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win_in wrote:當她當初在新加坡離婚之後,他不甘心為什麼父母親生下她。...(恕刪) 最討厭聽到這種說法. 他父母要是不生下他, 他連抱怨的機會都沒有.不想來到這個世界? 沒來過怎麼會知道想不想來? 真正不想留在這世界的.... 才不會在這裡唉說他父母幹麻把他生下來.
每個年齡時段的想法都會不一樣,別用現在的年齡去思考未來的事。多多請教長輩及父母,尊重(自己當了父母後,才了解這2字)他們的經歷,來思考自己的人生規劃。以我自身為例,20歲時,我是老大,家中4兄弟,所以認為以後不想生小孩,照顧小孩很累,所以對小毛頭很反感,連碰都不想碰。只想將來要當個頂客一族,過努力賺錢、用力花錢、追求自我。30歲時,有車,有正妹老婆、有工作,有房貸。每天打魔獸、玩剛蛋、抱老婆、逛大街...愜意的很。同事、朋友的小孩連碰都不想碰,還說教別人: 別只會玩笑著的小孩、哭了就交回父母,這是不負責的態度!!所以老婆覺得我是不喜歡小孩的,那她也樂得輕鬆,只有聲明:別以後老了生不出來,用這理由找小三...我倆就這樣爽爽過 10年了。但是,年紀快到40時,你會發現你的心態也許會改變,或許是經濟能力提升了(覺得你的種是優秀的,該留下來)、你參加了幾場長輩的喪禮(只剩白髮一人的辛酸)、你已無法插入朋友的話題(忙著研究基測)、父母老了想要含飴弄孫(向隔壁鄰居炫耀)、老婆下最後通牒35歲後就是高齡產婦,要確定是否當頂客族(也把存款轉到她名下)。或許我的心態是不想被別人(尤其是醫生)認為"不行",所以採隨緣的方式...結果就隨緣到的一個"小毛頭"=> 老婆是最高興: 母性的天性與終於不會被長輩貼上"不能生"這關愛眼神。所以別用自己的角度來思考人生,該用家庭的共議來規劃未來。40歲了,也當了幾年了老爸,發現感性點降的好低,了解學習不只是學業、事業上的收穫,還包含著付出的感動,感動"父母"的偉大與重要。對自己小孩付出關愛時,也感受到當初父母對自己的付出。父母的保鮮期只有12年,在這12年內,小孩會對你真誠地喊出"爸爸"而且認為"爸爸真偉大",所以你只要真誠用高尚的品德的對待他(不需用豐富的物質滿足他),他也會用高尚真誠的品德來面對你與這社會(不用擔心"好"人會被22K所擊倒;未來的機會是等,準備"好"的人)。將來50,我自己要求應該要有能力可以當個國/高中老師,好好指導他考試技巧與技職能力60歲時,當個朋友,分享騎車、追女友的經驗、DIY興趣、閒扯蛋的能力。所以這也讓現在的40的我有了未來更努力的人生計劃,而不只是30前的自我目標。最後,小孩真的是面鏡子,可以真誠的照出你的缺點。當你發現小孩不好的舉止時,自我反省,這就是我的行為。一旦自我學習修正後,在事業與人際關係,一定會有所幫助!!還有,小孩會影響我的快活人生嗎??不!!,只要你改變想法,把自我快活的人生,變為我倆的快活人生,犧牲一些自我時間、換得兩人歡笑的回憶。現在我3歲的兒子就很高興我每天把他放在重機前的油箱上,每天"慢慢"的載他去上學。我犧牲了獨跑得快意,卻換得兩人開心的時光(當然也是可以獨跑,只是要跟老婆再三約法,跑慢點,會平安回來吃飯)。由樓主的圖像,想必也是重機一族,分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