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個只有70分的男人,你會選擇100分的女子,但是你會活得很累,還是選擇80分的女子,她可以讓你做自己

看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故事就知道了,為什麼林徽因過世後7年,梁思成就娶了小27歲的林洙了
https://new.qq.com/omn/20200622/20200622A00IIA00.html


只有70分男士代表
出身於南部純樸農家,父母皆為種田人,家中兄弟姊妹眾多,在家排行老么,很得父母和兄姊的疼愛,父母均健在已經高齡80歲,目前住在南部。

學歷是醫學院畢業,職業是大醫院主治醫師,目前在攻讀博士中,年薪約有300-400萬左右,名下有一間房子和一台車子,目前有房貸要付,薪水由自己保管,每個月會寄錢回去給父母親,沒有與父母親同住,放假時才回去看父母,經濟狀況優渥,自給自足。

年齡40出頭,喪偶無子女。

外型溫文儒雅,身材高挑修長,雖年過40,但平時有在打網球、騎馬健身,看上去也才30出頭,外形像藝人-王識賢。

身高近180公分,體重70公斤。

個性不喜形於色又帶點嚴肅,不過他對長官尊敬,對下屬照顧,律己寬人,不管是對家人或是同事朋友都很大方,有時特別節日還會請客,對女人他也不會很小氣,也不會計較,在元配過世後他也交了一位女朋友,每次出去吃飯出遊幾乎都是他買單,很少讓女人出錢,女朋友有時候也會請他吃飯或出遊,只可惜已經論及婚嫁,女朋友卻不幸出車禍意外過世,很長一段時間都走不出傷痛,後來才出國修碩士才逐漸忘掉傷痛,感情已經空窗好幾年了。

興趣是閱讀、旅遊、看電影、騎馬、網球。

現況:現在已經從醫院副院長退休了,已經快80歲,現在與妻子過著清閒的退休生活,自己的父母都已經過世,還剩下80幾歲的岳母還健在,岳父幾年前也過世了。
如果你是個只有70分的男人,你會選擇100分的女子,但是你會活得很累,還是選擇80分的女子,她可以讓你做自己

100分的完美女子,但是讓男主角活得很累,自己最後身體也垮掉,紅顏早逝
是男主角的第一任妻子,也是他心中永遠的痛
出身豪門,實際上是大老闆與小三所生的私生女,生母一生下她,生母就離開了,由父親的元配撫養,生母還健在,已另組家庭,父親還有娶一位二夫人也就是她的二媽,二媽生了兩個兒子,很得父親的寵愛,父親本身重男輕女,對這兩位弟弟投入比較多的資源與心血,大媽對她很冷淡,父親對她也不怎麼關心,是個不受寵的白富美。

學歷是國外知名大學碩士畢業,職業是自家公司的副經理,名下有豪宅、名車、股票、名駒等還有不動產,身價約有數十億左右。

年齡30出頭。

外型清秀亮眼,五官出眾,有女人的柔媚溫婉,有男人的英氣逼人,像藝人-林青霞和張鳳書的綜合體,身材高挑修長,穿女裝俏麗動人,扮男裝帥氣指數不輸給男人。

身高175公分,體重不到60公斤。

個性動靜皆備,能文能武,但也是一名倔強不服輸的女子,不願向命運屈服,也是一個獨立自主勇於挑戰傳統的女子,但也有柔情婉約的一面。

專長是彈鋼琴、小提琴、古箏、網球、騎馬,本身也是業餘騎師。

雖然條件上可以說是滿分,可惜在20多歲時罹患了乳癌晚期,那時她準備與丈夫結婚了,為了不拖累丈夫,只好當落跑新娘,自己獨自赴美治療癌症,經過兩三年的治療,病情才痊癒,但是因為化療影響的健康與容貌,還有生育能力,本來她是想放棄丈夫了,後來是友人的鼓勵才決定把丈夫追回來,哪知道那時候丈夫已經與一個才16歲的純情少女交往!

