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抉擇&憂鬱症會遺傳嗎?(更新2)

這是我朋友的問題,對他來說非常煩惱,
以為結婚了可以過幸福快樂的日子,沒想到是惡夢的開始,
因為不了解才發問,若有冒犯之處請見諒~
請大家提供建議。謝謝!
===========================================
他們認識約5-6年多,今年結婚,
女生婚後近半個月左右無端整個人性情大變、歇斯底里,懷疑是憂鬱症。
剛認識時也曾被她的歇斯底里嚇到,以為只是遇到傷心的事而已。

女方的媽媽因離婚、感情不順遂,長久下來有憂鬱症的傾向,
有人說憂鬱症會遺傳,朋友是家中唯一男生,

若離婚可能違背當時結婚的誓言,
不離婚又對家裡無法交代,自己也不願意影響到下一代。
面臨感情與家族兩難的抉擇,如果是你會如何選擇?



案例一
鄰居的小孩原本是個高材生, 以為有大好的將來,
30多歲後,因事不順的原因吧!突然得了憂鬱症,
看起來似乎正常, 考試也考上,但面試就...不行.
一臉茫然, 自言自語, 說話會無邏輯.
家裡明明還有東西還買....., 不停走來走去...(類似前陣子新聞外交官之子)
聽說小孩的父親的血(近)親也是有憂鬱症,他們自己都覺得是遺傳的原因。
不過她的父母雖沒離婚,感情也不好, 父親認為是自己年輕的錯。
她的父母也不打算讓她結婚.

-----------------------------------------------------------------------
補充:
1.或者是想要搬出去自己住, 故意引發的點而已.
2.至今已結婚5個月, 之前都還好, 婚後看誰都不順眼似的, 連岳家也一起鬧的雞犬不寧.
難道有人那麼會裝, 婚後才見真面目.
------------------------------------------------------------------------
9/9(11:50am)補充:
鄰居那位, 他父母要帶她去, 但他說沒病幹麻看醫生.
朋友的老婆, 母親確定是有憂鬱症, 自己不願去看,怕會有紀錄, 怕被說...神經病吧!!
------------------------------------------------------------------------
9/11(10:50am)
女生自己搬回原生家庭了,這種情形還要多久呢? 真的很磨耐性.
有人說: 久病床前無孝子..., 說實在的, 愛情會不會被磨掉.
我認為, 努力過就行了, 或許是相愛容易相處難~
只能說彼此不適合彼此. 婚姻還是找彼此適合的好.
------------------------------------------------------------------------
9/14(10:55am)
某銀行的大少, 大家都聽過吧~
有錢人也敵不過...., 何況是生在一般的家庭.
旁觀者立場, 並不會說這大少太無情, 只會選擇都不說,
因為能照顧一輩子真的很難~
何況, 還不清楚她是真得憂鬱症,

還是將所有的情緒一次宣洩~(婚前什麼都ok)
我認為, 若能得到後, 在推翻所有的事.
真的太恐怖了.

目前這位太太已經帶著"所有"自己的東西(包含結婚禮物...)回到原生家庭,
不知道男方家庭如何讓她不適應?
我們認為男方家也是一般的小康家庭,並不會太差,
或許跟她想像有落差(可是交往5-6年了),
或許也好,若這是她選擇的, 長痛不如短痛. 辦離婚!!







2010-09-08 9:2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憂鬱症
不知道該怎麼說
大難來時各自飛
他可以離婚啊
可是拿錢來換吧

對了
蠢跟無知也是會遺傳的
mikechen63 wrote:
這是我朋友的問題,對...(恕刪)

剛認識時也曾被她的歇斯底里嚇到,我肯定那時候閃人......
我不是聖人
自己都照顧不好自己
還想照顧別人........
我是蓮霧王 ~路過蓮霧園
您文章中所提到的 不管是歇斯底里 哭泣 情緒低落
這些只能說是能夠觀察到的行為
並不能說就是憂鬱症

憂鬱症需要經過診斷 量表的檢測
一段時間的觀察 由醫師來判定
所以不要太早認為就是憂鬱症

更何況憂鬱症也不是無藥可醫
現在社會環境壓力大
又剛從交往男女結為夫妻
其實會一下子面臨很多改變與責任
難免情緒會有比較大起伏

我建議 真的遇有情緒問題 甚至是憂鬱症的狀況
最需要的 是家人的關心與諒解
既然都結婚了 遇到第一個難關就過不去
當初結婚 是不是根本沒想過?

又正經的說 憂鬱症會遺傳嗎?
我想可能會吧 但是如我第一段所說
憂鬱症不是我們說了算 而是要讓醫生來診斷判定
本來小孩子就會遺傳父母的性格
更何況每天生活在一起 耳濡目染
如果父母每天不時爭吵 暴躁 痛哭 甚至有傷害自己或別人的行為
自然小孩子的心裡也不會健康

但如果把憂鬱症會不會遺傳解讀為優生學
甚至近而做為離婚藉口 我替這個妻子感到難過
他所需要的 是更多的諒解跟鼓勵 還有家人的關心
如果得到的反而是背叛與遺棄 我想他會更深陷於黑暗之中

胡言亂語 請大大參考
小弟曾經是重度憂鬱患者 住院一段時間
觀察過很多憂鬱症的行為與想法
史靈根博士真是我的恩師啊!他說在這種環境下贏的機會高達百分之九十七點二七五。
樓主問到遺傳,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這事情得看程度吧...

