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跑一哥 wrote:
其實本王看不出這兩...(恕刪)
對呀,的確也不能說有問題,
只是被過度濫用了,過度放大了,
凡事一體兩面,若當事人想清楚了,
狀況就會有所改變
艾莉絲. wrote:
我八年級
從小六開始,我就被逼著去補習班填鴨考試,為了考取中部知名的升學國中"衛道中學"。小學根本沒有教理化,考題裡卻要考理化,等於許多內容都要我們用背的方式去記起來。
後來考不上衛道,我去唸了另一所私立學校:明道。雖然當初念的不痛苦,交了不少朋友,今天看來,也是一項錯誤而且荒謬的決定,可能還影響了人格的發展
在明道的時期號稱"全人發展,發現你自己",實際上卻是每次段考都排紅榜,能排的進紅榜的才是優秀學生,每次必定被班導在班上瘋狂讚揚一番。學校的大門口總是懸掛高中部又有哪個寶貝學生考上的台大醫科,在這間學校,只要成績比較好的,總是備受呵護,可能全年級的老師都會聽過你的名字,其他班上成績不好的同學,似乎就淪為黯淡,一無是處。當三年級要分班進行考試時,又是一番的比較,明爭暗鬥,互相比拚成績跟名次,如今看來,除了讓小孩黃金成長期人格發展出問題外,沒有任何的意義。
我放棄直升選擇外考就是希望能考上升學優秀的台中一中,後來又沒有考上。我高中時曾經在一中附近的補習街排回,為了這件事情很自責自己,覺得自己失敗,看著這所學校,在大街上默默流淚。
我的父母從小就灌輸我要考試考上名校才能出人頭地,從小幫我安排好要考台大法律,未來要當法官,前途好,薪水好。我的父母跟我遇過的老師們,沒有一個負責引導過小孩自己的興趣跟淺力,也沒有人在乎。所以,台灣沒有競爭力,我跟我周圍的一群同學,大學畢業之後,大多也是隨便找份工作餬口,很少人真正知道自己的志向跟熱情,大多是為了父母而讀。
我的想法跟眼界一直到我大三有機會到紐約順便研究留學資訊時才打開,了解到歐美國家的教育文化跟方式跟台灣的升學填鴨主義差了這麼多。
我去參加加拿大留學的講座,留學生主持人告訴我,加拿大的孩子,真的就跟電影裡頭一樣,整個小學幾乎都在玩玩到中學,一直到高中才有所謂的課業壓力。小的時候,他們放了學就是去騎腳踏車,爬山,親近大自然,每天都是這樣過。因為學校周圍市容都很美,我們所謂的世界美景在他們生活周遭就俯仰即是。而人家到真正應該做學問,努力認真念書時,卻海放我們。我們在小學中學的時候,讓自己的小孩那麼痛苦的背誦那些國文,填鴨的方式解那些數學題目,到現在來看大家一樣都會加減乘除,真正的學問是到大學才開始。我們小時候花的那些時間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我的小六老師曾經因為班上大家段考成績太差而翻臉大吼"不要叫我是你們的老師",我的父母曾經因為我數學題目寫不好直接把鉛筆刺進我的手掌虎口,筆心留在裏頭,數年後才開刀拿掉。我因為考不上升學主義的中學跟高中而心情低潮自責不已。我現在來看,這一切時間都是一個人成長最黃金的時期,我們卻把時間跟情緒花在這些事情上面,而歐美的小孩子則是如沐春風的騎著腳踏車培養正常的人格。
在我這一輩子裡,我覺得我的父母都從來不曾引導過我,也不曾給過我正常的教育。我所得到的一切轉機,他們當時都不支持我,也是我自己的堅持,才有機會到紐約。
我常在想如果我生在歐洲或美國的教育思想之下,我現在會做什麼。
我現在在家裡過得很不快樂,我打算自己搬出去台北住,至少擁有獨立而且自主的生活,這跟我的價值觀也比較符合。女朋友卻因為這樣跟我分手,她完全沒有意願跟我搬出去生活,她覺得每天跟家人講話很重要,看不到家人完蛋,每天跟家人在一起,才是孝順。她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涯規劃,也不願意像多數歐美年輕人一樣成年搬出去,有自己的生涯規劃,找到一份有前景的工作,依造自我的意識開創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照著父母的喜好。總之分開了。為什麼大部分正常的西方人可以,台灣人不行搬出去?
子曰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實在大錯特錯。天下不是的父母太多了,否則阿姆也不會在他的MV裡頭告訴他媽媽他要離開她,Kobe在高中畢業就跟Vanesssa結婚,父母反對,他選擇離開離開家裡,開創自己的人生,為自己負責。台灣的父母愚蠢的認為孝親費是理所當然,最好孩子在附近工作每天能見到他,才是正常的人生。孔子以為父母都是對的,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小孩好,實際上亞洲父母只是把小孩當成自己的附屬品。
小孩不是父母未實現志願的延伸品,也不是附屬品;如果沒有錢,只買得起機車,請不要生小孩;如果沒有正常的人格跟思想,請不要生小孩,把你自己的想法加諸在他身上,生下來只是讓他痛苦而已!
...(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