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剛好我是個同性戀, 將來考慮同性婚姻, 合法擁有自己的小孩,所以想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看完大部份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發現多數的著眼點都是同志議題的老梗,老梗的好處就在於揭露多數人無法突破的迷思,或著觸及到人類社會最古老的原始議題...所以這棟大樓的貢獻絕對是相當精彩的 樓主的問題很好, 正是當下熱門議題,只是問題可以這樣看必須先理清同性/異性婚姻的異同性首先, 家庭的功能上, 成員必須負起身為成人 家庭支柱的神聖責任,要彼此能夠建立對等的認知並以此為據負責,那不管是同性婚姻跟異性婚姻這點都一樣比如經濟來源 教育責任 家務分擔但就生物性的交互作用來說, 確實會有差異比如說男同性婚姻中缺乏女性角色,男性天生不如女性容易體察情感流動 洞悉人心 (大腦差異)(當然這是一般而言 不能一概而論)這樣的功能缺乏就會讓我對於自己如何照顧不滿一歲的小孩感到憂心,(小孩哭是餓還是身體不舒服... 沒有雷達可以知道 = =)不過話說回來也許可以請保姆 或著大部份人都把小孩丟給爸媽帶或著日後有各種情感原型的滿足問題 (這些還可以繼續深論..)但這樣的差異仍不是真正的大問題,反而提供了多元養育孩童的環境而這些環境養育出來的小孩 又會跟社會自然的謀和形成一種協調的動平衡真正的問題 不在於差異 (差異 充其量只是個話題), 而在於異樣的衡量眼光以及各種不友善的氛圍假如你在吃麵 別人一直在旁邊看你行注目禮 你還吃得下去嗎?!(我心裡是很堅強可以練到旁若無人啦)但假如你要吃麵對方不准你吃 還追著你打揚言你做這種事情是天理不容...或著說溫室效應都是你吃麵造成的(他自己吃就不會...)那還真是無言但這確實就是目前同性戀公民往往要面對的生存壓力入圍 8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 性福拉警報 The Kids Are All Right剛好搭上同志婚姻的時尚議題從同性婚姻的模式中 去詮釋探討家庭的核心本質可以看得出來 家庭內部的"主題" 圍繞著 情感 教養 責任 (與多數家庭無異)但是家庭中的青少年男性困窘不合理的社交狀況就是輕描淡寫的表現出多數社會 對於同志議題進程落後的 "問題"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雖然lag還是要來貼一下文章XDlady gaga 替同志發聲: 歐巴麻~中間吼的那一段還真有power!(2分開始)http://www.youtube.com/watch?v=KWCNjmPHpFc&feature=mh_lolz&list=FLC_qOGCfS6Xo反諷文:禁止同志婚姻:七個「堅不可摧」的理由http://www.youtube.com/watch?v=Wf5rhojrzRg&feature=related
ladykaka wrote:關於這個問題,請尋求...(恕刪) 不齒是不是嚴重了點...對周遭同志個人絕對不會排斥(當然如果對方對我有意另當別論...在路上遇到也同志情侶也不會用鄙視或歧視眼光看待但是要論婚姻就無法接受!同志可以經過一些配套方案享有一般夫妻的"權利"及福利比如有網友提到的稅收不同等等但絕對不是以"婚姻"的名義婚姻自古以來就是異性間的儀式!
david210 wrote:不齒是不是嚴重了點....(恕刪) 用不齒這二個字我也覺得嚴重了點不過,我還是會尊重他的想法對於那些因為反同或是恐同的人我反而想瞭解如果有一天他的子女是同志時她們的想法即作為會是?我有個一個住在台南的朋友非常純樸的農村家庭因為本身是同志所以曾經幾度試探家人的接受度但得到的不外乎是丟臉/不要臉/變態等反應後來他決定離開家裡道台北工作因為家人很尊重他的隱私所以他把一些同志書籍自以為安全的藏在床下有一次在返家的時候他在那一箱書籍裡發現他母親留的一張紙條寫上“心照不宣”我想這是一個母親害怕孩子及其他家人受傷的無奈做法如果今天你發現你深愛的孩子是同志時你會怎麼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