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周遭有重男輕女這麼誇張嗎!


路人甲㊣ wrote:
將來我生兒子女兒都跟我姓, 這點就太有用了.


幫你祈禱 希望你將來不要只生女兒喔,

不然 以後都沒人跟你姓, 豈不......

或者將來兒子,甚至孫子,都不要發生只生女兒的事喔,

以免 以後沒人跟你姓喔...
Irene1058 wrote:
幫你祈禱 希望你將來不要只生女兒喔,
不然 以後都沒人跟你姓, 豈不......
或者將來兒子,甚至孫子,都不要發生只生女兒的事喔,
以免 以後沒人跟你姓喔...

再怎麼說也好過現在就沒人, 以後也不會有, 跟你姓吧?(如果你是女生)

Irene1058 wrote:
幫你祈禱 希望你將來不要只生女兒喔,

不然 以後都沒人跟你姓, 豈不......

或者將來兒子,甚至孫子,都不要發生只生女兒的事喔,

以免 以後沒人跟你姓喔...



生女兒真是虧大了
以後女兒生的小孩都跟夫家的姓
自己的姓就這麼消失了
真的!生女兒真是沒用

路人甲㊣ wrote:
再怎麼說也好過現在就沒人跟你姓吧?

你怎麼知道孩子沒人跟媽媽姓?
現在法律允許孩子可從父姓或母姓
並不是因為我生女兒就護衛女兒

當初我還擔心會不會只生女兒前夫家會不高興

結果認為女兒比較好反而是他們家人這樣認為疼他們孫女疼得跟什麼一樣


我會反駁你嘛....單純只是因為我自己也是別人家的女兒

想必以後閣下的太太女兒一定會活得辛苦

你這種思想的男人還是不要糟蹋別人女兒,孤單一生吧


題外話,我的外公外婆是母系社會,兒女都跟媽媽姓

這麼說來我外婆是不是該說生男生沒用阿
vu84vu wrote:
你怎麼知道孩子沒人跟媽媽姓?
現在法律允許孩子可從父姓或母姓

這我當然知道啊, 不用說現在法律上可以, 早在小學時就有同學說他是跟媽媽姓. 你拿少數的例外是能有什麼代表性?再說這也沒什麼好說嘴的, 因為很可能是嫁了個沒出息的男人, 才會同意自己的小孩從母姓.(請注意我只是說很可能, 別再提少數的例外了.)

路人甲㊣ wrote:
再怎麼說也好過現在就沒人, 以後也不會有, 跟你姓吧?(


是 我是女生沒錯,

對於我來說姓氏只是符號而已,

講句實話姓氏傳承的意義 ,並沒有大過粒線體啦,

只有死抱著傳統的人, 才會被姓氏所迷惑..
小卡爾 wrote:
題外話,我的外公外婆是母系社會,兒女都跟媽媽姓
這麼說來我外婆是不是該說生男生沒用阿

當然可以啊.社會文化不同, 正常得很.
路跑一哥 wrote:
這數據本王當然有看到,問題是,3.4胎性別比異常,頂多只能解釋某些人希望.計劃生命中有個男嬰,如此罷了,但這是不是重男輕女?本王覺得這是彼此認定上的不同

有人認為刻意生了個男的就是重男輕女

而本王覺得,除非對方生了男的之後,開始對之前所生的女兒不好,任何資源都投資在男孩子身上,女孩子分到很少.隨便就好.甚至如你上面所說的,自幼偏頗.忽視.欺凌.打壓,本王才會覺得是重男輕女,否則本王只會把它認定為計劃生育

本王前面也說了,真的重男輕女,以目前醫療的發達.便利,1.2胎是女的就可以墮了,不會把她生下來,如果等到3.4胎才開始篩選,那只能代表對方希望生命中能有個男嬰,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會對前面所生的女兒不好,本王不解的是,夫妻有了女兒後,想要一個男嬰,竟然要被旁人貼上重男輕女的標籤,這就好像婚後刻意選擇不生的人,被貼上一個不想負責任.魯蛇一樣

