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少子化之我思,誰殺死了我們的小孩

porking wrote:
三個問題:
1.生兒育女就保證可以含飴弄孫安養天年?
2.萬一屆時兒女在異地工作(EX:香港/美國/大陸)無法孝順膝前是否不孝?
萬一屆時兒女收入低而無法給孝親費是否不孝?

不婚不生的機率就是 0 ,這大家應該沒有疑問

閣下第1和第2個問題相關一併回答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自己的家庭教養環境,簡言之是為 門風,因各家庭而異)
生一個扶養你的機率是 40%
生兩個扶養你的機率是 40% 和 40% 的聯集(>40%),而非40%*40%
生三個扶養你的機率是 40% 的三個聯集
雙方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扶養比(雙方父母、祖父母)極端情況,
向上扶養兩代 1(小孩):4(大人),只有向上扶養一代扶養比 1:2
雙方都是雙生子女(假設兄弟姊妹平均分攤),
他們的扶養比降到(極端) 1:2,正常情況 1:1
雙方都是四生子女,他們的扶養比降到 1:1(極端) 2:1(正常)


當然跟子女個性、能力(包括經濟能力)、意願(包括另一半的意願)相關,
更包括我們自己的意願,如果我和小孩差距30歲,
當他們有經濟能力時 25-30 歲,我才 55-60 歲那需要他們來照顧我
我自己恨不得閒雲野鶴,四處旅遊,或和老朋友泡茶下棋登山等等
預備點心力和喘息空間,如果他們願意我們幫他們帶小孩(我們的孫子)

當我 70 歲以上的時候,應該有些大小毛病,體力和思考可能快速衰退
雖然我和內人可能還是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但這把年紀還是怕有什麼意外
如果有孩子、孫子在我身邊,我們可能心裡比較踏實和有家的安全感
所以,在前文愚覺得在這樣少子化的時代,不緊要多生還要早生

如果有小孩都在異地工作前程似錦,我們自己還可以照顧自己的時候
讓他們自由自在的發展,若只有一個小孩
您健康的因素或警訊
將成為孩子痛苦的抉擇
親情、事業二選一,真的很難選擇
這時有兄弟姐妹的小孩
他們的選擇性就比較多一點
通常就會採用經濟學的比較利益法則,
在我的人生經驗裡,除非真的很孝順的
不然收入最差,經濟能力較不好的
通常在兄弟姊妹有形無形的資助(壓力)下
會願意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
而又不會影響正在衝刺事業的兄弟姊妹

如果你 45 歲一後才生個小孩,
當他經濟能力尚未完全自主時,
你已經70歲了,萬一我們自己有個小恙,
都可能讓小孩不僅在學業、工作、經濟上遭受衝擊
當你和小孩差距不超過30歲時,
當小孩在事業上懵懂無知有所岔路時
這時候你可能還沒有退休,
你或許有些人脈、經驗、職場的資源可以移轉
給你的小孩,
雖然不一定是經濟上或實質上的幫助,
不論如何這些有形或無形的助益
對他們或多或少能敲敲邊鼓
人總是現實的,俗語說的沒錯:[人在人情在]
倘若是你退休後,通常都是人走茶涼,
他們需要幫助時,年邁的父母除了金錢外
其他的事務,可能真的也愛莫能助

porking wrote:
3.承擔力問題~
 這個社會/職場對孕婦/小孩並不友善(現況),
 所以當小孩子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哭鬧遭其他乘客白眼

只能選擇承擔,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路真的是人走出來的,人的潛力是可以發揮的
我的前前文已經提到,小弟是過來人,有三個小孩
個人給我的小孩最好的禮物,就是給了他們兄弟姊妹

