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每次有人希望你提出點"事證"
就剛好這樣剛好,你都會找理由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
----------------------------------------------------------------------------
這個好笑說
我老婆最近也是要我出點力氣
我"就剛好這樣剛好,都會找理由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

dougmichelle2001 wrote:
只是強調自己賺錢的部分,
用視網膜效應來放大自己的"收入"
就像是以前很紅的股票名嘴- (從來不說自己虧多少)
投資這東西,
就連巴非特都知道會賺必有虧損,
如果你真這麼利害,我想巴老頭絕對會專程搭飛機來"請"你
dougmichelle2001 wrote:
你不追究這個責任,僅僅代表你評估後認為"追究不划算"而已~
dougmichelle2001 wrote:
你錯了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賽局"模型
心理學上來看,
每個人對於事物衡量的"均衡點"都有認知上的差異,
這邊多數人掉了10元恐怕根本不會去撿,但是掉了1000元多數人都會撿起來,
為什麼?
都一樣是"損失",
人類為什麼有不同的選擇性?
答案很簡單- "心理價值評估法則"
對某些人而言,
幾萬元的車禍損失,會選擇放棄追究!
若自己要花時間去追究,
可能要付出超過"一萬元"的心力,
或者要花很多時間,或者打官司更花錢,
或者對方名下根本沒有不動產可以扣押...(諸如此類)
這只不過是個人在賽局上取得一個均衡而已,
你不追究這個責任,僅僅代表你評估後認為"追究不划算"而已~...(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