看到丈夫與一個才16歲的純情少女在一起,她也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是無法陪丈夫白頭到老,更何況之前的化療影響了生育,她無法承受這樣的生育壓力,原本想放棄,但是她的心裡還愛著丈夫,而且那個女孩才16歲還在讀書,可能還不定性,而且以後她還會有條件不錯的男人追求她,所以鼓起勇氣把丈夫追回來,後來丈夫雖然把他追求回來,但是公婆根本無法接受她之前逃婚又罹患過癌症沒辦法生育,所以她與丈夫結婚時是受到了不少阻礙,兩人從交往到在一起結為夫妻始終都是在患難與風雨中渡過,婚後她也活得很累,因為公婆和叔叔都不喜歡她,丈夫那時也是夾在中間變成夾心餅乾,丈夫雖然愛她可是卻無力保護她,婚後也是不斷讓她受委屈甚至還帶給了她一連串的災難。

後來好不容易懷孕,終於也讓對她不滿的公婆對她的態度也有180度大轉變,無奈上天捉弄人,她在懷孕後期8個月時癌症復發,為了把孩子生下來延誤了治療時機,最後她紅顏薄命,就像順治帝的董鄂妃一樣,不但沒有保住孩子,最後連生命都沒有了,她愛這個丈夫死去活來,愛他愛過勝她自己,癡情不悔又像是趙四小姐,但是會沒有想到愛這個男人,她付出了太多,受的苦難太多,又為了完成丈夫的夢想,用著脆弱的身軀和柔弱的肩膀,支撐他的夢想,頂著丈夫頭頂上的一片天,身體終於承受不住這樣巨大壓力,身體垮掉了,無法與丈夫實現白頭到老的願望,永遠也無法實現她對丈夫說的那句:「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現況:30出頭因癌症早逝,已不在人間。
如果你是個只有70分的男人,你會選擇100分的女子,但是你會活得很累,還是選擇80分的女子,她可以讓你做自己

洪榮宏的春天那會這呢寒,是男主角常唱的歌,紀念早逝的亡妻



80分的中等女子,雖然年齡差距大,但讓男主角可以做自己,也可以讓男主角享受幸福
出身名門兼書香世家,先祖是宋朝開國功臣,祖父是大學校長也是名校畢業,父親是大學教授也是大學副校長,母親則是出身名門,外祖父則是唐朝名將的後代,是空軍飛官也是將軍,是總統府資政,獲得過卿雲勳章,外祖母則是唐朝書法家的後代,也是大家閨秀,兩個家族都有出過一個皇后,可以說皇親國戚的後代,父親之前有過一段婚姻,與前妻育有一子也是她同父異母的哥哥,母親是父親再娶的妻子,是家中的掌上明珠,父母是非常疼愛她但對她教育也嚴格。

學歷是國外藝術大學音樂系畢業,目前在市立交響樂團擔任豎琴手,主要負責樂器是豎琴,薪資穩定。

年齡20出頭。

外型清純甜美,氣質出眾,嫵媚婉約,留著一頭浪漫的長捲髮,身材適中勻稱,像藝人-林心如,宜古宜今,裙裝高雅出眾,褲裝簡潔俐落。

身高超過165公分,體重50公斤。

個性溫柔細膩,性情柔順,又有一雙靈巧的雙手,不但會彈琴,還會做菜、縫衣服,廚藝也遺傳到外祖母和母親的好手藝,手藝不輸給傅培梅,雖然性情柔順,但也有男人的胸襟與見識,看事情也看比較透徹,唯一的缺點就是從小被巴結習慣了,有時被混淆視聽害了人都不知道,她絕對是一個不會受氣的人,當她自己或身邊的人受到傷害也是會有強悍的一面。

