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直銷洗腦 - 獻給所有急著想幫助身旁親友認清事實的人

愈看愈好奇

iitsunny Chen wrote:
"如果要購買"多層次傳銷"的產品,或想加入,自己要做足功課,有很多的地雷與陷阱,自己沒辦法發掘,要靠別人,與能靠運氣,我建議還是要仔細了解!"


這個倒是同意,就像賣產品嘛,認真賣的人當然就有機會賺比較多,是這個意思囉?
就和選股一樣嘛,自已做功課先
還失敗了就是自已不認真或是功課做不足了。

iitsunny Chen wrote:
2.的確是能賺大錢,這是沒問題的


同意,畢竟真的有藍鑽級等等的超高位階及表揚大會,所以應該是有人賺大錢。
不遇就我觀察下來
大部份賺大錢的高階人員
基本上都有原本的「工作環境」
而這個副業不小心幹到比本業還優了這樣吧


iitsunny Chen wrote:
1."傳銷產業總產值及事業營業規模:100年334家多層次傳銷事業之營業總額新臺幣(下同)654.30億元"
一個年營業額有654.3億元的行業,怎可能沒人賺到錢


這個倒是不錯的數據提供,原來立案的有334家之多,而且總營業產額達654.3億。我猜安x體系的部份應該已佔了一半去了才是。
如果平均分掉的話,那平均每家的營業額達2億之多也…哇塞!
不用幫員工付勞健保
員工幫公司賣產品,公司本身就可獲利外
發票也不知道開到哪裡去,也沒有營業稅的問題。
他們的多層次還能讓高層抽傭,這對上面的人來說跟本是躺著賺啊!
當然,我們知道,公司成立的資金及產品研發成本是很高昂,而且不方便透露的。
這些就不跟下線計較了
啊不對
加入就是都一同叫資方了
只是不清楚這種資方是不是含有所謂的「公司股權」,可以「每年營餘配紅利」等等的
不是公司的股東叫資方…或許是這個產業才有吧,學到了一課。

營業額之達成是以銷售論,所以這是表示這個產業不論賣保養、醫療、生技、化粧、美容、保健的「產品」,在100年,達成了這麼高的營業額,這真的是不容小看
原來這麼多衛生署沒過的保健食品及加持過的水和海洋深層泥竟然能賣這麼高的額度,看來是衛生署的官員眼光太差了,不懂這些產品的優勢及價值和潛在市場的效益。

我們知道不開架上銷售,是為了讓使用者更便宜買到你們的產品,絕不是因為產品不具競爭力或是沒通過政府核可,我們懂。


iitsunny Chen wrote:
一個年營業額有654.3億元的行業,怎可能沒人賺到錢


一定有的啊,這是不爭的事實,只是這也就是八二法則,適者生存,怨不得別人。


iitsunny Chen wrote:
2."100年曾領取佣(獎)金之參加人計79.6萬人,占參加人總數31.43%;100年平均每人獲得佣(獎)金3萬零9元,"
請自己試算,一年共有多少佣金在這市場上,我不去臆測到底集中在多少比例的人身上,但肯定有不少人,年薪是仟萬的


79.6萬佔總人數31.43%,所以總人數有2,532,612人,這的確是很嚇人的一個數字,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一個在做多層次傳銷(不論正、副、兼都算),又學到了一課。
100年平均每人賺得佣金為30000元,所以就是總領獎金的796,000的人,乘以每個人均領30,009,得到傭金總額為23,880,000,000元(二百三十八億八千萬元?)這的確是很大的數字,光佣金的往來就有這個數字了…

以上為讓人為之亮眼的地方
版友說要我們算,我就真的反推了一下= =

若把這個「二百三十八億八千萬」除以總投入人數 二百五十三萬二千六百一十二人的話,該年度每個人獲得的均傭金為9,429元,是這樣算嗎?這樣算的話,那之前月2000的好像還比較高也…

