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如何走出喪偶傷痛?

嘗試著不同挑戰,做些以前沒有做過的事。
讓自己忙碌而忘卻傷痛。
例如:帶著小孩環島、帶小孩露營、帶小孩去坐熱氣球。
開擴視野、放開手,也許小孩比你勇敢,也更能帶給你勇氣。

祝,順心!
各位好

感謝01各位 對我的鼓勵與心靈開導

走不走得出去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只能說每個人的狀況不同 能想開的事情 能解決的事情真的有限

之前趁著空檔時間 一個人環島 走走我跟老婆一起踏過的地方和沒去過的景點

真的感嘆生命一閃即逝 真的要珍惜當下

曾經的景色賞心悅目 如今的一切卻百感交集

很希望祂能一切安好 不用再掛心兩個孩子 我會看照著的

如今孩子也帶在身邊快一年了 雖然家再也不完整 至少有讓我支撐下去的動力

真的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者想法真的就無法往前走 什麼樣的想法跟做法

會對自己或孩子們最好 自己最清楚 ...

或許自己真的想得比較多 在制喪期間 真的聽了很多 有需要盡管開口

或者 你要怎樣做 怎樣的 但真正能幫你的又有幾個...






紫色雙魚 wrote:
一個人的旅行好像不...(恕刪)

就是這句話.
帶著她的份.繼續生活下去.

我不會說安慰的話.
無法忍受,好好痛哭一場!
醒來繼續努力下去。
neo1209 wrote:


因前些日子 太太...(恕刪)


我也是中年喪偶~真很痛~!
太太去年過世
一年了~到現在我還是走不出來
心中充滿了對她的虧欠跟自責(沒有照顧好她)
我好想我太太
要不是為了小孩子
可能我連這一年都很難撐得下去
認識十五年結婚十六年
她就離開我了
三十幾年的感情
我想我是永遠都忘不了的

老婆~~妳在天上過得好嗎?
要記得常常回來看我跟小孩子~!


唉~~!
我跟版主一樣,我老公今年年初意外往生,是這麼的突然讓人措手不及,他連一句道別的話都沒有,那時的我只能強打起精神為他處理身後一切的事務,哭只能在夜深人靜時分一直淚流不止,親朋好友們的安慰其實都幫不上忙,在人前我不敢掉淚,所有人都說我很堅強,但其它人怎麼可能體會我們的心境,我也不敢在孩子們面前流淚,因為怕他們擔心,放下怎麼可能輕易就放的下
這段路真的只有我們自已可以體會,我現在沒有勇氣去我跟老公去過的地方,甚至我還搬離了我們以前住的房子,一起生活過的環境,每一個街口-每一家店面你都會想起對方,那只會讓自己生活在悲傷痛苦裡,所以我選擇了抽離 。
但抽離也不能代表自已就減少傷痛,我也試著聽從朋友的話出去散心,但這更是一段悲傷的旅程,根本無心再旅遊,每到夜晚悲傷還是不斷侵襲而來,現在真的只能用忙碌來轉移悲傷,同是天涯淪落人,只能說努力堅強的活下去吧!
神明會保佑 神明會保佑 神明會保佑 神明會保佑

neo1209 wrote:
各位好 感謝01各...(恕刪)


放開心好好過日子吧~~你太太也希望版主過快樂的日子
這篇是今年年初,父親過世後一週所寫,在此分享給所有失去親人的朋友。

上週三,老爸走了,拔管後在安寧病房辭世。完全像醫師說的,不會超過六、七天。他的離開,應該說從兩年多前老媽走了到現在,目睹老爸生活上經歷的改變,對於養老這件事,有了新的想法。

(1) 另一半不見得能陪你走到人生終點。
沒有老媽照顧,老爸的飲食起居得全靠自己。所以,配偶是互相照顧,照顧者不是單方面的責任。生死這兩件大事也由不得人,誰會先走都難說。不要當生活白痴,不要想倚靠誰,學會照顧自己是責無旁貸的。

(2) 維持三五好友和興趣,不要生疏後才想要重拾。
人會老,年邁體衰之後,做什麼都容易心有餘力不足。「老人痴呆」、「歲月不饒人」都不是說假的。不要再說什麼等老等空閒,每天做一點都好。朋友也是一樣,有空就聚一聚、聊一聊,一個人站在你面前,看看他的臉色、精神、體態、語氣就知道他過得好不好,要是連見面都難,有目的才相見,那不可能是好朋友,只能算認識。

