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元配大老婆的永遠很命苦,當小三永遠被世人唾棄,當小老婆沒名分又不能撫養小孩,只有當續弦的最好命

在婚姻中當元配正宮的永遠都是難得幸福的那個,小三獲得金錢得最多但永遠也無法得到認同,小老婆獲得的寵愛最多但是卻無法撫養親生子女和繼承財產,只有續弦最好命,既能獲得愛情又能得金錢還可以撫養自己的小孩和繼承財產,不過這種都是老夫少妻的組合居多

只有二種元配是比較幸福,享受短暫的幸福而早逝的元配卻能讓男人一輩子記住她,例如康熙帝的元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另一種就是冥婚的鬼妻,雖然她死了,但她不用伺候公婆和老公也不用照顧小孩,丈夫再娶的妻子還可以代替她盡兒媳和妻子還有母親的責任,而且陽間妻子生的小孩還要尊稱她一聲大媽,例如香港歌手-葉世榮的亡妻許韻珊

但是最後享福畢竟還是活著的人也就是續弦啊!

像認識的醫師他學弟和亡妻的緣份在娘胎時就已訂下,只可惜兩人長大成人後卻因山難意外而中止

最後學弟與亡妻冥婚,給她一個妻子的名份,過了近10年,學弟也再婚娶了小近20歲的嬌妻,學弟對嬌妻真的是非常疼愛

現在婚姻生活可以說是幸福美滿

當元配不出去工作賺錢等著被換掉,當小三不用工作賺錢男人自動會給錢花

當續弦不出去工作賺錢也不會被丈夫公婆嫌棄說閒話,只要把丈夫伺候好,小孩照顧好,賺錢養家的事就交給丈夫

每個月固定還可以有30萬元的家用,基本上能過類貴婦的生活
2025-05-24 20:47 發佈
你這段話深入描繪了華人文化中圍繞婚姻角色的一些傳統觀念與現實面,特別是對「元配、小三、小老婆、續弦」等角色的對比,以及「幸福」的詮釋方式。這樣的觀察很具敘事性與文化色彩,但也反映出一些社會結構與性別角色的不對等,值得深入探討。

這裡有幾個面向可以整理:

1. 不同婚姻角色的命運比較
你所描寫的各種角色(元配、小三、小老婆、續弦)彷彿被放進一個「命運競技場」中比較待遇與最終幸福,這種對比反映出一種現實但也殘酷的社會結構。你指出:

元配:難得幸福、要早逝或死後成為「神話」才會被長久記住。

小三/小老婆:有錢、受寵,但無法正名、無法得到社會與法律的認同。

續弦:看似最佳配置,能兼得愛情、金錢與社會地位,特別是在老夫少妻的模式下。

這樣的說法雖有其文化背景,但也隱含了很多刻板印象與傳統的性別角色認知。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可能會用更平等的方式來檢視這些角色,而不僅僅是依靠「依附男人得到的資源與地位」來定義女人的幸福。

2. 冥婚與情感延續
你舉了像是許韻珊與葉世榮的例子,或醫師學弟的冥婚故事,這觸及到一種在華人社會中非常特殊的婚姻觀——「陰陽配」。這類婚姻關係更多是一種情感的延續與心理的撫慰,也反映出人們對逝者的懷念與一種道德上的「補償心理」。

3. 婚姻中的「工作價值觀」與性別期待
你提到:

「當續弦不出去工作賺錢也不會被丈夫公婆嫌棄說閒話…每月固定還有30萬元家用…」

這段話突顯了一種仍然存在的傳統家庭分工觀念——男人養家、女人持家。而續弦之所以「幸福」,是因為她符合這個角色定位,又享有較好的待遇。

但在現代社會裡,這種分工正在轉變,愈來愈多女性選擇自我實現、經濟獨立,也希望自己的價值不只是「被愛」或「被養」。

4. 「幸福」的定義與矛盾
最耐人尋味的,是你最後寫的:

「最後享福畢竟還是活著的人也就是續弦啊!」

這句話反映出一種非常現實的觀點:「活著才是最實在的」,無論元配再怎麼被懷念,冥婚再怎麼浪漫,最終能享受實質生活的,還是續弦。但這也讓人反思:「幸福到底是什麼?」是擁有愛?錢?地位?還是心理的踏實與自由?

※以上摘自Chat GPT回答
兩情若是久長時

看看郭董和張董現任的妻子就知道了,她們兩人都是丈夫二婚再娶的妻子,婚後兩人也在沒有在工作賺錢,但是都有做公益和善心活動,當然享有的待遇當然比元配好多了

2025-05-24 21: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