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分享]對親密的人更嚴格。

人與人像一個連結鏈,然後鏈成一個小圈圈再繞成一個大圈圈,家人、朋友、愛人、同事、鄰居等等,然後豐富著我們的生活;然而我們總會有跟你特別親密的朋友、特別要好的同事、還有永遠都無法被劃分的親人,這些人親密的碰觸著我們,但有一天他們犯錯的時候,往往都無法被原諒,因為越親密的人,我們投射了太多想像,那種想像不容許我們承接,他們犯下的罪行,這是一種兩難,也是一種哀愁。





後來我想跟你退回朋友甚至朋友以外的圈圈外,因為如果不是朋友,感覺傷害會小一點;後來我思考為什麼我總是無法原諒我的好朋友或者親人犯錯,為什麼那種痛會絞到心口整個無法呼吸、甚至難以入眠,即便是很多時間沈澱還是多年後再想起來,都覺得無法原諒。

無法原諒、無法忍受,即便很喜歡、很疼愛、很親密的關係,多麼的愛你、多麼的想念、多麼的想擁抱,但想起你犯的錯,都會很狠心的去恨。

是因為愛那麼多,所以才恨那麼多嗎?

後來我覺得有點難過,因為我發現我對親密的人更嚴格,他們只要犯了錯,我就會無法原諒,然後我反省,為何我總是提得起放不下?我很想賞自己一巴掌,很想要逼自己放過你,很想要原諒你很想要再見你一面,可是就是做不到。

然後我思考,似乎不只我如此,很多人都一樣,越親密的人、就越嚴格,不容許背叛、不容許欺騙、不容許謊言、不容許妒忌,兩個人越溶為一體,就越無法原諒對方有可能犯錯。

有人告訴我,也有那種,讓親密的人予取予求從不生氣的狀況,有父親不斷為兒子償債、有丈夫不斷忍受妻子、也有妻子不斷的忍受外遇的案例、更有小孩忍受父母不斷的吵鬧;是的,當然有,一種米百樣人,當然很多故事都不會只有一種結局,然而,我現在說的是,那原本你認為不會犯錯的人,或者你以為他不會犯錯的事情。

錯誤不完全只是錯誤,而是很自私很個人的角度去評量的,例如一個頑皮好惹事的孩子,總有父母在背後收拾殘局,有一天他犯了錯卻被警察抓了,父母為了讓孩子成長,決定不保釋讓孩子在警局待了兩夜,也許這孩子會醒,但也許又會深陷怨恨裡,怨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身為父母的親密家人,不願援手。

為什麼?因為期待。

就像信任遊戲一樣,當你勇敢躺下卻不被接手時,比不信任更傷害。





很多時候,當我們發現我們的朋友犯錯,例如不忠實還是擅欺騙,都是先從「淡化這段友誼」開始做起,因為彷彿如果沒有這樣親密的關係,犯了錯還可以被原諒,因為我們不在乎,我們不在乎公司樓下的管理員是否偷情、我們不在乎鄰居的女兒是否會偷錢、我們不在乎叔叔的同事的老婆是否有外遇、我們不在乎樓下麵湯的老闆的兒子的老師是否在辦公室裡講他另外一個同事的壞話,因為我們不親密,他們犯的錯,即便跟我們有關係,都可以被原諒。

朋友同我講過一個故事,是他朋友的父親家裡曾遭竊,沒幾天小偷找到了,是一個才高二的學生,那個父親去做筆錄的時候,還安慰那學生說,「下次別這樣,要發憤圖強做好人,未來人生還很長,我會原諒你的....」那父親諄諄教誨般把男同學當作自己的兒子一樣慈愛的關懷。

沒幾年,這個父親家裡又遭小偷,放在陳年大皮衣口袋裡拽著一個信封裡的三萬元不見了,來家裡作客的友人放在浴室旁的勞力士也消失了,他們報了警也調了一些監視錄影帶,找了三天以後就破案了。

小偷是自己的兒子,剛好那年高二要升高三,交了一個女朋友,愛得狂熱有了孩子想給女人一點承諾的契約,不知道勞力士多貴在當鋪很便宜的賣掉了;這個父親幾乎打斷兒子的腿,在警局上演追趕跑跳碰,接著又在父親的威嚴與大人的強勢下,兒子與女孩也失去了自己的寶寶。

沒多久,這男孩當兵、戀愛然後再結婚,成了大人以後,就再也沒回來過,因為那個父親傷害了他也能當父親的權利;而後來,兒子娶妻、媳婦生子,這個父親再也沒有去找過自己的兒子,因為那個兒子偷了東西、讓自己在警察局發窘、更不懂他強硬的拿掉孩子其實是一種害怕孩子衝動的青春對生命有了窒礙,卻將疼愛看作一種仇恨,多殘忍;兩人對彼此,想到就氣、想到就罵、想到就恨,惆悵綿延了整個家族,他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父親諄諄教誨般把男同學「當作自己的兒子」一樣慈愛的關懷。”

自己的兒子?

還是自己的兒子反而無法原諒?