(3) 養兒育女是福份,但沒有陪伴就什麼都不是。
老弟離世前半年,曾寫下如果成長時期有爸爸陪伴,他會不會比較有責任感?這個答案沒人知道。但我能確定的是,父母沒跟孩子一起生活,就只是提款機,即使孩子沒這麼想。錢沒有那麼萬能,孩子也只能聽從大人安排,但有朝一日他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就像老弟那樣,他會發現家裏少了父親那個象徵權威的身影,正是自己變得唯我獨尊的開始。如果人活著最大的意義真如《露西》說的是為了傳承,那麼為人父、為人母毫無疑問就是傳承者的角色。這不是福份又是什麼呢?老爸雖然沒有陪我們長大,但他和老媽帶大了兩個孫子,在他的人生終點,病塌旁陪他最久的正是姪子,整整七天六夜。

(4) 不要嫌棄工作不好玩,但也不要把工作擺第一。
兩年多來要求老爸每天簡短記錄生活,他也交了2本曰記給我。沒有老伴跟兒子的生活,他很少寫下什麼高興的事。「我很開心」這四個字只出現在他去市場幫人家排水果,因為水果攤老闆看到老爸這個幫手出現也很高興。被需要、覺得自己有用的感覺是快樂的來源之一,工作最能滿足這個需求,所以手邊能做什麼就好好做吧。我很感謝我的父母從不嫌棄工作,他們以身作則,都做到不能動為止。更重要的是,老媽從沒有說工作太累,今天不煮飯;老爸也沒有因此忘記倒垃圾。記憶中不管什麼日子,只要有人說他肚子餓,老媽都接受點餐。以前都沒想過老媽不吃牛肉,為什麼能做出不輸大廚的頂級牛肉麵,有時候不用想太多,專心做好一件事,久了自然能帶出興趣。

(5) 老有所終,來自熟悉的生活圈和良好的人際關係。
年輕時離鄉背景是冒險,充滿樂趣和挑戰。但老了,需要熟悉的人事物圍繞在身邊,即使回憶令人感傷也能安慰人。我並不排斥養老院,但總是住在自家才自在,看到自家人才安心。老弟走後,鄰居紛紛上門致哀,不要以為這會打攪人,除非你是來打探八卦的記者。看到老爸老媽忙著開門說謝謝,他們並不嫌麻煩,尤其是老媽,有人聽她哭訴,她從來不嫌煩,來一個講一遍,講完她也累了,這樣很好睡。

(6) 預立安寧同意書愈早簽愈好。
有備無患,沒有及早跟老爸討論他的後事是一個遺憾,只能從他的日記看到很籠統的一句「你們怎樣辦都好」,問題是我跟老姊就是意見不同呀!

以前總是在假日陪老爸看緯來日本台,他很喜歡看渡邊的一人農業,現在老爸不在了,這台成了我的禁區,再也沒辦法看這台的任何節目。

每當和姊姊聊起老爸,知道他仍活在我們親人朋友記憶中,共同的思念成了我們最大的安慰。想起姪子在加護病房對他昏迷中的爺爺說的幾句話:「爺爺,你要就好起來,不然就像阿嬤跟爸爸那樣爽爽的走。」

(7) 留給後代好個性>好身體>好習慣>好才藝>好多錢
錢,一向是人性試金石。貪,是萬惡根源。引發貪念的往往就是錢。留下錢財,對子孫是福是禍尚難下定論。老爸什麼都沒留,以隨遇而安的天性,住哪裏都行,再不喜歡都能適應。他不貪不求,知足常樂,可惜身體不好,不能回鄉定居。

老爸、老媽、老弟,都為自己的所做所為付出代價,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不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現世報雖然殘酷,但這是真理,種什麼就收什麼。