有些人沒那麼嚴重,有些則是非常糟糕。

我就認識一個家族,其中的女生(有三代了吧)大多
有這個傾向,人家還不是照樣過日子。
其實我覺得憂鬱症不是生理的遺傳
是心理的遺傳
是一種生命價值觀的遺傳
有人特別容易鑽牛角尖,特別會想不開
這是從小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因素
這是自小有樣學樣的累積

我曾經交過一個女朋友
他一直走不出前一段感情的情傷
有時後三更半夜還打來哭訴
幫久了就自然在一起
我才發現他真的很糟糕
工作生活都一團亂,後來知道她的母親也是這樣,她父親受不了退休後躲到廟裡去
我覺得她的生活觀都不對,想幫她她就會歇斯底里
我覺得這是因為從小的家庭教育養成的人格吧
憂鬱症是心理疾病,並不會遺傳。
但是會感染。
你有經驗因為呆在只會自怨自哀的人旁邊就會覺得整個人也黑白了起來嗎。
這就是情緒的感染。
如果家人有這樣的人格,很容易感染到子女。
例如父母都以不信任子女的態度在教育,你覺得子女說謊的機率有多高?
其中歇斯底里這種感染氣氛的能力又更強。
因為這是情緒能量的外洩。
剛開始遇到的通常都會嚇一跳,久了會習慣。
但是不知不覺被感染的人就會覺得如果心情不好抓狂是"理所當然"的時候,
這時這個人也會發生所謂的歇斯底里的症狀。


如果樓主的男性朋友是屬於有魄力型的人,可以試著帶他老婆去看醫生。
如果真的不太確定,可以先請男性友人去找醫生請益,在詢問醫生是否有必要帶疑似的病患來看診。
記住一定要兩個一起去才有效果,男人就是要懂得在這種時候陪著度過難關。
先讓他們兩個重新了解問題的重要性,例如影響下一代,或者是生活品質。
確認這是種病,然後再去面對他。如果不是,是不是心中也放下大石?
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逃避問題,只會把問題擱著。

可是看了一下,樓主的男性友人應該不是屬於魄力型的,應該是放軟姿態兩邊都想討好。
之前發生過的事情還一直放在心裡有疙瘩,其實樓主的男性友人也有過不去的關。
要不是著找心理輔導老師也是一個方法,
心理醫生和心理老師用的方法和程序都比較不一樣,盡量不要混著用。
但是也是有人混著用啦!不過通常老師知道有醫生的介入通常會比較綁手綁腳。
但算起來心理輔導老師都是比較溫和不躁進的方式,
樓主的男性友人可以多找老師先輔導自己兩難的問題,進而處理老婆的問題。
答案是不會,重點是去接觸她心中那個點的時候,真的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可能是一段她心中不敢面對的過去…

為什麼不直接和她談談,他對她目前的感受,然後請她告訴他,發生了什麼事,可以說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嗎?
沒錯,當決定要這麼做之前,一定要有足夠的心理建設,因為結果就是結果,沒有你要或是不要,所以,真的準備好,就讓她在感受到安全與安心的環境下,談談吧!

沒有談出什麼事,千萬別自己猜,千萬也別因為談出來的結果,覺得只是小事,要知道,這是兩個不同原生家庭的人,要一起面對處理的。
過去不執著,未來不妄想,現在不分別
http://share.youthwant.com.tw/sh?do=D&id=81003272&kwkno=564

只能說好自為之~~
久病床前都無孝子, 照顧生病的人是很累的事.
若真的不行, 協議離婚...給一筆錢or保險讓她能照顧自己.

曾經轟轟烈烈的愛情...辜X新聞,
因現實, 也無法與自己的妻子長相廝守,
多少有因為憂鬱症吧~



mikechen63 wrote:
這是我朋友的問題,對...(恕刪)


樓主的問題我之前找過很多文獻資料,
其實探討下去的話倒是很有研究的空間。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看,
人類所有的"感覺",
快樂也好,沮喪也罷,
都源自於腦內神經的傳導所控制,
簡單來說,我們所有的情緒都是一種"化學反應"
用外力達到快樂或沮喪不難,許多藥品(毒品)就是去控制這個方面的分泌。

經歷同樣的"打擊"
有些人認為根本沒什麼,睡覺就能恢復,
有些人一旦心情不好就會想自殺,甚至真的著手。

每個人大腦的構造都不同,
相對的,控制神經傳導的情況也會有所不同,

某些腦科學家認為,
精神疾病會遺傳,
甚至之前有宣稱有所謂"憂鬱基因"的存在。

這不難理解,
基因科技的發展,
讓我們理解到DNA會直接影響身體甚至大腦的發育,
甚至有認為同性戀(性向)也是大腦本質上的差異,乃是天生決定的。

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們可以想像,
若父母大腦天生就不容易快樂,是否有機會讓小孩天生大腦也是如此?

以上論點還是需要腦科學和基因學長時間的驗證。




然而,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父母有精神疾病,兒女長期活在如此的壓力下,的確很有可能"抓狂"

所以平常會建議,
若家中有類似病患者,
不該只是"一個人"來接受治療,而應是全家人都要輔導效果才好。




有法律問題歡迎免費詢問唷! smile6746@hotmail.com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