小弟只舉一個例子,來說明承擔和自我的調整

有一次為了體驗平溪線火車
只為了幼稚園的小朋友說: 要坐火車
我們全家高高興興的坐火車去平溪線,
去的時候還好有座位,不覺有異
回來時候遊客們應該都玩累了,
人也多,車廂裡也擁擠了
從月台到上了火車以後,才覺得大事不妙
沒有人願意把火車位子讓出來外,車廂裡還相當的擁擠
當時孩子還小,出門在外總需要點糧草輜重
小弟的包包裡總共背了5支水壺、尿布、溼紙巾小孩子的換洗衣服
然後我們夫婦倆牽著兩個,手上抱著一個小孩 " 站著 "

看著那些男男女女、年輕男女彼此摟
抱著坐著,假裝閉目養神的睡著(尤其是坐在博愛座)
小弟並不會怪他們沒有愛心或同情心
畢竟大家玩了一天都累了,人之常情
因為這是我的選擇,應該也是我的承擔,何足畏之呢

又不是沒當過兵,背個黃埔大背包站個一個小時算什麼,
兩個還在幼稚園的小孩就比較真,累了就乾脆席地而坐,
下次,我還是一樣喜歡去平溪線旅遊,
但小孩子的感覺很直接,他們也不會想一路站火車到家
經過這次經驗之後,
我們家都盡可能的開車去平溪、十分或其他地方
把火車和大眾運輸工具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這就是所謂的調整,隨機應變,
如果,我們的經濟條件差點,
我們還是會選擇生兩個或三個
只是每個星期旅遊或休閒的方式
可能需要因為經濟上的考量而有所調整
可能選擇在住家附近的公園玩耍、運動或乾脆在家
或天氣熱時去圖書館吹冷氣、看書,
抑或是我們夫婦更需要省吃儉用或爭取多一份收入
盡可能得讓下一代有競爭力,快樂的成長
事到臨頭如果你不去承擔,
不選擇超過自己能力一點點的事情來做
即使簡單的事情,你的選擇還是抱怨和逃避,而
抱怨永遠改變不了現況,
面對未來只有選擇承擔才有改變的機會,
不一定要爭一時,留得青山在,總有一天出頭天
人有差异,先认清楚这一点,会比较释然

回到主题,我只能以两个孩子的父亲身份说,是动力还是压力,看作父母的自己。再好的制度,也不能讨好所有人,跟他们的孩子。

政府?人类社会多少年了,从来没有正确答案,原因第一段就是答案。

浪漫狂狠亦仁亦俠 wrote:
不婚不生的機率就是 0 ,這大家應該沒有疑問

閣下第1和第2個問題相關一併回答
假設其他條件不變(自己的家庭教養環境,簡言之是為 門風,因各家庭而異)
生一個扶養你的機率是 40%
生兩個扶養你的機率是 40% 和 40% 的聯集(>40%),而非40%*40%
生三個扶養你的機率是 40% 的三個聯集
雙方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扶養比(雙方父母、祖父母)極端情況,
向上扶養兩代 1(小孩):4(大人),只有向上扶養一代扶養比 1:2
雙方都是雙生子女(假設兄弟姊妹平均分攤),
他們的扶養比降到(極端) 1:2,正常情況 1:1
雙方都是四生子女,他們的扶養比降到 1:1(極端) 2:1(正常)

事情要看全面
生到罕見疾病孩子或身心障礙孩子也不無可能

婚生就是為了期待孩子扶養自己?
倒不如平時多積功德,老來無恙安詳往生!
vu84vu wrote:
事情要看全面...(恕刪)

三(四五)代同堂,人間至福
個人是認同樓主火神大大對少子化的分析
另外,要看前後文的意思來討論
而不是舉些特例來引喻失意
小弟真的很平凡,只是個通例
沒有閣下說的那些特例情況,
諸如此類的罕病等等可能會發生
懷孕不是要做些篩檢,來低這些問題的機率

