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貧窮夫妻百事哀?????

本以為此篇已下沈了,沒想到還是有許多網大們持續的發表,小弟在此感謝各位的看法及意見。

上來發表的網大們都有抱持著正反兩面的看法,沒有誰對誰錯每個人都有獨到的見解,小弟受教了。

感情的事,對我來說沒有對與錯,我想我還是暫時持續和她溝通,雖然我本身身上沒有任何的負債也有房有車,租房子是為了"假設"有婆媳問題(雖然現在沒有)避免意外(預防勝於治療),現在最重要的一點好好努力賺錢,讓她看到我的努力自然就會開花結果的。
反正兩個人的收入六萬多到底夠不夠.....

時間會證明一切...



感情婚姻就像是做生意一樣,

你有多少存款就是你有多少可用的週轉金,

簡樸生活的確可以過一天....但也是算一天...



算的是什麼時候為錢而吵,

什麼時候為錢分手或是離婚......




不過如果能找到一個肯跟你刻苦耐勞過一生的伴侶的話那可真的要好好珍惜,

不管是拼命工作,或者想盡任何辦法,

都要提升自己的收入阿!



別像不才一樣...

雖然從失敗後再度小小的站起來,

但是已經....

沒有時間陪女生到處玩,

沒有時間不去想事業上的問題,

沒有時間再去想有無結婚的可能....



煩不成眠的深夜,害怕清晨的黎明。
這句成語不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嗎?
"賤"這個字可不能省略。
窮就是伴隨著賤,
沒錢跟人家談什麼尊嚴

所以囉,嫁給有尊嚴的有錢男人
比嫁給沒錢的賤男人好多了不是
自己要認真賺錢
多用用大腦
股票 房產 跟會 創業
想辦法讓自己有錢
別讓人看扁了

funkingchang wrote:
窮就是伴隨著賤,
沒錢跟人家談什麼尊嚴
(恕刪)


尊嚴是自我的要求

難道沒錢就要放棄尊嚴到處屈膝哈腰嗎?

尊嚴是人格,是代表自立、執著、堅持

沒有尊嚴的人怎麼得到別人的尊重?

貧賤的意思應該是貧困、地位低的意思

原著元稹 遣悲懷

之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之二
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之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念糟糠妻在他最辛苦的時候無怨無悔的照顧他

當飛黃騰達卻不能共同享福

很明顯是形容沒錢不是沒尊嚴


我和我男友2個加起來大概9萬,都覺得就算結婚也不敢生小孩.
6萬多養一個家真的有點辛苦.
往後當家裡有了小朋友,也是一大筆開銷.或許媽媽還得在家帶小孩.
當然沒錢有沒錢的過法,但是如果是我,應該也沒安全感吧!

貧窮夫妻百事哀 是真的..
我自己也到了適婚年齡

買房家裡出一半, 目前還有貸款300多

如果處理掉基金股票可以還一半左右

跟女有兩人月收入10萬

但是對於未來如果結婚生小孩

女友到時離職, 只剩我一份收入

我也很沒信心維持住家庭經濟

生活開銷應該夠用

但是任何一筆緊急資需求就會有困難

或者也不太可能出國旅遊

父母方面倒是已經經濟自由

我跟女友都可以省下孝親費

有時候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太沒種過真正的獨立日子...

shoppingsu wrote:
我和我男友2個加起來...(恕刪)

9萬還不夠
真好奇你們的花費明細

花錢容易存錢難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
表面上看來皆不是經國大事
然而,實質上是興家繁國之基業。
正是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

以下為全文
【明慧網二零零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北宋傑出史學家司馬光,進士出身,屢官天章閣侍兼侍講、御史中丞、尚書左僕射,後追封為溫國公。由他編著的《資治通鑑》是我國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

在司馬光的一生中,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史料記載,司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他在《答劉蒙書》中說自己“視地而後敢行,頓足而後敢立”。為了完成《資治通鑑》這部歷史巨著,他不但找來范祖禹、劉恕、劉斂當助手,還要自己的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非常生氣,認真地傳授了他愛護書籍的經驗與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乾淨,墊上桌布;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一頁。他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一些本錢,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

為了實現著書立說治國鑑戒的理想,他15年始終不懈,經常抱病工作。他的親朋好友勸他“宜少節煩勞”,他回答說:“先王曰,死生命也。”這種置生死於不顧的工作、生活作風,使他的兒子深受啟迪。

在生活方面,司馬光節儉純樸,“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靡,極力提倡節儉樸實。

在文中他明確指出:

其一,不滿於奢靡陋習。他說,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說,近幾年來,風俗頹弊,講排場,擺闊氣,當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農夫也腳上穿著絲鞋。為了酬賓會友“常數月營聚”,大操大辦。他非常痛惡這種糜爛陋習,為此,他慨嘆道:“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其二,提倡節儉美德。司馬光讚揚了宋真宗、仁宗時李亢、魯宗道和張文節等官員的儉約作風,並為兒子援引張文節的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告誡兒子這句至理名言是“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接著,他又援引春秋時魯國大夫御孫說的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接著,他對道德和儉約的關係作了辯證而詳盡的解釋。他說:“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反之,“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其三,教子力戒奢侈以齊家。司馬光為了教育兒子警惕奢侈的禍害,常常詳細列舉史事以為鑑戒。他曾對兒子說過:西晉時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祟“以奢糜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準生活豪侈冠於一時,“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表面上看來皆不是經國大事,然而,實質上是興家繁國之基業。正是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警句,已成為世人傳誦的名言。在司馬光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譽於後世。

幸福遙遠 wrote:
9萬還不夠真好奇你們...(恕刪)


訓儉示康嘛,對吧
我前兩天才讀過
也很有感觸
一千年來環境變化,人心還是沒有多大變化
這篇是用來惕厲自己
有錢也不要亂花
並不是教人不要賺錢困頓於貧苦的日子。

六萬、九萬,在台北要養小孩
除非已經自有房可住
klaussshoestring wrote:
訓儉示康嘛,對吧我前...(恕刪)

不認同
六萬、九萬,在台北要養小孩除非已經自有房可住(不然不可能夠用 是這樣的意思吧?

不過如果照這樣來說
我不曉得我們家那些房客怎麼活下來的
有些雙方薪水甚至連4萬都沒有

至於明細我就不方便去過問啦...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