專長是鋼琴、豎琴、琵琶、繪畫、跳舞,除了是專業的樂手外,也是業餘的畫家和國標舞選手。

條件上來說雖然不如第一位女子,但也有85分,她出身在名門,也是中產階級,沒有第一位女子有錢,但贏過一般家庭的女子,至少是過衣食無缺,不愁三餐的生活,也能說她是人生勝利組,祖父是大學校長又是名校畢業,父親是大學教授兼副校長,外祖父是空軍飛官也是將軍,還是總統府資政,祖母、外祖母、母親都是大家閨秀,可以說是王公貴族,這在古時候她要不是公主就是官家千金,但也因為這樣的出身,讓她從小接觸的男人就有很有限。

直到上高中時,透過父親的學生認識了她現在的丈夫,那時她才15、16歲正是少女懷春的年紀,情竇初開,第一次看到丈夫就喜歡上了他,丈夫也是第一眼就喜歡上她,但顧慮她當時未成年一直沒有對她表明心意,加上又被丈夫的亡妻給悔婚,那段情對他的傷害很大,還沒完全走出傷痛,後來丈夫被她的純情真摯感動了,終於鼓起勇氣與她交往,不過她當時未成年,也不敢讓父母和他同學知道,那段時間是兩人最甜蜜的時光,不過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這件事還是被她父母知道了,父母當然是氣壞了,揚言要告丈夫,但是又看在自己學生的面子上,加上也不想毀掉一個年輕人的前途,只好不提告但也要求丈夫不能再和她來往,所以她只好忍痛結束這段情,也沒想到他們之前的情份雖然斷了,但兩人的緣分未斷,兩人的分離卻也是他們兩人緣分的開始。

幾年後她在美國讀書,和已經分開多年的丈夫重逢,那時她已經成年了可以為自己的幸福爭取做主,丈夫那時也喪妻恢復單身好幾年了,身邊的親友也一直催他再婚,剛好兩人感情上已經空窗好幾年了,加上父母當時也不反對兩人在一起,公婆也一直期待她能和丈夫結婚,公婆在她和丈夫交往時就很喜歡她,她年輕貌美又有健康的身體和正常的生育力,當然兩人現在重逢了,雙方的家長也希望兩人趕快完婚,過沒多久她也完成了大學學業,丈夫也拿到了博士學位,兩人在美國註冊結婚,回到台灣後才宴請雙方親友舉行隆重的婚禮。

婚後丈夫繼續他的工作,而她自己則是離開交響樂團的樂手工作,專心當全職主婦,她結婚才20出頭還是少女情懷總是夢的年紀,兩人雖然年齡差了快20歲,但婚後相敬如賓,琴瑟和鳴,丈夫和公婆對她疼愛有加,她對丈夫像自己的父親般敬愛崇拜,每天丈夫下班時,她都會穿戴整齊漂亮,在家門口迎接他回來,都會跟丈夫說一聲:「你辛苦了」,替他拿外套和公事包,丈夫看到她每天穿戴整齊在家門口等他下班,用著崇拜的眼神看著他,讓他工作再累、再辛苦,一看到嬌妻的笑容,讓他一解所有的煩惱和勞累。

結婚第二年,她就替丈夫生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兒子,丈夫也高興,中年得子,對這個兒子是疼愛的不得了,公婆也很高興丈夫終於有後,也包了大紅包給她坐月子,因為公婆已經上了年紀無法從南部上來替她坐月子,所以就包了這個大紅包請她母親替她坐月子,後來在母親的細心照料下,她坐月子做得很好,身材也恢復的不錯,因為她是生育的黃金年齡生育的,這也是她佔優勢的地方,比丈夫小了近20歲,在丈夫的心目中她永遠都是那個16歲的純情少女,後來也又生第二個兒子,這時她有疼愛她的丈夫還有兩個健康可愛的兒子,可以說是一生幸福圓滿,也實現她常跟丈夫說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如今也與丈夫走過近半世紀的婚姻歲月,兩人雖然在結婚前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挫折,但兩人心意堅定攜手度過難關,才有現在這段幸福美滿的婚姻。