絕對沒有發生在尋常百姓家
若真的不幸碰到了,可能不去面對嗎?
遇到了再來處理即可,切勿因噎廢食

不問蒼天問鬼神的因果輪迴
對弟而言,尊敬但不迷信
相信自己,總好過把命運交給別人
台語很奇妙,運命 vs 命運
個人比較欣賞 運命
我倒覺得當大家用錢來橫量生命時
一定生育率驟減
窮的人沒有金錢概念會一直生
而達到一定知識的人
一定會被書裡的知識所綑綁
造成生小孩也用要用那套邏輯來算
這種人多時註定小孩子少啊

七七三 wrote:
我倒覺得當大家用錢來...(恕刪)


以前的人 垃圾吃垃圾大 大家都資源短缺


現在這種環境物質因素極度誘人

人家有 你沒有 怎麼想?


人家小孩可以上補習班 上名貴學校 天天上館子吃好料


你的小孩卻不行



現在小孩的壓力也很大耶 同學背個名牌包包 零用錢隨便花 點卡一買就上千上萬點


窮人家庭的小孩怎辦??

這也會造成小孩子的心理陰影阿
其實人口成長趨緩很重要因素
不在於表象的貧窮線
以台灣目前社會來說...在怎麼窮也能養小孩
養不下去還有各種補助款及社福機構在等著接手(全民買單
真正讓人不想生的是"心靈上"的貧窮線
"如果我的小孩不能過得比我好,為何要生?"
"有小孩後我就不能吃大餐~出國玩~為何要生?"
"如果不能給小孩最好的教育~學很多才藝~為何要生?"
.....
這是人性的一種體現
白話來說就是 回 不 去 了

在各種媒體的推波助瀾下
要回去過簡樸的生活談何容易
人人都想要過得更好...遺憾的是生孩子並不能達成這項目標
這些現象在越文明的社會越是如此
看看一些社福特好國民待遇極優的先進國家
他們的自然出生率一樣不高
其實人口過多對國家並不是好事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僧多了粥就少
提高人民素質並將人口數控制在合宜範圍內才是長久之計
所以許多先進國家人口增長幾乎持平
致力於提高國民水準及控管外國移民素質
如中國老早致力於一胎化、先進國家不斷修正移民法
甚至到未開發國家如非洲宣導節育
再再證明在目前人口爆炸的時代
我們需要的不再是更多的"人"
而是如何讓現有的人過得更好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很實用的文章

有點不想要找老婆了,還是一個人人靜靜的活到老吧。

vu84vu wrote:
婚生就是為了期待孩子扶養自己?
倒不如平時多積功德,老來無恙安詳往生!...

說養小孩是為了讓小孩扶養自己,講這種話的人比那些不生小孩的人,還要不負責任很多

以下是惡質父母典範

養小孩十幾年就要小孩撫養自己幾十年。養小孩時東扣西省,但自己消費就亂花,反正日後責任都推給小孩。

等小孩長大,就把餵那一口飯講成天大的恩德,必須終生以報,小孩給錢老嫌不夠,還到處跟親朋好友搬弄是非

如果不是法律限制,把女兒賣給妓戶,或要求女兒賣身以補助家用,古今中外都很常見。老了希望自己女兒不要結婚,把青春或金錢全用在自己身上,因而惡意干涉女兒婚姻。為了自己養老,犧牲孩子的一生,不是非常殘忍嗎!

當然世界上有很多優質父母,但這樣就是不划算的生意

反觀不生小孩的人,他們必須為自己後半生打算,努力存錢努力做財務規劃,盡可能不要成為任何人的負擔。養貓養狗純粹好玩,不會覺得餵那一口飯是什麼天大恩德,負責多了
第一點我就不認同
我祖父母那代,佃農一輩子沒房子住地主家,生了9個夭折1個,其他全部長大成人
我父母那代,繼續務農後來去台北打工,一輩子租房子,生了7個夭折1個,其他全部長大成人
你說高房價是不生育的原因,我實在不相信
我到寧願相信是現代人自我意識強烈
比較先想到自己,能不吃苦就不吃苦,比較想要自己的自由時間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