我們知道那父親是愛之深、責之切,因為在乎、所以在意。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對自己越親密的人,越無法原諒他們所犯的錯,是不是也是一種哀愁?因為他們原本該,成為我們最大的支持的,卻在第一時間成為我們的指責、阻礙或者傷害。

我們可以原諒別人對我們的無心之過、以及有意之錯,但是如果當我們的親密愛人、當我們的家人、當我們最要好的朋友,對我們犯了錯,往往都是一種無法承受的罪與罰。

就像一個牢籠一樣,鎖住自己也懲罰對方。

然後,我們是不是要原諒我們親密的人,才是一種解脫?是不是要學會放下、才是一種智慧,其實我不知道、也沒有任何答案,就像一種兩難,怎麼樣都覺得傷;宛如一把利刃插進心窩裡,往裡去也是痛、往外抽更是痛,一刀一刀,瓜分我們的感情。

然而,除了愛之深、責之切的理由之外,之所以無法被原諒的理由,是因為那是我們最親密的人,最親密的人、理當最受寵的,但也因為最親密的人,最不可能傷害我們、最不可能欺騙、隱瞞、傷害、見死不救、落井下石等等,但他們卻這麼做了,因此,怎麼樣都無法說服自己去原諒。

就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一樣,我們生命中那些親密的人,可以是保護我們的盾也可以是刺傷我們的矛,多兩難、多矛盾啊!

你,能原諒你生命中最親密的人,對你犯的錯嗎?

如果你最愛的人背叛了你,是不是比起任何人對你的傷,都無法原諒呢?



請勿轉載全文,如需引用請務必註明原始出處~感恩大德~「對親密的人更嚴格。」沒事請不要點連結不是給大家點的,但我PO在其他處的文章沒打出處就跟沒吃早餐一樣,都是不習慣,如有違反歡迎把我丟到垃圾桶。


圖文來源↘「成小山的.貓.食.遊.記。」











2009-11-13 19:00 發佈
圖文並茂
內容不錯
可惜違規(版規第14條)
拿下部落格連結會更好
chiang : 這樣算不算挑釁?
成小山。 wrote:
人與人像一個連結鏈,...(恕刪)

被版大的標題吸引進來了
因為小弟正是這種人
妳真的是一個很有思想的女性
這篇讓我想起, 很久以前, 我也曾過我媽不常注意的對表跟首飾去送人
妳一定有雙明亮的眼睛.

其實, 原諒是講人世, 或許原諒,......就像我的米格魯, 昨天偷吃光了我中午剛買回來的便當
當我看見那霧中迷迷盲盲的人群時, 我知道他們已經全忘光了人世的一切.
人世
人的解脫, 或許就在下一秒的明亮與對於上一秒的遺忘.
成小山。 wrote:
人與人像一個連結鏈,...(恕刪)



母親通常更容易對女兒犯這種錯誤

是因為該母親把自己的女兒當成是自己"身體的延續"
透過這種方式發洩,認知裡面這是"自殘"而非傷人,可想而知這會多麼可怕?




不過,
上文中我認為那個爸爸是對的!
若老爸還給予"寬容"的話,細漢偷雞,長大就偷牛!

至少這個小孩長成以後生活正常,也沒有繼續犯錯,影響我們其他人的利益~

老爸是對的!
有法律問題歡迎免費詢問唷! smile6746@hotmail.com
先說對不起~太長篇大論了
不過我還是有看了2次啦

這種說法我能體會
獻上此中譯文能平靜心靈
http://mahakaruna.dharani.tw/

願以此功德、迴向一切有情眾生、普願諸有情、皆共證菩
成小山。 wrote:
你,能原諒你生命中最親密的人,對你犯的錯嗎?
如果你最愛的人背叛了你,是不是比起任何人對你的傷,都無法原諒呢?


這要看犯行,犯意,以及犯後態度來決定了~~
而所謂最愛的人,得視情形加重其刑

但到頭來所謂的不原諒別人,其實是不原諒自己罷了~

我要妳一輩子開心快樂~
有一句話:傷害(打擊)自己最深的人,通常是自己最親密的人。
還有一句話: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對人生的課題,對於亙古宿命要了然。
看,要透徹一點,想,要心寬一點。

然而,有時候離開,也是一種救贖。
hark_lee wrote:
獻上此中譯文能平靜心靈
http://mahakaruna.dharani.tw/


呵呵... 唸了快十年的大悲咒, 到還沒想過要找中譯文解釋...

多謝大德

混吃等死當米蟲
成小山。 wrote:
如果你最愛的人背叛了你,是不是比起任何人對你的傷,都無法原諒呢?(恕刪)


我覺得這種問題並非如此單純,
還有傷害的種類可以討論,
像是有心或是無心的傷害。
總而言之要看罪行,
並且,
隨著智慧、EQ的增長,
罪刑輕重、量刑時間長短也會改變而不同,
再者,
跟每個人的個性也有關係,
有些人小心眼鑽牛角尖,
一般人不以為意的錯也能恨得牙癢癢,
有的人個性大而化之,
一般人恨之入骨的錯搞不好還是依舊釋懷,
So,
還是得看人。

但我覺得文章中孩子偷東西那個例子不是很好,
一個人犯罪前要逾越心理那條道德界線的掙扎,
一定是有的,
當逾越一次的時候,
下一次再偷就不算什麼,
這個孩子,
因為誘惑而犯錯,
父親如果只是說說:「乖,孩子,下次不准這樣喔。」
我跟妳保證,
這孩子一定可以再次印證:『細漢偷挽蒲,大漢偷牽牛』。
因為他已經跨越道德的界線一次了,
就算後悔,
下次再跨越道德界線也會非常容易。
因此我不認為妳文章例子中父親嚴格處罰孩子這個是錯誤的,
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悲劇,
最傷最痛的其實是這個父親。

雖然妳文章中舉例了這個父親對別人孩子的態度,
但別人的孩子就讓別人教,
妳管太多,
對方父母臉拉不下,
傷了和氣,
甚至小事化大,
對方的父母如果會想,
回家一定也會教。
so,
造成錯誤的原因,或者傷害的種類都可以再討論,
但對於逾越心靈道德界線的錯誤,
就算心理原諒了,
但要教導、防治下一次的錯誤,
寧可負傷,
也是要狠狠執行。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