現況:婚姻生活幸福美滿,已經從20出頭的少女變成了60出頭的中年婦女,依舊風韻猶存,丈夫已經退休,兩個兒子也成家立業定居國外,跟丈夫一起過著清閒的退休生活。
如果你是個只有70分的男人,你會選擇100分的女子,但是你會活得很累,還是選擇80分的女子,她可以讓你做自己

葉啟田的男性的本領,是男主角常唱的歌之一,表達對嬌妻的愛
2021-12-22 0:28 發佈
小孩子才做選擇
人的分數是因人而異耶

自己生的小孩通常加權都很多

婆婆 VS. 媳婦

紅顏 VS.前妻

小三 VS.小四
十億先拿走五億 wrote:
人的分數是因人而異耶(恕刪)


林徽因和林洙都生了一兒一女,林徽因的兒女成就不凡而林洙的兒女則是平平凡凡

林徽因才貌雙全一生中有有三位男人愛她,可惜紅顏早逝,過世時才50出頭,而林洙也有結過一次婚而且還是奉父母之命嫁的,前夫與她離婚幾年後就自殺身亡,在34歲時嫁了梁思成當續絃,度過了10年的幸福婚姻,45歲以後就孀居了,未再嫁現在還健在已經94歲高齡了

梁思成與林徽因是在外人眼中是天作之合的一對,但林徽因比較自我思想較活躍,梁思成也說過如果不努力一點他會追不上林徽因,而林洙可以給他溫暖讓他可以做自己
金風玉露一相逢 wrote:
如果你是個只有70分的男人,你會選擇100分的女子,但是你會活得很累,還是選擇80分的女子,她可以讓你做自己

馬不知臉長
金風玉露一相逢 wrote:
看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恕刪)



你問了那麼久 到底是做了什麼

你做了嗎 沒做出來叫魂嗎

一直比 是在比什麼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讓我想起有次坐大眾運輸
上面兩個老頭子高談論闊,聊天聊得很投入
一開始我是覺得吵,後來不可避免的會聽到些內容

內容不外乎...
XXX的姑媽最近買了一間兩三千萬的房
XXX花了三四百萬牽了一輛車
XXX薪水兩百萬不太夠用
XXX房子不是很大,只有四十坪
XXX住院開刀,花了二十萬..




發現了嗎?
每句話裡面都有數字
我想他們生活應該很單純美好,因為甚麼都可以量化..
評估起來方便多了...
人民幣 wrote:
你問了那麼久 到(恕刪)

這叫"量子纏結"

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體具有整體性。簡單地說,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稱為“粒子”),如果你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裏,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相距幾千、幾萬光年)的地方。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暫態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傳遞到那邊。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
非局域性表明物體之間存在現代科學還認識不到的內在聯繫,所顯示的整體性大於組成整體的個體之和,這和實證科學的假設相抵觸。所以有個說法,現代科學是見點不見面,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中國傳統哲學、科學、醫學都具有整體性的觀點。
量子糾纏表明了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物體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整體大於個體之和,這使得實證科學的基點是錯誤的,西方主流世界觀有嚴重的缺陷。
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

西方科學的世界觀認為,宇宙的行為就象一臺機器一樣,生活在宇宙中的人與其它生命也象機器一樣。具有意識的科學家們用機械世界觀研究自然和宇宙,用幾個世紀時間研究出來的結果和意識沒有任何關係,不知道意識是什麼。意識(consciousness)對西方科學來說仍然是個迷。

西方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品質、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中國古代叫萬物皆有靈性)。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
例如:
(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跡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
(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
(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幾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幾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幾率波,大腦的幾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幾率波“倒塌”呢?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為了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著量子力學,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物理學尷尬的難題。

基於現代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裏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象時間、空間、品質、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現在許多研究人員在主流學術刊物上,在學術會議上嚴肅地討論這個問題,這是近年來思想界、學術界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著笛卡兒以來的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但是由於中國的傳統文化近代來的失落,所以許多西方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轉向印度,例如近年來,印度瑜伽和神秘主義在西方流行就有這些背後的原因。