不,因為不認真的人沒飯吃,所以只有其中的三成的人能拿佣金
所以一年的佣金三萬……很多?不覺得…
不,我又錯了,這和國民年均中夾帶M型化的關係一樣,總有些「特別高」的人拉高了平均值
所以朋友們可以透過這個數字來算一下
這麼大一塊餅,這麼大一個市場,可是佣金結構卻是比更加M型的東西
而且是以金字塔型去架構出來的
自已用「等比級數」去反推一下就大略知道了
這個合理不合理,看投入者自已的想法了

啊,對不起,我忘了
請進入這31.43%,再來討論佣金合不合理
不要去當一毛佣金都沒拿到的另外68.57%的1,736,865人,付了錢卻一毛都沒拿到的呆子

啊,失言了
不是呆子
而是認清自已
懷抱感恩之心
要讓自已更努力,去擠進那31%中
然後「貢獻更多的佣金給引領你進來,帶你認識自已,造夢讓你闖」的人。



另外,別再拿3C問了吧
東西吃完就拉掉了
用完就抹掉了
沒效就再買啊!
出問題是你體質差啊!
不然就換另一種試試唄!
3C產品?壞了誰保固保修?
退貨怎麼辨?又不能處理…
而且市面上到處都有的東西
難不成我要賣你露米雅五代加掛安卓7.1聲道嗎?

而且我就是要造東西讓你去賣了
我還去批個低毛利高客服高故障連我自已都不懂也說明不了的東西?
我又不是PM!
這樣搞的話
那我不如去當個盤商經銷商就好了
我還搞什麼多層次傳銷啊,真是…
賣這種砸自已腳的東西
比賣瀘水器的還杯具
別鬧了

gaiz27 wrote:
愈看愈好奇這個倒是同...(恕刪)


您有認真的看數字,請您仔細閱讀下列新聞稿,這些數字是來自於官方的統計報表,
http://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6&docid=12365

這是很有趣的議題,這麼多的人,數百億的營業額與交易行為,這些還是有開發票的事業 所統計下來的結果

那些沒開發票的呢?

如果能充分並理性討論 "多層次傳銷事業" 這項專題,我想,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JPSwellfish wrote:
感覺你很誠懇在回答論...(恕刪)


謝謝您的回覆 :D

在此說聲抱歉 因為我看亞利安大大似乎想表達的重點是在以下這幾點

應該告知風險的問題
勞健保的問題
激勵大會是否該提及收入低的部份
以及業務訓練和活動.講座的目的 等 相關問題


所以我才針對這幾個問題回應

最後我說的那四個問題的意思是說

假設以上他所提出的問題都有做告知了
那是不是他就願意接受或參與 職銷或者多層次傳銷 @@


因為根據我業務的經驗...
有些人並不是真的對於他們不明白的問題在做反抗

當然"真實的問題不見的他有說出來" 但也有人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舉例說 如果當過業務的人
可能會遇到客戶說 : 這產品不錯 不過太貴了...(但不一定是真的原因 或許只是假藉的推辭)

這時候有種銷售技巧 可以試探這個人說法的真實度 如下..

那所以說... "如果這個可以賣你便宜一點 你就會買囉 ? "

假如客人真的是因為太貴 他有可能就會跟你明確的說 "是阿 可以便宜嗎?"

如果"太貴"只是客人假藉的推辭 那他會再找其他的理由來推託 或是會有被戳破謊言一般的反應




我在最後的NO句 有說明 回答NO的原因

1.可能並不是你真的想問的問題 (就如同我舉的例子 原因可能不是太貴 但是什麼我不清楚@@)
2.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有少部分的人會是這樣的...)