沒有多陪老爸幾天,終歸是遺憾。中國附醫的窗外是高樓林立,榮總窗外有山林圍繞,但這一切皆與老爸無關,他在病房內,靠呼吸器維生,看到親人才是他最大的安慰。

crazynoter wrote:
這篇是今年年初,父親過世後一週所寫,在此分享給所有失去親人的朋友。
上週三,老爸走了,拔管後在安寧病房辭世。完全像醫師說的,不會超過六、七天。他的離開,應該說從兩年多前老媽走了到現在,目睹老爸生活上經歷的改變,對於養老這件事,有了新的想法。
(1) 另一半不見得能陪你走到人生終點。
沒有老媽照顧,老爸的飲食起居得全靠自己。所以,配偶是互相照顧,照顧者不是單方面的責任。生死這兩件大事也由不得人,誰會先走都難說。不要當生活白痴,不要想倚靠誰,學會照顧自己是責無旁貸的。
(2) 維持三五好友和興趣,不要生疏後才想要重拾。
人會老,年邁體衰之後,做什麼都容易心有餘力不足。「老人痴呆」、「歲月不饒人」都不是說假的。不要再說什麼等老等空閒,每天做一點都好。朋友也是一樣,有空就聚一聚、聊一聊,一個人站在你面前,看看他的臉色、精神、體態、語氣就知道他過得好不好,要是連見面都難,有目的才相見,那不可能是好朋友,只能算認識。
(3) 養兒育女是福份,但沒有陪伴就什麼都不是。
老弟離世前半年,曾寫下如果成長時期有爸爸陪伴,他會不會比較有責任感?這個答案沒人知道。但我能確定的是,父母沒跟孩子一起生活,就只是提款機,即使孩子沒這麼想。錢沒有那麼萬能,孩子也只能聽從大人安排,但有朝一日他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就像老弟那樣,他會發現家裏少了父親那個象徵權威的身影,正是自己變得唯我獨尊的開始。如果人活著最大的意義真如《露西》說的是為了傳承,那麼為人父、為人母毫無疑問就是傳承者的角色。這不是福份又是什麼呢?老爸雖然沒有陪我們長大,但他和老媽帶大了兩個孫子,在他的人生終點,病塌旁陪他最久的正是姪子,整整七天六夜。
(4) 不要嫌棄工作不好玩,但也不要把工作擺第一。
兩年多來要求老爸每天簡短記錄生活,他也交了2本曰記給我。沒有老伴跟兒子的生活,他很少寫下什麼高興的事。「我很開心」這四個字只出現在他去市場幫人家排水果,因為水果攤老闆看到老爸這個幫手出現也很高興。被需要、覺得自己有用的感覺是快樂的來源之一,工作最能滿足這個需求,所以手邊能做什麼就好好做吧。我很感謝我的父母從不嫌棄工作,他們以身作則,都做到不能動為止。更重要的是,老媽從沒有說工作太累,今天不煮飯;老爸也沒有因此忘記倒垃圾。記憶中不管什麼日子,只要有人說他肚子餓,老媽都接受點餐。以前都沒想過老媽不吃牛肉,為什麼能做出不輸大廚的頂級牛肉麵,有時候不用想太多,專心做好一件事,久了自然能帶出興趣。
(5) 老有所終,來自熟悉的生活圈和良好的人際關係。
年輕時離鄉背景是冒險,充滿樂趣和挑戰。但老了,需要熟悉的人事物圍繞在身邊,即使回憶令人感傷也能安慰人。我並不排斥養老院,但總是住在自家才自在,看到自家人才安心。老弟走後,鄰居紛紛上門致哀,不要以為這會打攪人,除非你是來打探八卦的記者。看到老爸老媽忙著開門說謝謝,他們並不嫌麻煩,尤其是老媽,有人聽她哭訴,她從來不嫌煩,來一個講一遍,講完她也累了,這樣很好睡。
(6) 預立安寧同意書愈早簽愈好。
有備無患,沒有及早跟老爸討論他的後事是一個遺憾,只能從他的日記看到很籠統的一句「你們怎樣辦都好」,問題是我跟老姊就是意見不同呀!
以前總是在假日陪老爸看緯來日本台,他很喜歡看渡邊的一人農業,現在老爸不在了,這台成了我的禁區,再也沒辦法看這台的任何節目。
每當和姊姊聊起老爸,知道他仍活在我們親人朋友記憶中,共同的思念成了我們最大的安慰。想起姪子在加護病房對他昏迷中的爺爺說的幾句話:「爺爺,你要就好起來,不然就像阿嬤跟爸爸那樣爽爽的走。」
(7) 留給後代好個性>好身體>好習慣>好才藝>好多錢
錢,一向是人性試金石。貪,是萬惡根源。引發貪念的往往就是錢。留下錢財,對子孫是福是禍尚難下定論。老爸什麼都沒留,以隨遇而安的天性,住哪裏都行,再不喜歡都能適應。他不貪不求,知足常樂,可惜身體不好,不能回鄉定居。
老爸、老媽、老弟,都為自己的所做所為付出代價,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不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現世報雖然殘酷,但這是真理,種什麼就收什麼。
沒有多陪老爸幾天,終歸是遺憾。中國附醫的窗外是高樓林立,榮總窗外有山林圍繞,但這一切皆與老爸無關,他在病房內,靠呼吸器維生,看到親人才是他最大的安慰。


寫得真好。

『以前總是在假日陪老爸看緯來日本台,他很喜歡看渡邊的一人農業,現在老爸不在了,這台成了我的禁區,再也沒辦法看這台的任何節目』,這段話,入木三分。
  • 2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