需要在量子水準上認識意識

當代神經科學的批評者們說,長期以來神經科學領域有意無意的用經典物理的觀點來研究大腦的功能與意識,即物理系統是由獨立的部份組成,這些部份只能和最近鄰物體發生相互作用,並且行為是確定的。而量子力學早就明確指出了經典物理的根本錯誤。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認識到,基於經典(牛頓)物理原理來研究大腦的功能與意識的基點是錯誤的,經典力學的觀點對意識並不適用,但是根深蒂固的錯誤世界觀仍然在很多人的頭腦中起作用。



現在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識到,在大腦神經層次上無法真正瞭解意識,意識是在大腦的微觀下就出現的,即真正要研究意識,要在微觀領域裏找,要在量子的層次上進行研究。我們知道,微觀領域是量子力學描述的世界,而量子力學本身又遇到了意識的難題(測量問題)。因此,物理學和生物學在微觀領域裏,在量子的層次上遇到了意識這一共同的研究對象。

大家知道,物理學定律和生物學規律是不一樣的,基於實證邏輯的物理規律是指令性的,而生物規律是選擇和回饋性的,是非線性的。如何把物理和生物的規律統一起來?雖然它們的特徵非常不同,但是它們都遇到了意識這一共同難題,要把物理和生物統一起來看來和意識有關。

與此同時,如果說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那麼在微觀粒子中同樣存在著意識,即意識在量子水準、在微觀領域裏就自然存在著,這也就會引導物理學和生物學在微觀領域裏、在量子的層次上研究意識。

量子糾纏是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

意識對人來說看不見,摸不著,無法用時間、空間、物質、能量等概念來測量,不過意識具有一些人們熟悉的特點(征)。如果認為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那麼微觀粒子自然也具有意識,自然也會表現出意識的特點。如果在實驗中微觀粒子表現出意識的一些特點(征),那麼是不是可以說是在一個側面證實了微觀粒子具有意識?

前面說的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人們從中認識到物質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繫,但是無法全面認識量子糾纏的意義。其主要原因還是人們習慣於用物質的角度來看待微觀粒子。

實驗表明,量子糾纏這種關係一旦發生後,就保持了下去,微觀粒子能夠保持這種記憶能力,能夠區分和識別和其有“糾纏關係”的特定粒子,能夠不受時空限制地“認識”和“記住”這種糾纏關係,這用純物質的觀念是無法理解的,其實微觀粒子的這些特徵和人的意識相似。

西方有一句諺語,叫“走起來象鴨子,叫起來象鴨子,那麼很可能就是鴨子”,因此,我們可以說,量子糾纏和所表現的就是兩個微觀粒子意識的反映,這種觀點能夠給量子糾纏一個合理的解釋。即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一個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
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
中國傳統哲學的世界觀和西方唯物世界觀非常不同,中國傳統的哲學、科學、醫學等等都是整體觀,講“天人合一”,量子力學在實驗上也證實宇宙是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現在西方哲學界、科學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意識和品質、能量一樣重要,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在微觀粒子中就存在著意識,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既有物質的一面,同時也有精神(意識)的一面。量子糾纏可能就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粒子的物質的一面,意識那一面是無法用量子力學描述的。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有感知的水”,“祈禱的治療效果”,“巴克斯特效應”,“輪回”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中國古代科學從根本上承認精神的重要作用,認為萬物皆有靈。西方哲學界和科學界正在認識的新的世界觀,是中國古代科學和修行界早就認識的。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物質和精神(意識)在宇宙中的萬事萬物中同時存在,物質和精神(意識)是統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

是不是看不懂
很正常,因為我連看都懶得看...跟他的文章一樣

總之這叫量子纏結
人民幣

靠 100分啦

2022-01-03 19:13
金風玉露一相逢

所以要娶100分的女人,男人自己也要衡量自己的條件

2022-01-05 0:47
金風玉露一相逢 wrote:
看看林徽因和梁思成的(恕刪)


我會直接射後不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