所以,這數據本王頂多只能接受它是重男,至於會不會輕女,就如Yunalesca所說的一樣,這只有當事人心理清楚,本王認為不需多作猜測


對於您的觀點我也有同感。
確實,計畫生育與重男輕女可能有些交集的模糊地帶,但不能表示相等。
如您所言"選擇不生的人,被貼上一個不想負責任.魯蛇一樣"。
像是vu84vu大姊強調的"在公式以外時,會錯愕會以為自己做錯什麼,其實只是被傳統僵化的設定給框住了"就做出很智慧的解釋。
非黑即白的邏輯,只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譬如我本身是個不婚主義,或許只是個人對於婚姻這套制度與其定義的見解與主流社會不同,但也有過被貼上類似"遊戲人間、幼稚、不負責任"標籤的經驗。
有趣的是,貼這些標籤的人往往對於我認識很淺,甚至沒有甚麼交集與相處,在不理解的情況之下就做出了判斷。

扯遠了。

但是我也以為,既然統計數據遠超過自然選擇的比率105至107之間,清楚說明"隨著胎次越多,女嬰被人為篩選掉。"這個事實後。
我們探討這個現象背後的成因,是有必要性的。
計畫生育如果到嚴重影響自然選擇的性別比率時,背後肯定有重要的因素存在,因為自然選擇的狀況下男嬰的比率本就較高,但是隨著胎次增加,比率反倒不減反增,單純以計畫生育的角度已不能造成這樣的差距,由於第一胎本就男多女少,若假設計畫生育想要有男孩、女孩的家庭數相近。那麼二、三胎反倒是應該比率縮小才是,甚至會小於自然選擇的比率,這樣才能夠取得平衡,但事實上卻是相反的。

自然,數據雖然直白地反映了現狀,而隨著解釋者觀點、角度的差異,也可以讓我們看到更多的面向。

vu84vu wrote:
你年紀輕輕,又能以男性角度客觀地、條理分明地分析其中的差異
您的智慧讓人很佩服讚


"公式以外"這詞,是閱讀蔣勳的書看到的,這詞用得真好...

蔣勳認為「任何一種倫理的分類,就像是一道公式,很多人其實是在公式之外,可是因為這是『公認』的公式,大家不敢去質疑它,所以許多看起來沒有問題的倫理都有很大的問題」


謝謝您的誇獎與分享。

如同Albert Einstein的名言:常識表示的是一個人到十八歲為止所累積的各種偏見。
而他也曾說"打破人的偏見比崩解一個原子更難。"

每個時代有屬於自己時代的主流價值,有部分是智慧所積累,經過時間去蕪存菁的。自然也有部分是由各式偏見堆砌而成的。
當下的人能做到的只是盡自己的能力增加智慧、拔除偏見,讓下個世代的人有更優良的發展環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著陰暗一面,同樣的,每個人內心也有著光明一面,人沒可能是純粹的惡或者善,因為人就是這
富 哥 wrote:
對於您的觀點我也有...(恕刪)




文學涵養頗深...

關於不婚主義,最近看到一篇文章
不婚生子的反骨女人
http://www.frontier.org.tw/bongchhi/archives/27049
用"反骨"來稱呼不婚,似乎太過了些
婚與不婚都是個人的自由選擇

不婚主義目前在台灣社會還不是"理所當然"的選項
其實不是離經叛道,只是我們的選擇太少
也許二三十年後,不婚也能廣為大家所接受
如同法國一樣...


法國在1999年創出了在「婚姻」和「同居」以外的第三種伴侶立法PACS,這個型式也創新了另一種家庭模式。這個全新的伴侶制度可說是與傳統的婚姻家庭並行,以兩人生活組織在法律上被國家認可共存。不婚同居已經是多年來的社會普遍現象,這連帶出法國社會的新生兒中,有高達超過半數以上的非婚子女。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