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不難,算好日子一槍中出就解決了,
但教養才是最重要的...
還沒出生前的胎教就要花錢?
更遑論奶粉、尿布、玩具、學步車、嬰兒床、嬰兒椅、保母費、保險...
車不夠大還要換車,再來就是學費、補習費、出去玩的錢、捅簍子時的錢...
這段時間想換車、換房、炒房、旅遊、投資...每個決定要不要再多考慮?
將來孩子買車、買房的頭款要不要幫忙出?
如果小孩"只"讀到大學,那大概能開始賺錢就是22歲,男生要再加一年當兵,也就是23,
樓主37了,假設明年生,到小孩能自主就已經59、60了,
這段時間就是一直花錢一直花錢,
你要保證你的獲利能力,公司不能倒,還要有心力能教好他,
那看完上面那些花費後...你什麼時候才能存你的棺材本?
生小孩的一個效益是人際關係與老年後生存意義的投資。人在年輕的時候不太需要去考慮人際關係跟生存意義的問題,一來年輕人總是很容易交到朋友,二來親人大多處於青壯年紀,這些都可以確保人的存在感,講的白一點,你是很多人的朋友,很多人是你的朋友;你是很多人的親人,很多人也是你的親人。我們在與這些人的互動當中確立我們的存在,我們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認識人生。
隨著年紀慢慢長大,人就不再那麼容易交到朋友了,因為那種熱情終究會慢慢消退;50歲之後,先天所擁有的親人也越來越少了。畢竟長輩的會逐漸凋零,同輩的慢慢變成老頭子老奶奶,脾氣變得固執,相處模式也變得固定而乏味。這個時候,有下一代的價值慢慢就會彰顯出來,下一代還會再生下一代,你除了是某人的父母之外,你還有機會成為某人的爺爺奶奶,他們會有朋友同學,你會有機會聽到你的孫子跟他的朋友介紹起你,叫你一聲爺爺奶奶好,雖然你慢慢老朽,不過只要你有兒孫輩,他們記憶中總有你的一個位置,而這些互動,是老年人確立自己存在感的重要依據。
說真的,等到了六七十歲,還能真誠熱情擁抱你的人,大概只有自己的孫子吧。
如果現在沒生個一兒半女的,以上所述的種種就沒機會存在了。除非是名人,否則年老後大概沒什麼人心裡會為你留任何位置,這樣是不是有點悲哀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