可能沒有表達清楚 很抱歉 @@



iitsunny Chen wrote:
您有認真的看數字,請...(恕刪)


發票的事是我個人經驗,因為我買過東西卻沒拿過發票
(我被拉去參加過大會,我也曾被其它產業的拉過,最後不加入只好人情買個一二千的東西)
或許是賣我東西的那位人士自已先屯貨然後轉賣所以沒另開發票吧
果然都是資方呀
中介的資方就沒有給我買東西的收據啦= =
這應該是個案問題,不列入整體產業論

其它的,原來除了我打的數字外,還有更嚇人的有趣事情也(之前依你「節取」的文字做反推而已)

公布資料
「100年底參加人數為235.4萬人,加入傳銷率(即參加傳銷人數占全國總人口數之比率)約10.14%,即平均每百人中有10.14人加入多層次傳銷」

看來我算的沒啥錯

公布資料
「另100年之女性參加人計176.24萬人,占參加人比率69.58% 」

HMM,女生近七成,這倒是滿嚇人的
不過我承認,女生在業務力上面是有很多優勢的,對男的可以撒嬌,對女的可以姐妹,很好用…
這邊正好是二性版,或許這個數據,能讓很多人投入傳直銷取代婚友聯誼社的價值…

公布資料
「傳銷產業總產值及事業營業規模:100年334家多層次傳銷事業之營業總額新臺幣(下同)654.30億元,較99年之608.95億元,增加45.35億元(成長7.45%);其中營業額10億元以上之事業有13家(99年為10家),其營業總額達420.11億元」

所以結論是,334家的608億扣掉這前10億以上的13名,剩下的321家,要去分剩下的188.84億…這樣算下來,更嚴峻啦,果然是個殘酷的狀況啊,我們就不去算,在100年中,有領到佣金的31%人員,是這13家的人,佔了多少的佔比,或是這13家裡面的總體系人員有多少了。

公布資料
「又營業額10億以上之營業家數比例雖僅占整體產業營業家數之3.89%,然其營業額可達整體營業額之64.21%,倘再計入營業額達1億以上之事業,其家數比例占整體產業家數22.15%,營業額卻高達總產值之92.72%,至營業額規模較小之事業,其總營收則未能突破總產值之10%,多層次傳銷產業之市場結構並未有明顯改變。」
不多說,轉PO而已。

公布資料
「100年訂貨參加人計144.30萬人,占參加人總數56.97%;100年曾領取佣(獎)金之參加人計79.6萬人,占參加人總數31.43%」
版友提供無誤。

其它什麼產品結構,行銷通路…等等的,不就和大家看到的一樣,沒啥討論價值(除非冒出版友問的3C來是唄?)


經兩相往來及公布資料後確認
1、得知基本訊息如前發言所述「當然有人「賺大錢」,可是「有一堆人沒賺錢」(謝謝版友提供資料網頁,數據是會說話的),而賺大錢的人賺的是誰的錢?」這比使用者付費的概念還莫名奇妙…公司賺的是自已家人的錢,然後說你們都是老闆,都是資方,然後在吸大家的血汗勞力及金錢?
2、推估I版友可能是藍鑽級以上的高層,或者他是有領到不錯佣金的人。
3、感謝I版友提供資料公佈的部份,本來小弟只是路過看到這個一直被翻起來覺得很煩,沒想到透過這些文字和數據,反倒更確認了很多事情,也對這個產業的結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我個人倒是另外說句話
我對那些「認真賣產品」的人,展現出來的「業務力」,表示敬意。
這些人可能比房仲、車商業代、保險從業的業務員,更多了一份拼勁
因為都受過「夢的激勵」,所以真的是「客戶在哪就去哪」。

我也對那些設計激勵課程的人員表達敬意,因為這些情感因子及自信再造的過程中穿插入「造夢」的計劃,的確在人員訓練上有很大的幫助及對公司的認同感。而小組式的開誠佈公,更有助員工之間的彼此交流,增加對公司的向心力。

其它的
就這樣
有沒有直銷說明會有提供很多食物的
我想去吃

還是怕食物不夠高級不敢提供
端出來就掉漆了

iitsunny Chen wrote:
穩定的雇傭關係 VS...(恕刪)


你真的在鬼打牆
說實在瞎扯一通
直銷業者

貌似誠懇卻永遠是那一套
呵呵
見多了
何以見得?
改天再來談
我想說的,只有下列兩個重點:

1.這真的是一個產業,而且,是服務業來帶動製造業,兩岸三地未來的發展,這產業的產值,不容小看,況且,還在持續增長中!

