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算命了以後,
拿這算命的結果當成自我合理化的藉口,
也就是說,反正天生命運如此,沒人要也是應該的~
無論是星座或八字,
總有人說那都是種"統計學",
也是千前來統計的數字必定也代表些意義~ 值得參考
站在互相尊重的立場,也許這樣評論也是很有他的道理的
也有人說,
諸多例如心理學,NLP,甚至冷讀術,
也都喜歡用統計的角度把人分類,如我冷讀章節所說的"WE和ME"兩種人
這是不是也只是像是算命一樣來把人直接分類呢? 往往變成一些批判的標靶~
事實上,
唯一的差異在於,
NLP的基本原則就直接表明,
"其他人的反應代表著你這行為的意義(目的)"
這句話就讓人無法賴賬,
表示你個人要為了自己的行為負擔全責,
所有的問題要解決也必須靠自己,自找的麻煩沒有任何藉口給你遷托!
如果取得共識,
我們就可以開始今天的話題~
請先思考一下底下的問題:
看完這篇你將會理解到一些端倪~
究竟一見鍾情是什麼?
我們為何會對於某人有"熟悉感"?
人與人之間為何會"一見如故(老朋友)"?
人為何莫名其妙的會感覺"喜歡"對方?
所謂的"氣味相投"到底是什麼意思?
為何某些人我們一見面就感覺"他值得相信"?
也許你會說:"我們沒必要被喜歡,我自己也能過的很好",
你喜歡怎樣我沒意見,可惜人是群體動物,讓人信任總是件好事,不是嗎?
如我在好人廢物裡面專題過幾次,
關於人與人之間"同步化"的技巧,
不知道是否有人真正把他用在實際上?
在之前那篇,
我引用一下大意:
該怎麼辦呢?
要瞬間取得對方的好感,就是跟對方取得"同步化"的機會,
人在潛意識中會對跟自己達成"同步"的人有好感和信任感~這一點往往被人忽略,學習起來必能快速接近任何人.
同步化的理論基礎複雜,這邊不廢話,
簡單來說就是配合對方的"呼吸" "說話音調" "不經意的習慣小動作" "特殊口頭禪"
科學上觀察,
兩個人的互動好感指標,
幾乎可以直接從同步化的程度來定義,
簡單來說,你跟一個對你沒好感又不熟悉的朋友並肩走路,腳步往往很不搭調!
相反的,去觀察某些互有好感者的行為舉動,兩人從認識到聊天時,手勢腳步幾乎能趨於一致性...
所有動物還沒有正式語言的時候,
雙方各種"交談"多直接由肢體動作來傳達,
人類現在雖有了語言,但行為學家認為,肢體語言的重要性仍佔50%(一半)以上,
這是人們學習語言後常常被忽略的問題,我們都太強調言語文字的"文明溝通",卻忘記本身仍是"動物"
當我們說,
我跟這個人"頻率不對"
其實就在表達你們無法達到"同步",
若一定要解釋,從潛意識來看,動物希望得到同類好感的時候,
潛意識會啟動模仿機制,而動物的本能上,模仿乃是種"友善"行為,潛意識能接收到友善的訊息,進而發出回饋!
好玩的是,
這種生物機制自然也能逆控制,
簡單來說,你可以用你的意識控制身體語言,來對對方潛意識下暗示!
讓對方內心莫名的感覺你有"善意",是個值得信任的人,自然就願意交個朋友,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頻率相當,氣味相投"吧? 這種感覺是由潛意識所控制的,往往自己也說不上理由~
以上都只是基本複習,
同步化只是我們最基本的需要,
藉以開啟與他人信任與好感的第一要件,
但僅有如此,仍然無法讓對方內心深切的認定你是"真正值得交流的人"
"我跟他話不投機!"
這句話出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意思是碰到感覺能深談的好友,往往話題一堆都不嫌多,
反之碰到聊天很"乾"的對象,根本沒幾句話就想閃人開溜,真是無趣!
開始社交交談後,
究竟怎樣才能變成"熱絡",
究竟怎樣才能讓雙方話題不斷,感覺不會無聊?
這一直以來都是許多業務員或相關職業追求的終極目標,
若一開始就能打開話夾子,之後的業務都好辦了,可不是嗎?
