人"來接受治療,而應是全家人都要輔導效果才好。...(恕刪) 蛤~~ 那不就是"近墨者黑"....本來家裡沒有的...結果
看了一些回文, 其中有些不正確的觀點小弟提出我個人的經驗曾經交往過一個有躁鬱症的女朋友陪著她看醫生治療我也看了不少有關躁鬱症的書對於憂鬱症和躁鬱症略有涉略但我不是醫生, 還是倒要找專業的醫生來治療首先憂鬱症和躁鬱症有些許的不同躁鬱是包涵了躁以及鬱, 這邊的鬱就是憂鬱針對樓主的疑問講重點 憂鬱症會不會遺傳根據醫生以及書上的說法 目前醫學上的認知是 憂鬱症的確會遺傳 但是不一定會發病醫生說憂鬱症的患者 一般是因為某些"事件" 引起病發 例如, 在學校被罵了, 感情上出現問題或是甚至看到愛得狗被車撞了等等的事件, 也有可能是長期的事件造成, 例如長期遭受到排擠等 但使也有些人是找不出原因的那再說說憂鬱症的原因有些人認為憂鬱症是心理的症狀, 想開就好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憂鬱症是因為腦內的化學物質分泌失調 (抱歉我忘了專業的名詞是什麼) 所以說 雖然憂鬱症在觀念上是心理學但是實際上要治療是要搭配藥物(補足腦內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不是你要他想開就會分泌, 他就會開心的.你想想要一個沒有手的人硬要把桌上的東西拿起來, 這是辦不到的.所以要一個沒辦法分泌讓人快樂的化學物質的人要開心, 這也是辦不到的.據小弟個人的觀察以及前女友的經驗他說吃藥有用, 但是因為藥物會讓他的情緒從憂鬱變成"沒有情緒"(但是這種沒有情緒我就沒辦法體會了, 他說他就沒有情緒, 沒有高興, 沒有難過, 但是他"感覺還是不好", 抱歉, 我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再加上吃藥的副作用(口渴, 藥的味道不好吃)以及吃藥需要長期的服用, 對於患者來說是一大挑戰通常一個治療的週期都需要一兩個月, 醫生還得視患者的情況調整藥物, 所以一般沒有個半年或一年是不容易治療成功的. 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看醫生吃藥, 真的有用, 但是憂鬱症的患者真的需要有人陪伴在旁邊陪著他一起走過治療的療程.至於樓主朋友的女朋友到底是不是憂鬱症, 這需要由醫生做專業的評量.身心病患很多都是因為生理的原因造成心裡上的障礙, 治療是有用的. 正面的看待他不逃避是有用的喔.
我覺得你提到的面相都與憂鬱症無關精神疾病有許多種需要專業的鑑定與治療Com!c wrote:憂鬱症是因為腦內的化學物質分泌失調 (抱歉我忘了專業的名詞是什麼) 目前認為與Dopamine (DA) Noradrenaline (NA) Serotonin (5-HT)神經傳導物相關中文是: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血清素。不同的神經傳導物質關係精神、行為功能的不同層面:多巴胺:與注意力、喜悅感、回饋機制、動機相關正腎上腺素:與覺醒狀態血清素:強迫思想、強迫性行為有關除此之外,仍有許多中樞神經的傳導物質、NP及賀爾蒙涉及憂鬱症造成的原因。關於沒有情緒的藥物副作用是舊一代藥物常見的問題這種問題 還是要交給專業的醫師處理