2."多層次傳銷事業"目前在台灣,相關環境,法令(目前已在立法院),都漸漸齊備,這是一項高效率的商業工具,沒有對錯之分,要不要了解,取決於個人,要不要參與,也是個人的決定,但我認為有義務要提供正確的資訊,而不是未經確認的偏頗流傳!別因自己的不了解,任意剝奪別人的機會,是不道德的!

反正資料已經留下,那就祝大家好運囉!
BYE

iitsunny Chen wrote:
我想說的,只有下列兩...(恕刪)


本來事情就無絕對是非之分

問題是 為何這職業可以搞的像政治、宗教一樣

某個層面上 這樣的信仰能力 遠超過政治 宗教呀XD
iitsunny Chen wrote:
對不起啦!您的回文雖然我很想再回應,但我發現不需要再與您討論了,因為您無法冷靜下來,針對這工具如何來評估,應用並提出看法,這是沒辦法達成理性討論的目的,謝謝您的高見。


你不回也沒差啊~

因為你只是在替你們口中致富的"好工具"做網路行銷罷了~

你看看你講了那麼多,重點仍在畫大餅
1.傳直銷是趨勢
2.加入大有可為

問題現在傳直銷環境就是有問題,

一鍋的老鼠屎只有幾顆稀飯,

你卻把責任全推到新鮮人身上?

沒錯!新鮮人是要自己去了解運作機制,

但是你自己捫心自問!

傳直銷公司辦活動時有告知這些嗎?

為什麼專找大學在學或剛畢業的新鮮人?

活動有告訴他們只有不到0.1%的人是百萬?

有沒有說這0.1%很多是做得久的早期會員,而且本身有原本工作累積的人脈?

有告訴他們加入後的工作不會有任何保障?


都沒有吧!

都是藉著烘抬現場氣氛畫大餅讓人先簽下去,

反正只要不斷有新血加進去,

不管能賣多少總歸是業績,

公司和上線就永遠是賺飽飽的不是嗎?

還好意思大言不慚的說要提供正確資訊?

只提供部分資訊然後未告知風險是更不道德的!


說我不冷靜?

閣下也不見得多誠懇,

對於業界環境爛輕輕帶過,只有不斷強調未來多有可為,

拐來拐去還是傳直銷的話術畫大餅!

要我提評估和應用辦法?

可以呀!貴公司要付我多少錢?

給你參考~最近大陸企業與台商媒合酬庸是15~20%~

給不到這種水準打打嘴砲就好,

用不著跟你認真
Zicken wrote:
在此說聲抱歉 因為我看亞利安大大似乎想表達的重點是在以下這幾點

應該告知風險的問題
勞健保的問題
激勵大會是否該提及收入低的部份
以及業務訓練和活動.講座的目的 等 相關問題


所以我才針對這幾個問題回應

最後我說的那四個問題的意思是說

假設以上他所提出的問題都有做告知了
那是不是他就願意接受或參與 職銷或者多層次傳銷 @@




我平常只做分享~不替特定品牌行銷,

因為我自認目前替台灣農特產品行銷大陸的工作比去做直銷哄人有意義的多~

當然!如果有直銷商做得到我提的,

我不反對用看看其CP值高的產品再分享給朋友,

但是問題在現在哪一家做得到?只要做到其中兩項就好?

老實說我現在洗澡用的沐浴乳就是如新的~

但我不會拿出來推薦,因為這是礙於人情用的。
  • 1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