(編者案:不過說真的,網路上賣賣車還不至於太需要這種能力,好的廣告更重要
)接下來就要仰賴NLP其中的重要概念,
有人翻譯後稱他為"感元",不過我討厭無聊的名詞,
不如就直接定義這東西為"興趣取向"似乎更容易理解~
這東西有趣的地方在於,
只要抓住對方的興趣取向,
就算在現實或MSN甚至電話交談,
你都能夠非常順利的讓兩人話題無限延伸,
(編者案:這邊有跟我聊過MSN的朋友請不要吐曹說我聊兩句好像很敷衍,代表我正在講公事...)
這個方式說起來其實很簡單,
只要在交談的時候隨時能夠追蹤"興趣取向"(感元),
而NLP上面把人簡單的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視覺""聽覺""觸覺"
下一篇再來談談所謂的追蹤技巧,今天這種份量應該也夠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補充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我寫過幾次關於"同步"的文章,
也許文字無法像上課教學那麼"直接",也難怪有人會有疑惑~
有人以為"模仿"會變成小丑,
事實上大家誤會了這種"模仿"同步的意思,
所謂的同步,通常是不可能被發現的小動作,
就像我們自己沒有人會注意自己呼吸快慢,臉部些微反應等等!
只要多練習"注意"對方的這些小動作,
如我於"直讀術"的章節說過,多觀察,練習自我的敏銳力~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1/17 更新
接下來我們切入正題,
也就是NLP裡面所分類的三種人
視覺,聽覺,觸覺
而必須了解的是,
這不是什麼血型星座的無聊分類法,
一個人可能同時擁有兩種甚至三種特質!
只是每個人在不同心理狀況下會"突顯"出來的特質不同,
這時候我們就必須用"追蹤"的方式去選擇當下該使用的對應策略!
NLP這邊所有相關的教材而言,
這已經可以寫成好多本書,不過我把重點長話短說吧!
我們在與他人溝通的時候,
對發現對方會隨著不同心理狀態變換當下的"型態",
好在這種變化乃是很容易去發現的,這邊就舉個例子~
A視覺型
對方表現為視覺型的時候,說話速度會變快,會增加許多表情與手部的動作,很注意自己的穿著與美感,也會注意他人看自己的認知,能夠在腦海中瞬間看到想像出來的影像,說話中常會帶有"你看!"或"這個看起來..."的辭彙,能夠理解他人描繪的虛幻影像並且馬上反應...
B聽覺型
這種人說話速度正常,不快不慢,會比較在意自己喜歡的"質感",包含穿著,對他人的看法則是其次,喜歡傾聽大於自己發言說話,同時也能從聽覺中理解他人的正確意思傳達,這種人可能對音樂較有興趣,對聽覺方面可以說非常敏銳,說話的時候習慣由對方先丟出話題後才發表意見,較不會主動提出新的話題...
C感覺型
感覺型的人注重身體上的感受,某種意義而言,這種人說話較慢,反應較為遲鈍,他們會把聽到的意思全轉化為感覺之後判斷如何回應,光是看或聽都無法單純滿足他們的需求,較注意手上"摸的到"的東西,也可以說較為現實,比較習慣理解"具體"的感覺,若太虛幻的影像或聲音在他們身上恐怕沒有反應...
以上,
就是所謂的三種簡單分類,
而當我們判斷對方是哪種以後,就可以依照這個原則去"對應",
這無論是現實的對應,甚至是電話到MSN上面都可以得到神奇的效果,
運用得當,將再也不會被人認為"跟你聊不起來",或者"我跟你話不投機"...
今天最後我舉直接舉簡單的例子,
來找我買車的人,當我判斷他是"視覺"先決,
就要把車子外觀上的設計與感覺完整的表達,甚至是許多照片直到實車,都該讓他多"看"
而若是聽覺型,
最好就讓他親自去催油門聽渾厚的排氣管聲音...
最後若判斷為"感覺",
相信大家都知道,就該直接讓他東摸西摸,自己騎上去體驗了!
今天就說到這邊吧





























































