造成憂鬱症的風險因子:憂鬱症會影響每個人,無論各個年紀、種族、階級或性別。性別:女性:比起男性的1~3%,約有5~9%的女性是憂鬱的。調查指出,將近半數的女性曾經有憂鬱的經驗,這些女性超過半數曾經尋求治療。男性:青春期前的男孩比同年齡的女孩易有憂鬱的傾向,年紀較長的男性比女性有較高自殺的風險。研究指出,男性比女性易使用酒精隱藏他們的憂鬱。專家建議,男性的憂鬱可以用下列訊息定義:1. 對壓力有較低的耐受能力2. 行為易衝動3. 有酒精或其他物質濫用的病史4. 有憂鬱、酒精濫用或自殺的家庭史年紀:兒童與青少年:12~16歲的青少年有較高的憂鬱症風險,研究指出,有3~5%的兒童與青少年有憂鬱症,10~15%有一些憂鬱的症狀。憂鬱症易出現於青春期前的男孩和青春期後的女孩。成人:調查指出憂鬱症通常在30歲左右發生,統計學家也認為憂鬱症易在中年人約45至64歲發生。老年人:研究發現有5~14%的老年人患有憂鬱症,且老年的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自殺傾向。社會地位與經濟考量:社經地位較低的族群有較高的憂鬱症風險,因為沒有錢也無法接受較好的醫療照顧,但這無法完整解釋貧窮的人有較高罹患憂鬱症的機會。當人的健康狀況差或與社會脫節,無論他的收入如何都是容易憂鬱的。一份英國的研究指出,貧窮、失業、對財政感到不安等會造成與延長憂鬱症的發作。家庭史:家庭成員罹患憂鬱症會增加其他成員的憂鬱症風險,例如:媽媽罹患憂鬱症,她的孩子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增加,此例與遺傳和環境因子有關。另外,若配偶有憂鬱症,也會有較高的風險。情感的創傷:在孩提時有不好的回憶,成年後會有較高的憂鬱症風險,如:父母離婚、遭受虐待、恐怖的經驗等等,可能與成年後的憂鬱症有關。成年後的一些不好的經驗也會引起憂鬱,如:離婚、配偶死亡,是憂鬱主要的風險因子。失去摯愛的人是最常引起急性憂鬱症的原因。伴隨著疾病:1.嚴重或慢性疾病:嚴重或慢性疾病有生命威脅且可能引起憂鬱症。2.甲狀腺疾病:甲狀腺疾病可能會引起憂鬱症。3.頭痛:研究指出,頭痛(包含慢性緊張性頭痛與偏頭痛)與憂鬱有很大的關聯性。專家認為,化學訊息(chemical messengers)的異常,特別是多巴胺(dopamine)或血清素(serotonin),是造成偏頭痛、焦慮、憂鬱的原因。4.中風:中風會增加憂鬱的風險。藥物:一些用於治療慢性疾病的藥物可能會造成憂鬱症。如:關節炎的疼痛解除劑、降膽固醇、降高血壓劑、心臟病用藥、用於氣喘的支氣管鬆弛劑和一些肺部疾病的用藥等。抽菸:抽菸與憂鬱的很大的關聯性。戒菸會增加25%罹患憂鬱症的機會,且這個風險會持續至少六個月。有憂鬱症病史的抽菸者,不被鼓勵繼續抽菸,但是若要戒菸,必須仔細觀察其憂鬱的症狀。抗憂鬱劑bupropion (Wellbutrin)可以用來幫助戒菸(商品名為Zyban)。焦慮:慢性憂鬱症常會伴隨著焦慮。多於96%的憂鬱症病人,同時有焦慮的經驗。多於三分之二的強迫症、焦慮患者,同時也罹患憂鬱症。失眠與睡眠失調:睡眠異常是造成憂鬱的重要原因,有超過90%的憂鬱患者也有失眠的問題。壓力和憂鬱是主要造成失眠的原因,失眠也會增加腦部荷爾蒙的活性,造成情緒上的問題。雖然適度調整生活作息有助於改善心情,持續的失眠將可能發展成情緒失調。研究發現,早期失眠的治療,有助於預防精神病的發生。參考網址:http://healthguide.howstuffworks.com/depression-in-depth1.htm http://healthguide.howstuffworks.com/depression-in-depth2.htm http://www.ohayoo.com.tw/chang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